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卵巢癌的效果分析
- 2018年
- 目的分析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卵巢癌的效果。方法在本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当中选取68例进行研究,样本抽选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期间,依据随机数表法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34例患者均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各项指标同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更优,P<0.05。结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卵巢癌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 杨丹鹤沈霜付强
- 关键词:卵巢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 坤泰胶囊对薄型子宫内膜的影响
- 目的:观察在自然周期中坤泰胶囊对薄型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共65例,为受试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坤泰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小剂量阿司匹林用药组,...
- 常小星魏巍付强李冰
- 关键词:坤泰胶囊雌二醇薄型子宫内膜自然周期
- 文献传递
- 子宫腺肌病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评估子宫腺肌病发病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55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548例无子宫腺肌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子宫腺肌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初潮年龄、妊娠次数、流产次数、结婚年龄、月经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月经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初潮年龄、妊娠次数、流产次数、结婚年龄、月经天数是子宫腺肌病的影响因素。
- 陆大江付强张凤花丛莉丽王俊文杨丹鹤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影响因素
- 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的血管形态学改变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EMI)的血管形态学改变。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4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科病房住院患者,25例子宫腺肌病子宫标本与25例子宫平滑肌瘤子宫标本分别称子宫腺肌病组和子宫肌瘤组。均于标本宫底“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EndometrialMyometrialInterface,EMI)取材,石蜡切片HE染色后确诊为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识别幼稚型和成熟型血管,计算血管密度。ZeissLSM51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测量计算单个血管内皮面积、血管直径及周长。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子宫腺肌病组EMI检出血管223条,成熟型127条(57%),幼稚型96条(43%);子宫肌瘤组EMI检出血管52条,成熟型51条(98%),幼稚型1条(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子宫腺肌病组子宫底EMI血管密度(8.92±0.84)条,大于子宫肌瘤组宫底EMI血管密度(2.20±0.19)条,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子宫腺肌症组EMI血管直径、周长、面积分别为(23.79±4.82)μm,(74.71±11.82)μm,(177.81±21.42)μm2。子宫肌瘤组EMI血管直径、周长、面积分别为(6.46±2.68)μm,(42.68±6.88)μm,(68.93±6.90)μm2。子宫腺肌病组血管直径、周长、面积均大于子宫肌瘤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腺肌病EMI与子宫肌瘤组EMI比较,血管密度增大;幼稚型血管血管比例增大,单个血管直径、周长、面积均大于子宫肌瘤EMI。子宫腺肌病组EMI血管改变提示子宫内膜向子宫肌层侵入同时有新生血管增生,影像学所示EMI增厚主要组织学成分为增生血管。采用手术或药物减少EMI可能治疗子宫腺肌病。
- 付强张凤花高天明徐潇萌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共聚焦显微镜
- 宫腔镜在内生型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治疗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8
- 2015年
- 为了探讨宫腔镜在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CSP)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治疗后体会,回顾性分析内生型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患者39例,术前均应用米非司酮或加用甲氨蝶呤降低血β-HCG水平,之后在B超监测下采用宫腔镜下清宫术或病灶电切术为研究组,采用传统的负压吸宫术为对照组。对患者停经时间、术前血β-HCG值、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血β-HCG下降正常所需时间以及月经恢复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3个月,对照组术中平均出血量,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均明显高于研究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米非司酮或加用甲氨蝶呤预处理的基础上,联合B超监测,宫腔镜作为一种微创技术治疗内生型CSP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开展价值。
- 关峰付强高天明
- 关键词:剖宫产宫腔镜
- 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减灭术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腹腔镜辅助子宫腺肌病组织减灭术两种术式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根据腹腔镜和腹腔镜辅助手术两种不同术式随机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痛经评分、月经量、子宫体积变化及复发率。结果:两组均完成手术并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0±15)min,少于对照组的(125±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50±20)ml,少于对照组的(190±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30±5)h,少于对照组的(35±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随访,观察组痛经评分为(2±1)分,对照组为(3±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12例月经过多患者月经量均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体积为(123±15)cm3,对照组为(130±9)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复发,均无术后辅助药物治疗。22例不孕患者,因要求至少术后1年以上方能妊娠,因此在6个月内暂无妊娠发生。结论:腹腔镜和腹腔镜辅助子宫腺肌病组织减灭术两种术式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均具有肯定效果,复发率低,可保留子宫,不需要术后辅助药物治疗等优点。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好于腹腔镜辅助组。
- 丛丽莉付强高天明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腹腔镜
-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附89例临床报告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两种方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因异常子宫出血就诊,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行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剪除息肉;B组45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6个月、1年子宫出血情况;随访1年复发情况。结果 8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后半年内月经量明显减少(P<0.05),1年时月经量无明显减少(P>0.05);B组治疗后半年内及1年时月经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两组中绝经患者术后随访1年,均无阴道流血。随访1年,两组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剪除息肉及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均安全有效。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高天明付强
-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疗效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商品名:曼月乐)是一种激素宫内避孕系统。近年来,发现其除了具有长期避孕效果外,对一些妇科疾病也具有治疗效果,尤其是子宫腺肌病。它具有作用时间长、疗效明显及不良反应小等优点。现就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的作用机制、疗效及副作用进行综述。
- 杨丹鹤付强丛丽莉王俊文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左炔诺孕酮经量过多痛经
- 子宫切除两种微创途径的临床分析
- 2014年
- 目的评价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TV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行非脱垂子宫切除术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经阴道子宫切除(TVH),38例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子宫切除(LAVH)。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等指标。结果 78例手术均无中转开腹。TVH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总费用均明显少于LAVH组。在切除子宫重量、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TVH组与经LAVH组相近。结论 TVH最符合微创观念,费用低,掌握好适应证可作为全子宫切除术的首选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 高天明付强
- 关键词:经阴道子宫切除术腹腔镜
- 1例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dissectinganeurysm,ADA)是由于不同原因造成主动脉内膜撕裂后循环中的血液通过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导致血管壁分层,血肿可延主动脉壁不断扩展,病情凶险,预后极差。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并非真正的肿瘤,但它破裂致死的凶险程度却超过了任何肿瘤,真实的发病率常被低估。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是妊娠期罕见疾病,症状复杂多变,并因受妊娠干扰极易误诊,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高,常导致医疗纠纷。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曾收治一例晚期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为急性胰腺炎,后因动脉瘤破裂导致母胎死亡,教训深刻,现总结临床资料如下。
- 高天明付强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分析主动脉内膜撕裂动脉瘤破裂围产儿死亡率主动脉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