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敏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原发性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1篇蛋白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诱导蛋白
  • 1篇预防性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胃淋巴...
  • 1篇诊疗分析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生物学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胃肠
  • 1篇胃肠道

机构

  • 5篇苏州大学
  • 1篇潍坊市第二人...

作者

  • 5篇张海涛
  • 5篇翟敏
  • 4篇王飞
  • 2篇赵鑫
  • 2篇周进
  • 1篇何宋兵
  • 1篇支巧明
  • 1篇王运良
  • 1篇王林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8,TNFAIP8)是新近发现的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产生的一组蛋白.该蛋白家族拥有四个高度同源性的成员:TIPE(TNFAIP8)、TIPE1(TNFAIP8L1)、TIPE2(TNFAIP8L2)、TIPE3(TNFAIP8L3).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TNFAIP8家族在细胞凋亡、信号转导、肿瘤细胞增生、侵袭及转移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TNFAIP8蛋白家族的结构、机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翟敏满忠松朱中伟周进张海涛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生物学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月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6%和68%。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χ^2=35.088,P=0.000)、Musshoff分期(χ^2=29.930,P=0.000)、病理类型(χ^2=6.077,P=0.014)、IPI评分(χ^2=21.337,P=0.000)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Musshoff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Ⅲ期(OR=11.994,95%CI:1.042-138.083,P=0.046)和Ⅳ期(OR=13.165,95%CI:1.476-117.417,P=0.021)患者的生存率比I期患者低。结论Musshoff分期是影响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外科手术治疗并不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目前仍以化疗为首选治疗方式。
翟敏张海涛王运良王飞周小刚支巧明周进
关键词:淋巴瘤预后
低位直肠癌Dixon术中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22例临床分析
2016年
目的:总结在低位直肠癌Dixon术中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对预防吻合口漏作用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6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2例低位直肠癌Dixon术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22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患者术后1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胃瘫,1例切开裂开,但均无吻合口漏发生。17例患者于术后2~6个月内行二期造口回纳术,5例患者于术后7~12个月内行二期造口回纳术。18例患者在术后5~12 d内出院,其余4例分别于术后15、18、26、55 d出院。结论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对预防吻合口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待后续研究样本量的扩大及其与对照组的进一步对比研究。
翟敏王飞王林何宋兵张海涛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吻合口漏
白细胞介素36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白细胞介素1家族(Interleukin-1 family,IL-1F)是一组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因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在人类的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1F主要有IL-1α、IL-1β、IL-1Ra、IL-18、IL-33、IL-36α、IL-36β、IL-36Ra、IL-33、IL-37和IL-38[1]。按照分子在体内发挥的免疫学作用进行分类.
王飞满忠松翟敏王博飞张海涛赵鑫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IL-1RAIL-1ΑIL-1ΒIL-18免疫学作用
40例原发性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诊疗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40例PG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PGI-DLBCL患者中,首发症状以腹痛[15例(37.5%)]、腹部包块[6例(15.0%)]、腹部不适[5例(12.5%)]、腹胀[5例(12.5%)]、呕血黑便[5例(12.5%)]为主.误诊为胃癌15例,肠癌5例,消化道溃疡4例,总误诊率为60.0%(24/40).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3%、57.5%、5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和治疗方法与生存率有关(P〈0.01),性别、年龄和原发部位与生存率无关(P〉0.05).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Ⅲ~Ⅳ期患者(68.0%比13.3%),IPI 0~2分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3~5分患者(66.7%比7.6%),手术联合术后化疗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患者(75.0%比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GI-DLBCL患者临床特征不典型,极易误诊.IPI、临床分期、术后是否化疗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王飞翟敏武亚运张海涛赵鑫
关键词:胃肠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