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腹壁切口缝合及引流技术预防阑尾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减少化脓性、穿孔性、坏疽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方法。方法化脓性、穿孔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507例,随机分成A组(用3-0可吸收线缝合腹膜后,将腹壁的全层用7号丝线间断缝合,并加腹壁负压管引流)205例和B组(常规用丝线缝合腹壁各层加腹膜外置切口负压管引流)302例。观察切口是否红肿痛和脓性分泌物、切口是否裂开、平均住院天数。结果A组切口感染2例(0.98%),平均住院(8.5±1)d;B组:切口感染2l例(6.95%),平均住院(14.9±1)d。A组明显优于对NB组(P〈0.05)。结论全层缝合腹壁切口加腹壁负压管引流是预防阑尾炎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明显缩短平均住院天数。 贾振理 王德华 罗延恒 熊聪关键词:阑尾炎 切口感染 复方盐酸利多卡因用于痔术后镇痛的观察 目的研究复方盐酸利多卡因用于痔手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89例重度痔患者随机分成甲组(在做PPH加痔核切除术时用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注射于肛管创口周围的皮下)106例、乙组(单纯做PPH加痔核切除术)83例,观察和比... 贾振理 王德华 陈永胜 赵玉军 林伟 熊聪 罗严恒关键词:痔手术 复方盐酸利多卡因 镇痛 文献传递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研究胆囊结石、息肉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4月浙江衢化医院诊疗的胆囊结石、息肉4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9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保胆取石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分析研究组随访2年内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年的随访内,研究组19例失访,复发率3.0%。结论胆囊结石合并息肉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在取出结石、切除息肉的同时保留胆囊功能,创伤小、安全性高,且并发症相对于传统手术少,复发率低,是临床治疗胆囊结石、息肉的首选方式,疗效确切。 陈永胜 熊聪 陆惠波 段建文 周丹 刘云鹏关键词:胆囊结石病 息肉 腹腔镜检查 胆道镜 根治术前营养状况对胃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根治术前营养状况对胃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行胃癌根治术的12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照术前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评分分为两组。72例营养风险评分<3分的患者为非营养风险组,54例营养风险评分≥3分的患者为营养风险组。观察两组术后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对可能影响胃癌生存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年存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根治术前营养状况对胃癌患者的术后感染状况和生存状况具有显著影响,术前营养风险评分<3分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状况的重要因素,根治术前加强对胃癌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干预可显著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熊聪关键词:胃肿瘤 营养状况 小干扰RNA沉默miR-885对结直肠癌SW620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小干扰RNA(siRNA)沉默miR-885对结直肠癌SW620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SW620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不作处理)、miR-NC组(转染阴性对照质粒)、miR-885 siRNA组(转染miR-885 siRNA质粒)和miR-885 siRNA+氯化锂(LiCl)组(转染miR-885 siRNA质粒,并加入LiCl使其浓度为40 mmol/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的miR-885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磷酸化β-catenin(p-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和p-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miR-NC组相比,miR-885 siRNA组细胞的miR-885相对表达量均降低,转染24、48、72 h时吸光度值(A值)均降低,侵袭细胞数均减少,p-β-catenin/β-catenin均降低,p-GSK-3β/GSK-3β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miR-885 siRNA组比较,miR-885 siRNA+LiCl组细胞的miR-885相对表达量升高,转染24、48、72 h时A值均升高,侵袭细胞数增多,p-β-catenin/β-catenin升高,p-GSK-3β/GSK-3β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iRNA沉默miR-885可减弱结直肠癌SW620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周彬 熊聪 黄河 祝滔关键词:结直肠癌 增殖 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后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吉西他滨联合实施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后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吉西他滨联合实施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的整体干预效果,以期提升肝癌根治术的后续远期疗效.方法 将2011年2月-2013年11月浙江衢化医院确诊并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均首先接受肝癌根治暨肝(部分)切除手术.对照组术后单纯给予抗病毒或免疫强化治疗,不实施后续抗肿瘤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抗病毒或免疫强化治疗,在手术结束3周、7周后各实施1次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选用药物为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吉西他滨.随访3年,统计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2组3年内的无肝内复发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综合生存率.结果 患者均完成了全程随访,并无失访病例出现.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患者均顺利耐受肝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无明显不良反应或药物毒性出现,更无中断化疗病例.研究组3年内的无肝内复发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综合生存率分别为83.33%、70.00%、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43.33%、63.33%(P〈0.05).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在实施肝癌根治手术后应及时给予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可极大地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保障远期疗效. 陈永胜 熊聪 陆惠波 段建文 周丹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化疗 介入灌注 氟尿嘧啶 奥沙利铂 吉西他滨 颈动脉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8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是否接受介入治疗分为造影组和支架组,各41例。造影组接受颈动脉造影术,支架组接受颈动脉支架术,比较手术前后颈动脉狭窄程度、手术成功率、术后30d并发症,凝血功能及血清炎性反应等指标。结果支架组术后即刻颈动脉狭窄程度明显低于造影组(P<0.05),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d,支架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造影组(均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造影组(均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确切,但支架会影响患者凝血功能,加重术后炎性反应,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熊聪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联合微创手术治疗重症痔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探究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联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症痔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重症痔疮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7),对照组患者接受PPH治疗,观察组接受DGHAL联合PPH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治疗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 d视觉模拟评分(VAS)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4 d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Wexn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G-HAL联合PPH治疗重症痔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熊聪 叶能红 陈永胜 周彬 刘云鹏关键词:痔疮 痔动脉结扎术 超声多普勒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胃癌根治切除联合胆囊切除的效果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切除联合胆囊切除的效果。方法 694例胃癌患者中614例胃癌患者(对照组)行胃癌根治切除术,80例胃癌合并胆囊疾病患者(观察组)行胃癌联合胆囊同时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3d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胆囊疾病的胃癌患者,行胃癌联合胆囊同时切除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熊聪关键词: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胆囊切除 肝星状细胞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2018年 目的 观察人肝星状细胞LX-2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人肝星状细胞LX-2条件培养基(HSC-CM)与肝癌SMMC-7721细胞共培养,设为HSC-CM组;人正常肝细胞LO2条件培养基(LO2-CM)与肝癌SMMC-7721细胞共培养,设为LO2-CM组(阴性对照);1%FBS培养基与肝癌SMMC-7721细胞共培养,设为1%FBS组(空白对照)。采用CCK-8法检测3组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培养48h后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SC-CM组、LO2-CM组、1%FBS组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能力、侵袭能力、PCNA、VEGF、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O2-CM组、1%FBS组比较,HSC-CM组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均增强(均P<0.05);PCNA、VEGF、NF-κB、MMP-2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均P<0.05)。结论 肝星状细胞可促进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侵袭等生物学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CNA、VEGF、NF-κB、MMP-2表达水平有关。 段建文 陈永胜 吴雯斐 张启瑜 熊聪关键词:肝星状细胞 肝癌细胞 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