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玉平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美术
  • 2篇壁画
  • 1篇信仰
  • 1篇研究述论
  • 1篇政教合一
  • 1篇政教合一制度
  • 1篇释读
  • 1篇述论
  • 1篇图像
  • 1篇图像再现
  • 1篇字形
  • 1篇字形设计
  • 1篇宗教
  • 1篇宗教信仰
  • 1篇肖像
  • 1篇家族
  • 1篇家族式
  • 1篇古典
  • 1篇汉字
  • 1篇汉字字形

机构

  • 6篇成都大学

作者

  • 6篇贾玉平

传媒

  • 4篇西藏研究
  • 1篇藏学学刊
  • 1篇设计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藏传佛教肖像类美甫的写实技巧与观念 — 从夏鲁寺介尊肖像壁画说起
2021年
夏鲁寺创建者介尊肖像壁画的写实技巧、造型观念主要表现在其象征性写实主义技巧,其功能表现在其题材的纪念属性和宗教历史属性。联系其他佛教壁画、唐卡甚至部分雕塑等肖像作',分析介尊肖像的造型特征、写实风格倾向,可以看到藏传佛教肖像类美术写实造型表现及其观念成因和内涵,也可以看到肖像类美术在藏传佛教美术分类体系中的意义及定位。
贾玉平
关键词:藏传佛教
古典与现代:“熹平石经”与“洛阳体”汉字字形
2016年
"熹平石经"是古典书法作品,也是标准化古典汉字字形的代表作。与经典书法作品相比,明显具有后世"馆阁体"特性。以其为蓝本的现代汉字字形"洛阳体"体现着艺术设计的基本追求,而不同于"熹平石经"。通过与"洛阳体"汉字字形要素对比分析发现,"熹平石经"本质仍然表现出书法艺术的气质追求。在此基础上,开始追求其社会实用性。这正是馆阁性质书法对于现代字形设计的意义所在。
贾玉平
西藏夏鲁寺三门殿美术遗存的空间分布及其观念
2022年
夏鲁寺三门殿建于1290-1303年,殿内美术遗存丰富而精美,释迦佛金铜造像、四臂观音擦擦、五佛壁画、阿閦佛擦擦、介尊·喜饶琼乃壁画等作品,皆具有一定的典范性和独特性,尤其五佛壁画更是西藏美术及其风格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代表。通过对殿内美术题材及其信仰在该建筑空间分布关系的梳理,可以认识到三门殿兼具家族纪念、禅定静观功能,诸多宗教信仰背后体现了从大乘佛教到金刚乘密教的思想演变,其图像配置的丰富与创新应该是13-14世纪藏传佛教神佛体系及其美术题材系统化过程的一个缩影和重要过渡。
贾玉平
关键词:宗教信仰
西藏夏鲁寺大回廊“猕猴王本生”壁画的图像再现被引量:1
2020年
创作于14世纪的夏鲁寺大回廊“猕猴王本生”壁画,以图像再现向观者陈述佛陀前世作为菩萨时的事迹。从该壁画的图像特征、造型元素及空间营造,可以看到这种再现特征表现为“象与言”的关系,体现了一种异域化诠释,也体现了艺术真实与自然真实的关系。其再现的实质是美术再现性与表现性的协同作用,即这种再现是一种抽象再现或象征再现或隐喻再现。同时,该壁画图像再现的真实意图是象征一种佛教意象的存在。面对夏鲁寺这些相对通俗易懂的佛传及本生故事画,不同的观看及目的都需要我们仔细考量其图像再现及其内涵。
贾玉平
关键词:图像再现
西藏夏鲁寺“介尊·喜饶琼乃”壁画释读被引量:1
2019年
西藏夏鲁寺三门佛殿现遗存中有一铺以其创建者介尊·喜饶琼乃为主要题材的彩绘壁画,图像及题记完整地折射出11-14世纪初夏鲁寺的传承和介氏家族的历史。结合《夏鲁系谱》及相关文献分析,可以清晰看到隐藏在壁画背后的夏鲁寺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如:夏鲁寺传承情况,夏鲁寺早期在藏地的影响及其与上路传承的联系等。同时,介氏家族承接吐蕃遗风创建夏鲁寺,并在管理模式方面形成最早的家族式政教合一制,成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中早期典型之一。
贾玉平
关键词:政教合一制度家族式
西藏夏鲁寺美术研究述论
2019年
鉴于目前国内外学者有关夏鲁寺美术研究呈现出的学科互涉趋向,有必要思考一般美术史理论及其重要概念,如:结构、空间、功能、技术、风格与文化等在西藏美术史研究中的重要性。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现有夏鲁寺建筑及其美术研究状况,看到目前其建筑本身及其美术图像基础数据信息采集与文献收集整理更具紧迫性。此外,思考夏鲁寺部分宗教图像的观看问题及图像与语文学的关系等问题,则有助于思考学科互涉趋向中西藏佛教美术史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贾玉平
关键词:美术述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