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
-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大鼠牙乳头细胞的体外培养和矿化特征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牙乳头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体外培养出生1d大鼠磨牙牙乳头细胞,进行组织学染色,透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牙乳头细胞能形成细胞克隆,第3代细胞在含2mmol/L β-甘油磷酸钠、50mg/L抗坏血酸、10^-8moL/L地塞米松的培养液中培养7~8d后可呈现复层生长,培养14~16d后细胞结节中出现矿化,茜素红染色呈阳性反应;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出现大量含有致密小体的基质小泡样超微结构。结论:发育阶段较早的大鼠牙乳头细胞具有增殖和矿化能力。
- 方厂云曹莹张雪梅夏宇李辉莉苏征
- 关键词:牙乳头细胞细胞培养细胞分化
-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中u-PA和PAI-1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了解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剂(PAI-1)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图像分析法,对OSF早、中、晚期各10例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u-PA及PAI-1的表达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OSF病变组织中u-PA和PAI-1有异常表达,其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固有层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炎症细胞的胞质,PAI-1各期阳性表达强度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P<0.05),u-PA早期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中晚期则逐渐降低(与正常组比P>0.05)。结论:u-PA、PAI-1在OSF病变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影响OSF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 方厂云夏宇张雪梅李辉莉苏征
- 关键词: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光固化复合树脂粘结剂引起过敏反应1例
- 2013年
- 患者 女,27岁,2011—03因右侧上颌后牙中龋就诊,偶有冷酸刺激敏感,无自发痛及咬合痛。否认过敏史及全身病史。检查:右上第一磨牙糌面中龋,探诊不敏感,叩诊无不适,牙齿无松动,活力正常,牙龈及相邻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中龋,行复合树脂充填术。
- 周欣黎远皋张雪梅谢克贤
- 关键词:复合树脂粘结剂过敏反应
- 显微超声技术治疗老年细小钙化根管的临床评价被引量:2
- 2011年
- 由于老年人牙本质-牙髓复合体的增龄性变化,其髓室及根管变得细小狭窄甚至钙化,使根管治疗难于进行甚至失败。本文对85例应用显微镜结合超声根管技术治疗老年人细小钙化根管进行临床评价。
- 黎远皋王霄周欣张雪梅
- 关键词:老年人钙化根管根管治疗
- 后牙根分叉处牙根外吸收1例
- 2007年
- 张雪梅王霄王继朝
- 关键词:疼痛症状右下颌
- 大鼠牙乳头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体外复合培养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初步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ano-HAP)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牙乳头细胞(rat dental papilla cells,RDPC)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以及nano-HAP作为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组为RDPC与nano-HAP复合培养,对照组为RDPC常规培养。通过电镜观察RDPC在nano-HAP表面生长与附着状态,同时检测细胞增殖状况、细胞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 phatase,ALP)等,评价RDPC生长情况和细胞活性。结果:实验组生长良好,6d和8d时实验组RDPC增殖明显高于对照组;6d和9d时实验组细胞总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各时间点两组细胞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ano-HAP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使RDPC细胞增殖,并可使其活性明显增强,可作为牙组织工程备选的支架材料;RDPC与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复合培养可作为体外评价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方法之一。
- 方厂云曹莹夏宇张雪梅苏征李辉莉
- 关键词:牙乳头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相容性
- 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2011年
- 1研究背景
目前临床上治疗骨缺损主要采用骨替代材料移植充填缺损和组织工程方法,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作为充填材料移植应用广泛,但其来源有限,且移植后容易诱发感染和抗原反应;因此人造骨生物材料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工材料存在与受体组织亲和性较低的问题,所以制造成分、
- 张雪梅方厂云
-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胶原组织工程方法充填材料骨替代材料同种异体骨
- 整合素α_1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组织中整合素α1的表达与分布,及槟榔碱对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FB)表达整合素α1mRNA的影响,探讨整合素α1在OSF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整合素α1在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OSF早、中、晚期各20例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并采用半定量方法检测正常口腔黏膜组和OSF各组FB上整合素α1的表达强度。②采用RT-PCR法检测体外培养FB分别在0、10、20、40μg/ml浓度组别槟榔碱刺激下,整合素α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整合素α1表达低,主要分布于上皮基底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呈胞膜或胞质阳性,FB极少见阳性表达;而OSF病变组织中,除表皮基底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外,FB细胞膜及胞质内均见整合素α1的大量表达,炎症细胞上亦可见少量表达。OSF各期FB表达整合素α1均强于正常组(P<0.05),早中期组表达增高,晚期组表达降低,与中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照组整合素α1mRNA表达量低,在槟榔碱10、20μg/ml浓度组表达逐渐升高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0μg/ml组出现下降与10μg/ml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槟榔碱通过刺激口腔黏膜FB表达与分泌整合素α1,进而诱导胶原合成增多,可能是OSF发生机制之一。
- 方厂云夏宇苏征张雪梅李辉莉曹莹
- 关键词: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整合素Α1胶原槟榔碱
- 超声取分离镍钛锉时发生断裂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评价超声法取分离的镍钛根管锉时超声功率及水对镍钛根管锉发生断裂的影响。方法选择40支临床弃用的和10支新的镍钛根管锉建立分离器械模型。使用超声工作尖在6或10两种功率和有水或无水冲洗两种状态下分别对临床弃用的分离器械进行振动,在功率10和无水冲洗状态下对新的分离器械进行振动,记录器械发生断裂的时间。结果在有水或无水冲洗两种状态下,低功率发生断裂的时间都显著长于高功率;在6或10两种功率下,有水冲洗状态发生断裂的时间都显著长于无水冲洗状态。新的分离器械发生断裂的时间显著长于临床弃用的分离器械。结论有水冲洗可降低分离的镍钛器械断裂的发生。临床上应避免在高功率无水冲洗状态下使用超声取分离的镍钛器械。
- 张平黎远皋张雪梅张晗
- 关键词:超声镍钛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