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剂量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31
- 2019年
-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澳大利亚-新西兰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欧盟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中国临床试验数据库、Pub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8月,筛选关于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替奈普酶组患者分别给予小剂量(0.10 mg/kg)、中剂量(0.25 mg/kg)、大剂量(0.40 mg/kg)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不同剂量替奈普酶组与阿替普酶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90 d神经功能恢复优异率、>90 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及安全性指标(包括出血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全因死亡率)。结果 (1)最终纳入6篇文献,共包括1 681例患者。(2)Meta分析结果显示,小剂量替奈普酶组与阿替普酶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OR=1.45,95%CI(0.62,3.38)〕、>90 d神经功能恢复优异率〔OR=1.08,95%CI(0.51,2.29)〕、>90 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OR=1.78,95%CI(0.84,3.76)〕、出血发生率〔OR=0.45,95%CI(0.14,1.42)〕、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OR=0.31,95%CI(0.05,2.07)〕及全因死亡率〔OR=0.41,95%CI(0.13,1.2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替奈普酶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OR=2.27,95%CI(1.23,4.16)〕、>90 d神经功能恢复优异率〔OR=1.61,95%CI(1.11,2.34)〕高于阿替普酶组,出血发生率〔OR=0.49,95%CI(0.28,0.87)〕低于阿替普酶组(P<0.05),而中剂量替奈普酶组与阿替普酶组患者>90 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OR=1.72,95%CI(0.90,3.29)〕、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OR=0.71,95%CI(0.28,1.80)〕、全因死亡率〔OR=0.82,95%CI(0.50,1.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替奈普酶组�
- 韩永莉夏盈峰李敏余雅婕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替奈普酶静脉溶栓META分析
- 温州地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发作诱因调查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调查温州地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SS)患者发作的诱因及相关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172例PSS患者,所有患者以调查问卷和量表形式收集人口学和行为学资料,量表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多维疲劳量表(MFI-20)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诱因采用频数法进行统计,量表结果采用Summary t检验对比受检者与常模的差异,各量表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进行,通过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分析量表得分与性别、年龄、疾病所处时期的相关性。结果:172例患者中回收问卷172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71份,有效率99.4%。在受检者报告的诱因中,前十位依次是疲劳(51.5%)、熬夜(35.7%)、焦虑(30.4%)、失眠(21.6%)、感冒(15.8%)、胃肠道不适(12.9%)、过敏(10.5%)、月经期(9.9%)、精神压力大(5.3%)和饮酒(5.3%)。55.0%的患者报告了多个诱因,26.3%的患者表示未发现明显诱因。18.1%的PSS患者存在焦虑(SAS标准分≥50)。48.0%的患者存在睡眠障碍(PSQI总分>5),与间歇期患者相比,PSS发作期患者晚于23点睡觉的人数占比更高(34.1%vs.18.6%,χ^(2)=5.30,P=0.021)。结论:疲劳、睡眠不良(包括熬夜和失眠)、焦虑是PSS的主要诱因,熬夜(晚于23点睡觉)与单次发作相关。改善生活方式,以健康的方法缓解压力可能是减少PSS发作的策略之一。
- 林川琦郭超群梁瑞雪尚晓江俊宏张悦吴海霞李敏蓝园解彦茜张绍丹戴玛莉叶聪梁远波
- 关键词: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诱因焦虑睡眠
- 一种滑动式穿刺针保护套
- 一种滑动式穿刺针保护套,在保护套管壁上开有纵向“一”字型滑槽,滑槽前端呈V型开口,滑槽后端一侧设有倒置的L型凹槽。针柄可沿滑槽在保护套内滑动,并通过凹槽将针柄固定在凹槽内,使针头处于保护套内。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节...
- 姚瑶王旭李敏刘豫皎王靖媛王尼甫向克兰潘群曹繁华屈莉陈小雪张霁马小莹刘臣玉王青丽
- 文献传递
- 一种瓶体固定器
- 一种瓶体固定器,包括一固定卡槽,固定卡槽由垂直固定板及分别与垂直固定板上端及下端连接的上水平固定板和下水平固定板构成,在上水平固定板或下水平固定板上开设有定位孔,瓶口架一端卡接在垂直固定板上,在瓶口架上开设有U型槽,瓶口...
- 刘豫皎李敏姚瑶徐玉梅王旭付立新潘群王尼甫向克兰曹繁华屈莉张霁马小莹王青丽
- 文献传递
-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疗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4年
-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疾病,由DMD基因突变引起。该基因是目前人类中已知最大的基因,包含79个外显子,编码含有3685个氨基酸的抗肌萎缩蛋白,其突变类型复杂且异质性高,因此其治疗药物的开发也十分困难。目前DMD的治疗已经从传统治疗药物发展到了基因治疗药物,随着研究逐渐深入多种新型基因治疗药物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被批准进入临床开发阶段,但目前该疾病仍无法被治愈。该综述总结了DMD基因疗法的研究新进展,并重点介绍了上市产品最多的密码子通读与外显子跳跃疗法及其治疗机制。此外,还讨论了DMD新药研究面临临床终点选择、药物信息可及性的问题,以及目前基因疗法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为DMD新药开发提供了新见解。
- 顾宇杰李敏奚炜
- 关键词: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基因疗法药物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