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素、吲哚美辛定向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的研究(英文)被引量:4
- 2008年
- 背景:研究证明,脂肪细胞来源于脂肪前体细胞,而脂肪前体细胞又是由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机制,可能为肥胖防治提供新的思路。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方法。设计:观察对比,体外实验。单位:滨州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及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材料:选用健康6-8周龄日本大耳兔12只,体质量200~300g,雌雄不拘,由昆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定向诱导细胞用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素为Sigma公司产品,吲哚美辛为ALEXIS公司产品。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1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完成。由兔股骨、胫骨及肱骨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其进行纯化、培养。用1μmol几地塞米松、0.5mmol/L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10mg/L胰岛素、0.2mmol/L吲哚美辛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主要观察指标:采用改良MTT法测定其生长曲线,油红-O染色:光镜下观察橙红色脂滴沉着的脂肪细胞比例。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定向诱导72h后,细胞内有脂滴出现,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脂滴逐渐增加并融合为脂泡,细胞由梭形转变为类圆形或多角形:第3周油红-O染色显示80%以上的细胞转变为脂肪细胞。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离、培养后,经1μmol/L地塞米松、0.5mmol/L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10mg/L胰岛素、0.2mmol/L吲哚美辛定向诱导,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
- 李雅娜孙研张玲刘旭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细胞诱导分化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 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体外分离培养、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自兔股骨、胫骨及肱骨中分离BMSCs进行纯化、培养.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定向诱导B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改良MTT法测定其生长曲线,NBT/BCIP染色法、P-对硝基苯基质法及茜素红染色法检测BMSCs的成骨能力.结果 成骨诱导1~5 d,培养的细胞增殖旺盛,3~5 d即可融合成单层,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速度减慢,出现细胞聚集的现象,培养细胞逐渐汇合呈铺路石状,细胞形态变为胞体较小的立方形,继续诱导,可出现多角形成骨样细胞,胞外基质分泌逐渐增多,胶原堆积、钙盐沉积,10~12 d形成不透光矿化结节,ALP活性增高,茜素红染色阳性,表示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结论 兔BMSCs经体外分离、诱导培养,可以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
- 李雅娜孙研张玲刘旭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细胞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自兔股骨、胫骨及肱骨中分离BMSCs进行纯化、培养.用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胰岛素、吲哚美辛定向诱导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改良MTT法测定其生长曲线,油红O染色,光镜下观察橙红色脂滴沉着的细胞比例.结果:成脂诱导72h后,细胞内有脂滴出现,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脂滴逐渐增加并融合为脂泡;细胞由梭形转变为类圆形或多角形;第3周油红O染色显示80%以上的细胞转变为脂肪细胞.结论:兔BMSCs经体外分离、诱导培养可以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
- 李雅娜张玲修晓光刘旭
- 关键词:脂肪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镜下观察定向分化
- 双相陶瓷生物骨的制备和细胞相容性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按一定的方法制备出双相陶瓷生物骨(biphasicceramic-likebiologicbone,BCBB),观察BCBB与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的相容性,为将复合物植入骨缺损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取材丰富的猪椎骨经煮沸、脱水、低温锻烧等工艺处理制成的BCBB为载体,将体外培养的兔BMSCs复合到BCBB后第4、8天取材,行扫描电镜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在第2、4、6、8、10天时用酶标检测仪测定光密度(OD)值.结果:4d后BCBB表面及孔内即有了细胞贴附生长,8d后细胞明显增多,有胶原纤维形成.第8天时,BMSCs、载体联合培养细胞增殖达稳定期.结论:通过低温煅烧的方法可以制备出BCBB,BCBB与兔BMSCs有良好的相容性,第8天移植时机最佳.
- 修晓光李彦林李雅娜刘旭黄河
- 关键词:BMSCS骨髓基质干细胞微镜观察光密度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