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正华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篇清代
  • 2篇晚清
  • 2篇乡村
  • 2篇民国
  • 2篇华北乡村
  • 1篇信仰
  • 1篇信仰变迁
  • 1篇学术
  • 1篇中国历史
  • 1篇中国历史研究
  • 1篇中国文化
  • 1篇契约
  • 1篇契约精神
  • 1篇契约文书
  • 1篇清史
  • 1篇清史研究
  • 1篇清至民国
  • 1篇晚清民国
  • 1篇晚清史
  • 1篇文化

机构

  • 7篇清华大学

作者

  • 7篇王正华
  • 2篇仲伟民
  • 1篇龙登高
  • 1篇伊巍

传媒

  • 1篇经济研究
  • 1篇学术界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传统民间组织治理结构与法人产权制度——基于清代公共建设与管理的研究被引量:31
2018年
本文聚焦于清代民间公共设施建设的组织者桥会与义渡,系统考察中国本土渊源的公益法人制度及其治理模式,揭示传统时代法人产权的属性与特征。桥会、义渡是一种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的公益机构,其理事会由民间自主推选,自愿担当,负责筹资、兴建、长期维护与运营,管理公开透明,并能完成跨区域协调工作及处理纠纷。它们拥有田地、会金等独立资产,其排他性的法人产权得到政府和法律的保障。这种法人产权形态也是民间广泛存在的家族、寺庙、善堂、书院及各种会社多样化发展的制度基础,显示了传统社会民间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与制度创造力。它们也成为政府联结民间的纽带与中介,在基层秩序中有效地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龙登高王正华伊巍
关键词:公共设施法人产权民间组织
契约文书对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从契约文书看中国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被引量:8
2018年
目前发现的契约文书呈现出数量多、分布广、价值大等特点,是中国历史变迁最生动的载体,被运用至经济史、法制史、社会史等诸多研究领域。契约文书揭示了中国历史最真实的样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中国尤其是乡土社会所表现出的务实精神、契约精神和法治精神。就契约文书的内容与格式而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同时又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从此出发可以让我们对于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有更为深层的理解。正是契约文书的多样性,导致学界使用材料的时候出现了诸多学术分歧,例如典与活卖关系、地价、土地经营规模大小、土地权利分层,等等。受到契约类书的传播、官方层面对于官版契纸的推行以及"法语"、"法谚"、契约中的"套语"等民间习惯的表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契约文书又呈现出统一化的趋势。
仲伟民王正华
关键词:契约文书务实精神契约精神法治精神
清代华北乡村田宅交易中的“水”被引量:1
2021年
文章利用清华馆藏晋南5个村落的清代契约文书、华北已刊契约碑刻及正史方志等材料,将与土地经营和农户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地、水分、水路、水道、滴水纳入田宅交易的研究视野中。对于土地交易而言,有无稳定灌溉水源直接影响土地交易的方式和价格,此点也成为赋税科则的划分标准之一。在体系化、网络化的水权管理分配体系之中,水分的获得与实际灌溉用水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水分单独买卖出现,官府和民间组织从社会稳定、保证赋税征收的角度出发,予以禁止,二者的张力共同导致水分单独出卖和地水一同出卖并存的现象。此外,在土地交易中对于个人拥有的灌溉水路使用权往往进行明确的说明和规定。对于房屋交易而言,农户房院直接进行排水的水道属于个人所有,于交易时附加解释。滴水作为排水和边界的两项功能,使其在邻里纠纷中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交易时按照民间习惯加以特别说明,以保证乡村社会的稳定。
王正华
关键词:清代华北乡村
晚清民国华北乡村田宅交易中的官中现象被引量:6
2018年
据笔者目力所及,官中的设置,最早出现于康熙年间。由于契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地位的上升,至迟在道光年间,官中的身影便频繁出现在华北乡村的田宅交易当中。清末以来,政府不断对官中这一身份群体进行规范性管理。本文从清至民国官中制度的延续性出发,利用清华馆藏契约文书以及华北已刊契约、碑刻,结合官方文献档案材料,在对晚清民国华北地区乡村田宅交易中的官中现象进行脉络性梳理的基础上,着力探讨官中的来源、设置单位、职能、中用、身份、利弊等问题,并试图就历次变革的发生给出合理的解释。晚清以至民国,官中经历了一个不断"经制化"的过程,其由半官方非正式行政人员转变为国家正式公务人员,其中牵涉到国家政权力量与民间社会力量的博弈。无论怎样,官中群体都始终不忘利用官方与民间中间人角色的便利,为己谋利。透过官中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早从19世纪开始,伴随着国家力量的渗透、乡村基层政权的建设以及制度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国家对于基层社会控制逐渐增强。
王正华
关键词:乡村基层社会
作为区域的“华北”:概念渊源及流变——兼析明清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华北”被引量:6
2021年
尽管"华北"一词已经成为学术界习用的概念,但这个概念有诸多歧义,学者们实际上大多也是在模糊使用,这对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学研究带来了很多困惑。因此,从长时段视角对"华北"概念的产生和运用过程进行梳理和分析很有必要。清代以前的文献并无现代意义的"华北"一词,但有与华北直接相关的地理概念如"北方""西北""北五省(北方五省)""北方诸(各)省""西北各(诸)省""西北五省"等。从20世纪开始,尤其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华北"一词才在政府、媒体、知识界及民间广泛使用。民国时期国共两党以及日本对于"华北"概念的运用及各方在北方地区的博弈,也深刻影响了这个概念的使用。因为古代并无"华北"这个概念,更因为学术界关于"华北"概念的界定及所辖区域并没有一致意见,因此"华北"概念在学术研究中的运用实际上只是一种学术的想象。而今随着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对这个概念进行界定便显得愈发紧迫且必要。从自然地理环境、制度、经济、社会文化等维度,将明清时期"华北"范围界定为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四省(包括北京),比较符合历史实际和学术认同。
仲伟民王正华
“第七届晚清史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
2016年
晚清中国历二千年未有之变局,断裂与延续并存,由传统向近代艰难转型,影响至今,因此研究此段历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016年9月4日-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王正华
关键词:清史研究近代史晚清
清至民国河南归德府蝗灾与蝗神信仰变迁被引量:2
2019年
河南归德府位于华北平原地带,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清至民国时期自然灾害多发,其中蝗灾危害甚为严重。由此该地出现了对蝗神的崇拜,早在明代便修建了大量的八蜡庙,清朝中期更是出现了刘猛将军庙。晚清民国时期尽管庙宇被毁,但在民间,人们对于蝗神的信仰依然存在。其中涉及到国家政策、地方政府态度以及民间社会的诸多问题。蝗神信仰的变迁,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姓的生存状态,也是人们对于蝗神由畏惧到反抗再到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的反映。
王正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