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强
- 作品数:13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市巴蜀小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课堂管理技术创新:大班额也能关照“每一个”
- 2012年
- 课堂是学校生活最大的舞台,是教育思想生根、教育理念和文化集中彰显之处。重庆市巴蜀小学在不断追问律动课堂本质的过程中,力图将“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凸显“创造与个性并举”的律动课堂文化。
- 马宏李永强
- 关键词:课堂管理技术创新大班额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文化
- 巴蜀书院“家”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被引量:3
- 2020年
- 巴蜀书院“家”课程的提出是应和新时代育人的新要求,是学校课程统整与家文化办学定位的回应与承载。它包含了“三维目标、三层设计、三径结构”的课程体系。以“立”“和”“爱”为培养目标,以“成长路径主线,目标层次关照,整合课程资源”为设计策略,形成了“润”“学”“化”三维一体的课程结构,包括“环境课程、组织课程,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班本课程、互生课程、研创课程、实践课程、游历课程”等课程样态。实施上,以“全员协同、全域育人、人人课表、多样资源、多元互生、三体评价、由管到持”为基本路径。
- 李永强刘跃平李方红
- 倾听生命的“律动”: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校本探索被引量:4
- 2017年
- 重庆市巴蜀小学通过十年的研究,系统构建了"学力、活力、潜力"的律动学生评价体系。学力评价侧重"头脑科学",重点关注学生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活力评价侧重"身手劳工",重点监测学生身心健康情况,关注其在各个生活场景中的精气神;潜力评价注重参与、选择和激发,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未来发展的可能、可塑、可为的空间。创设"主题情境表现性评价",综合考查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高级思维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发展情况。
- 张超潘德梁李永强
- 关键词:教育质量监测学力评价
- 做“好玩儿”“有意思”的课题研究
- 2024年
- 一线老师做课题研究,首先应是好玩儿的,学生喜欢的;其次应是老师们觉得“有意思”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日常教学。我们正在进行的“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故事课程研发和实践探索”(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3年度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K23YG1040010)正是如此。
- 周智雄李永强
- 关键词:数学故事课程研发日常教学有意思
- 传统家文化办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巴蜀书院为例
- 2021年
- 基于家"场、立、践"的隐喻与学校生态视野探视,阐释了支持性、主体性与延展性三维办学目标,构建了学校教育关照全结构、教育要素课程化、课程实施综合化、课程评价全方位的办学体系。以家隐喻的人立成长路径为主线,搭建了润课、学课与化课模块课程,提出了研究、领导、课表、备课、教学、评价、支持等家文化办学推进策略。
- 李方红李永强
- 众说巴蜀:组织一种让生命增值的生活
- 2018年
- 团队成就人人,人人代言团队。团队就是组织一种让生命增值的生活,在巴蜀有很多团队,如年级团队、学科团队、青年教师团队等。其中,起引领作用的'三驾马车'是:学术团队,党员团队和管理团队三个团队。一是学术团队,特色是研究有梯队,专业有希望。在巴蜀,我们积极倡导基于团队的个人成长,以团队的方式去成就同事,建立梯队。
- 李永强
- 关键词:小学生
- 巴蜀小学:探寻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密码”
- 2019年
-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融合育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如“学科内容重复割裂”“学科思维深度不足”“教育与生活脱节”“教育与技术不能有效融合”“分科与综合不平衡”“评价方式传统单一”等问题,再如“唯学科”与“去学科”两种倾向,一直困扰着广大基层学校和教师群体。
- 吴倩李永强潘南李杰
- 关键词:课程综合化学科思维学科育人
- “永续生长·一体化”教学成果推广应用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以巴蜀小学校“学科+”教学成果推广应用为例
- 2024年
- 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做好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有关工作的通知》,由此,自上而下的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研究与实践日渐兴起。成果推广应用是指国家级教学成果的持有方主动把教学成果与全国的教研单位和学校共享,扩大成果的施行范围。同时,使用成果的教研单位、学校、教师,通过听、看、悟、体验等培训学习,内化、转化教学成果并创造性地施行于教育教学现场。
- 李永强李方红张超
- 关键词:优秀教学成果教学现场教育部办公厅
- 巴蜀小学校: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被引量:15
- 2019年
- 18年课程改革,学校总结形成了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国家课程为主干、学科育人为基础,以“学科+”为特征的课程综合化实施模式;提供了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在一所学校落地的系统解决方案;探索了发展素质教育的可操作、可复制、力求把握综合化实质的行动路径。
- 马宏吴倩李永强潘南李杰
- 关键词:课程综合化育人功能学科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
- 评价促进儿童学习的实践探索——以重庆市巴蜀小学校为例被引量:2
- 2019年
-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通过持续20余年的教育评价改革探索,实现了评价功能的深度转型,促使评价从"评判学生"走向"成就学生"、从"束缚教学"走向"促进教学"、从"以评为筛"走向"评即是泵",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唯分数"的问题,开拓出以评价促进儿童全面学习之路,显著提升了立德树人的成效。在此过程中,生成建构了两类评价形态:一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评价,强调学科素养的具体分解以明确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发展的纵向衔接以促进学习进阶;二是指向"跨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评价,已研制出主题情境表现性评价的基本步骤、记录手册和纵贯六年的资源包。为了保证评价改革得以落实,学校开发了评价标准等符号媒介,同时,重视并充分发挥了师生之间互为评价活动"社会媒介"的作用,为学生参与评价提供认知、能力和情感维度的社会性支持。
- 曾文婕李永强张超
- 关键词:以评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