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 作品数:5 被引量:42 H指数:3 供职机构: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严重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DNT淋巴细胞检测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严重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CD4^-CD8^-双阴性T淋巴细胞(DN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及其在细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该院血培养阳性且临床明确诊断为严重细菌感染的87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其中40例血培养转阴时间≥7 d者为A组,47例转阴时间<7 d者为B组;选取30例该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组人群外周血免疫细胞:CD3^+T淋巴细胞比例、CD4^+T淋巴细胞比例、CD8^+T淋巴细胞比例、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B淋巴细胞比例、DNT淋巴细胞比例,以及CD4^+/CD8^+进行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1)A组和B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比例、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D4^+/CD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者的DN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B组NK细胞比例高于A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变化均影响严重细菌感染患者病原体清除效率,其中DN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了对CD4^+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抑制过程,不利于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检测外周血DNT淋巴细胞对患者治疗方案的调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曾文 龙亚男 钱净 唐树荣 田敏 赵明洁 太继琼 吕甜 胡大春关键词:细菌感染 免疫应答 COPD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外周血免疫细胞变化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感染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变化,为COPD患者免疫调节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COPD合并细菌感染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1例单纯COPD患者作为单纯COPD对照组,60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3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变化。结果 (1) COPD合并感染组人群外周血NK细胞百分比平均水平为(19.86±10.67)%,低于COPD组人群水平(26.47±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高于健康对照组水平(16.89±5.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 COPD合并细菌感染组、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人群的外周血CD3+细胞(总T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分别为(66.64±11.03)%、(64.6±11.45)%和(67.06±5.55)%,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 COPD合并感染组人群的外周血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分别为(40.47±10.44)%和1.82 (1.78,2.57),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的(35.01±7.16)%和1.19 (0.96,1.66), CD8细胞水平为(23.6±9.82)%,低于健康对照组的(27.50±5.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与COPD组的水平(39.89±9.92)%、 2.02 (1.44,2.83)和(21.12±7.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OPD患者辅助性免疫细胞水平升高,但特异杀伤性免疫细胞水平降低,在此基础上,非特异性杀伤性免疫细胞水平升高有助于抵御感染,COPD患者的免疫调节治疗应注重提升杀伤性免疫细胞水平。 赵晓丽 唐树荣 王司辰 钱净 任宝军 曾文 胡大春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细胞免疫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 CD8^-双阴性T细胞检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评估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双阴性T细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抽取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细胞免疫指标的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t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活动期SLE患者CD3^+CD4^-CD8^+T细胞,CD3^-CD19^+B细胞升高(P<0.05);CD4^+/CD8^+降低(P<0.05);CD3^+CD4^-CD8^-T细胞(Double negative T cell,DNT)升高(P<0.01)。结论细胞免疫指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状态评价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其中,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DNT)的检测尤为重要,应该重视。 曾文 胡大春 钱净 田敏 赵明洁 太继琼 唐树荣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双阴性T细胞 细胞免疫 PFC方案和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变化对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紫杉醇(paclitaxel)联合顺铂(CDDP)及氟尿嘧啶(5-Fu)的治疗方案(简称PFC方案)和奥沙利铂(L-OHP)联合5-Fu和亚叶酸钙(LV)的治疗方案(简称FOLFOX4方案)对晚期胃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入组56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PFC方案化疗30例,FOLFOX4方案化疗26例,均于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于1个月后确认、对比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CD19^+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PFC方案组和FOLFOX4方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6.7%和42.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晚期胃癌患者经PFC方案和FOLFOX4方案化疗后CD4^+、CD4^+/CD^8+较化疗前升高(P<0.05),CD3^+、CD8^+、CD19^+细胞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PFC方案在治疗晚期胃癌上比FOLFOX4.方案疗效更好,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的检测对于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监测有积极意义。 郭涛 金良昆 余伟 曾文关键词:胃癌 化疗 淋巴细胞表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T细胞免疫机制变化初探 被引量:31 2018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理机制中T淋巴细胞免疫平衡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48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为研究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功能亚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比较两组间观察指标及其相关性变化;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两组间主成分变化。结果研究组CD8^+T细胞较对照组降低[23.8%(17.5%,30.1%)vs.28.2%(23.8%,31.5%),P<0.05];Treg和Th17较对照组升高[8.5%(8.3%,9.0%)vs.5.6%(4.9%,6.1%),P<0.01;2.9%(2.8%,3.0%)vs.1.2%(1.2%,1.4%),P<0.01]。研究组IL-12[54.97pg/mL(31.20,161.59)pg/mL]、IL-22[17.70pg/mL(15.60,35.99)pg/mL]、IL-23[120.28pg/mL(82.97,169.27)pg/mL]、IL-23R[0.15pg/mL(0.15,0.71)pg/mL]和TNF-α[1 000pg/mL(1 000,1 000)pg/mL]高于对照组[31.20pg/mL(31.20,56.23)pg/mL、15.60pg/mL(15.60,15.60)pg/mL、78.10pg/mL(78.10,99.08)pg/mL、0.15pg/mL(0.15,0.15)pg/mL、722.16pg/mL(494.25,941.44)pg/mL,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组Th17与Treg呈负相关(r=-0.883,P<0.01),IL-22与IL-23呈正相关(r=0.340,P<0.05)。对照组CD4与CD8^+T细胞、Th17与CD3^+T细胞、Th17与CD8^+T细胞的呈负相关(r分别为-0.578、-0.393、-0.569,P<0.05);Th17与Treg、IL-23与CD4^+T细胞及TNF-α与DNT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3、0.440、0.392,P<0.05)。两组均有5个主成分,但研究组负荷变量较对照组有变化:依次为Th17/Treg、Th17、Treg vs.CD4^+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8^+T细胞vs.Th17/Treg、Treg;CD4^+T细胞、CD3^+T细胞vs.IL-12、IL-23R;IL-12、IL-23Rvs.CD3^+T细胞;IL-23、IL-22 vs.TNF-α、DNT。结论 COPD病理机制中,以IL-22与IL-23参与为主的Th17细胞功能超强所致免疫损伤可能是主要矛盾;并伴CD8细胞毒和双阴性T细胞(DNT)调节作用减弱。 曾文 秦雯 胡大春 李梅华 唐树荣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T淋巴细胞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