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脏
  • 2篇体外循环
  • 2篇外循环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插入
  • 1篇导管插入术
  • 1篇动脉
  • 1篇心瓣膜
  • 1篇心瓣膜置换
  • 1篇心瓣膜置换术
  • 1篇心肺
  • 1篇心肺转流
  • 1篇心脏瓣膜
  • 1篇心脏瓣膜替换
  • 1篇心脏手术
  • 1篇心脏直视
  • 1篇心脏直视手术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数
  • 1篇血小板因子

机构

  • 3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叶丁生
  • 4篇梁宏立
  • 3篇陈自立
  • 3篇施丽萍
  • 1篇倪一鸣
  • 1篇许林海
  • 1篇施丽萍

传媒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体外循环升主动脉深插管法
1994年
作者介绍200例经升主动脉深插管建立体处循环的经验。方法是经升主动脉插入Sarns插管至接头,深约20cm,然后退出8~10cm固定。该方法与以往采用的浅插管比较,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不受主动脉根部操作干扰,全身温度变化均匀,在开始并行循环降温时心脏不易停跳等优越性,并能对心脏大脑保持适当的灌注压,适用于体重大于20kg的病人。
倪一鸣叶丁生陈自立施丽萍梁宏立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血浆血小板因子4、血小板β球蛋白浓度及血小板数的动态研究
1994年
本文通过对1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血浆血小板因子4(PF4)、血小板β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数9个时点动态观察发现,血浆PF4浓度和βTG浓度分别比术前升高16倍和6倍,血小板数为术前46.1%。研究表明,PF4和βTG可作为体外循环中血小板激活和释放的敏感指标,对估计血小板质和量的改变有重要意义。
游晓芒叶丁生陈自力施丽萍梁宏立
关键词:体外循环血小板心脏直视手术
血液稀释和自身输血对减少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出血的作用被引量:1
1993年
25例连续换瓣患者分成两组观察自身输血对体外循环时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保护。结果表明,体外循环时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减退。应用自身输血后能保护部分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本文提示术后胸腔心包引流量与放自身血量呈负相关。
陈自立施丽萍梁宏立游晓芒叶丁生
关键词:自体输血心瓣膜置换术
搏动与非搏动性心肺转流中的微循环观察被引量:1
1992年
对40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在搏动与非搏动两种转流形式下,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观察皮肤微血管血流.发现90分钟内搏动性血流组的桡动脉波较高,脉压差较大(P<0.01),但血流描记值及尿量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搏动性血流组的泵压常超过26.67kPa,在红细胞破坏方面较非搏动性血流组严重.进一步证实了心肺转流时采用搏动性灌注获益不多.
陈自立施丽萍叶丁生梁宏立许林海
关键词:心脏微循环搏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