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成龙

作品数:31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高邮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骨癌
  • 7篇骨癌痛
  • 7篇癌痛
  • 6篇受体
  • 5篇麻醉
  • 5篇教学
  • 5篇芬太尼
  • 4篇蛋白
  • 4篇鞘内
  • 4篇氨酸
  • 3篇学法
  • 3篇瑞芬太尼
  • 3篇手术
  • 3篇舒芬太尼
  • 3篇内注射
  • 3篇鞘内注射
  • 3篇注射
  • 3篇小鼠
  • 3篇免疫
  • 3篇教学法

机构

  • 18篇高邮市人民医...
  • 8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刘成龙
  • 8篇马正良
  • 7篇顾小萍
  • 6篇张飞
  • 5篇张娟
  • 4篇任炳旭
  • 4篇郑杰
  • 3篇王丹
  • 2篇张威
  • 2篇梁樱
  • 2篇张斌
  • 2篇金晓春
  • 2篇刘晓杰
  • 1篇申艳
  • 1篇郑亚国
  • 1篇杨许丽
  • 1篇倪进
  • 1篇梅凤美
  • 1篇朱炜
  • 1篇彭良玉

传媒

  • 4篇海南医学院学...
  • 3篇中华行为医学...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国际麻醉学与...
  • 2篇心电图杂志(...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依托咪酯维持麻醉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球蛋白及应激反应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维持麻醉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应激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两组均行胃癌根治术,其中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依托咪酯麻醉。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皮质醇(Cor)、醛固酮(ALD)、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IgA、IgG、IgM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IgA、IgG、IgM水平无明显变化,且高于术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or、ALD、SOD及GSH-Px均显著降低,MDA、TNF-α及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Cor、ALD、MDA、TNF-α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OD及GSH-P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用于胃癌手术麻醉,对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有明显的强化作用,此外,还可缓解机体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显著,但不适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严重受损者。
张飞刘颖刘成龙
关键词:依托咪酯胃癌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的病理特征。方法收集高邮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7月经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确诊为AMF的女性患者12例,年龄39~53岁。回顾性分析12例AMF组织标本光镜下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结果12例AMF组织标本镜下见大量薄壁血管的间质、卵圆形或梭形的瘤细胞,部分区域也可见少量厚壁血管,有明显的细胞密集区与细胞稀疏水肿区交替,细胞密集区聚集在血管周围。Ki67增殖指数约5%1例,<1%11例。结论AMF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间叶源性肿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主要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标记。
宋晓庆刘成龙韦芳殷唯杰周永胜
关键词: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病理特点
鞘内注射谷氨酸受体6反义寡核苷酸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谷氨酸受体6( GluR6)反义寡核苷酸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NS组、同义组、错义组、反义组,各8只。对小鼠左侧股骨远端骨髓腔接种NCTC2472纤维肉瘤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造模后1~6 d,四组分别鞘内给予生理盐水5μL及同义寡核苷酸、错义寡核苷酸、反义寡核苷酸各5μg,1次/d。于造模前及造模后第5、7、10、14天测量小鼠左侧足底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 PWM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 PWTL)。结果造模第5、7天,反义组的PWMT、PWTL维持在基础值水平;造模后第10天,反义组左侧足底PWMT开始下降,第14天PWTL开始缩短,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同义组、错义组、NS组相比较,反义组PWMT、PWTL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鞘内注射GluR6反义寡核苷酸能改善骨癌痛小鼠的痛行为。
刘成龙张飞张娟
关键词:癌痛反义寡核苷酸鞘内给药小鼠
右美托咪定对左旋布比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左旋布比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 50例ASAⅠ或Ⅱ级需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以40ml0.5%左旋布比卡因联合1ml(100μg)右美托咪定(LD组)和1ml等渗氯化钠(LS组)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镇痛时间以及HR、MAP、SpO2等。结果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LD组明显短于LS组(P<0.05),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LD组明显长于LS组(P<0.05),镇痛时间LD组长于LS组(P<0.05)。MAP在给药后的15、30、45、60、90和120minLD组较LS组显著下降(P<0.05),HR在给药后所有时点LD组均显著慢于LS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100μg联合左旋布比卡因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可以缩短其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时间,但可能导致心动过缓。
倪进刘成龙
关键词:左旋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胃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炎性因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胃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老年胃癌根除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麻醉诱导前给予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注,观察组则行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水平、血清炎症因子CRP、IL-2、IL-10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两组术后6h的HR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术后6h对照组MAP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观察组MAP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观察组术后6h的HR水平、MA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诱导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术后24h的IL-2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在术后72h均有所回升且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术后24h的IL-10均显著升高(P<0.05),而在术后72h均有所回落且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观察组在术后6、24、72h的CRP、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对照组在术后6、24、72h的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在术后24h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而在术后72h均有回升且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同时间组间比较,术后6、24、72h观察组的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胃癌手术辅助麻醉可减轻患者因手术创伤产生的应激反应,改善免疫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且对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有显著稳定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刘成龙张飞郑杰
关键词:免疫功能血清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
预注射舒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预注射舒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将全身麻醉下行外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C、T1、T2、T3四组各20例;C组注射丙泊酚前预注射生理盐水5 mL,T1、T2、T3分别预注射舒芬太尼0.1、0.2、0.3μg/kg;5 min后给予丙泊酚2 mg/kg并记录各组注射痛发生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T1、T2、T3组疼痛程度减轻(P均<0.05);与T1、T2组比较,T3组疼痛减轻较明显(P<0.05);四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预注射舒芬太尼能显著降低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严重程度且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
张斌刘成龙
关键词:麻醉注射痛丙泊酚舒芬太尼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改变及大脑Homer1蛋白的表达
2010年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缺血再灌注(I/R)后神经功能的改变及脑内Homer1a、Homer1b/c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S组)及I/R组,每组40只,I/R组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制作模型;S组仅行手术操作,不行线栓栓塞;N组正常饲养作为空白对照。分别在损伤后6、12、24、48及72 h采用神经损伤严重度评分(NSS)法对3组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取再灌注后0、1 h及上述时间点大鼠额顶叶皮层、海马裂解匀浆行Western blotting,对Homer1a及Homer1b/c蛋白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NSS显示I/R组大鼠在再灌注后6 h神经功能损伤最为明显(与同组其他时间点比较,P<0.001),然后逐渐恢复,72 h时接近术前水平(与N、S组比较,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I/R组神经组织中Homer1a蛋白的表达自伤后0 h起持续至伤后72 h,而正常及假手术组未见该蛋白阳性表达;Homer1b/c在3组均可见持续表达。结论:大鼠I/R损伤后Homer1a蛋白的表达于损伤前后有显著变化而Homer1b/c则无,结合NSS提示Homer1a蛋白可能参与脑I/R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过程。
姜敏马正良顾小萍张娟刘成龙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
舒芬太尼、吗啡及舒芬太尼吗啡复合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2018年
比较舒芬太尼、吗啡以及舒芬太尼吗啡复合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妊娠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n=20)。舒芬太尼组(S组)、吗啡组(M组)、复合组(SM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后病人需求镇痛时硬膜外给予舒芬太尼50μg(S组)、吗啡3mg(M组)和复合舒芬太尼25μg+吗啡1.5mg(SM组),比较3组镇痛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并记录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瘙痒和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起效时间S组为6.8±1.4分钟,SM组11.3±2.8分钟,均短于M组57.8±1.7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镇痛持续时间M组19.5 ± 1.6小时、SM组15.6± 1.5小时,长于S组6.2 ± 1.7小时。3组副作用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硬膜外复合舒芬太尼和吗啡能提供更快镇痛起效时间和更长的镇痛持续时间且不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
金晓春刘成龙
关键词:剖宫产硬膜外术后镇痛吗啡舒芬太尼
PDCA循环联合PBL教学法在临床实践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23年
探讨PDCA 循环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临床实践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技能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5 月长春中医药大学在高邮市人民医院学习的临床本科生60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研究组采用 PDCA 循环联合 PBL 教学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及技能考核成绩。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应用PDCA循环联合PBL教学法的研究组学生具有较高的教学满意度,教学效果相对优良,并且技能考核成绩相对较高,与对照组学生形成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数据说明PDCA循环联合PBL教学法在临床实践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提升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可显著提升临床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提升。
刘成龙
关键词:PDCA循环法PBL教学法教学策略
利多卡因复合托烷司琼在预防丙泊酚注射痛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复合托烷司琼对全麻诱导期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外科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C组(生理盐水6ml)、L组(利多卡因20mg)、T组(托烷司琼5mg)和LT组(利多卡因20mg复合托烷司琼5mg),后三组药物均稀释到6ml。麻醉诱导前,前臂上止血带并注射相应药物,药物注射后30s松开止血带,给予丙泊酚2mg/kg,记录丙泊酚注射痛发生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其他三组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低(P<0.05)。与L组和T组相比,LT组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低(P<0.05)。四组HR和MAP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多卡因复合托烷司琼能降低丙泊酚注射痛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变化。
张斌刘成龙
关键词:注射痛丙泊酚利多卡因托烷司琼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