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凡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3篇肠癌
  • 2篇混合痔
  • 2篇VIMENT...
  • 2篇E-CADH...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行为疗法
  • 1篇虚证
  • 1篇移植瘤
  • 1篇移植瘤模型
  • 1篇易激综合征
  • 1篇益气
  • 1篇油纱
  • 1篇油纱条
  • 1篇有丝分裂
  • 1篇有丝分裂原

机构

  • 8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湖南省中医药...

作者

  • 8篇胡凡
  • 4篇谢彪
  • 2篇何永恒
  • 2篇李梅
  • 2篇王伟
  • 1篇徐胜艳
  • 1篇王畅
  • 1篇李帅军
  • 1篇胡响当
  • 1篇林仁敬
  • 1篇汪海珍
  • 1篇雷晓红
  • 1篇张志慧
  • 1篇罗敏
  • 1篇陈赛
  • 1篇黄盼

传媒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云南中医中药...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今日药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药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中药肠舒颗粒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肠舒颗粒联合CBT治疗,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片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组在焦虑不安、健康忧虑、挑食、社会功能及人际关系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舒颗粒联合CBT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在降低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匹维溴铵片治疗,且不良反应轻,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徐胜艳李帅军胡响当罗敏林仁敬胡凡陈赛
关键词:肝郁脾虚证认知-行为疗法
苦参通过抑制MAPK/NF-κB通路改善免疫平衡缓解特应性皮炎实验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苦参对特应性皮炎(AD)辅助型T细胞1/辅助型T细胞2(Th1/Th2)失衡的治疗作用及其内在分子机制。方法 将24只雌性C57BL/6小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和AD+苦参组,每组8只。采用2,4-二硝基氯苯/粉尘螨提取物(DNCB/DFE)诱导建立AD小鼠模型。将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分成对照组、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IFN-γ/TNF-α+苦参组,共3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检测IFN-γ、TNF-α、白细胞介素(IL)-2、胸腺激活调节趋化因子(TARC)、IL-4、IL-5、IL-6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组织和细胞中磷酸化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p38、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亚单位(p-p65)、p65蛋白表达,ELISA检测IL-6、TARC释放水平以及流式Th1/Th2细胞比例。结果 在细胞水平方面:与对照组比较,IFN-γ/TNF-α组IL-6、TAR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p38、p-p65蛋白表达均上调(P<0.01);与IFN-γ/TNF-α组比较,IFN-γ/TNF-α+苦参组IL-6、TAR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p-p38、p-p65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在动物水平研究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中p-p38、p-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耳部皮肤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增多,角质化过度、肥大细胞浸润增加(P<0.01),且皮肤中Th2细胞含量增加(P<0.01);小鼠皮肤中IFN-γ、TNF-α、TARC、IL-6、IL-4、IL-5表达增加(P<0.01);与AD模型组比较,AD+苦参治疗组小鼠皮肤组织中p-p38、p-p65蛋白表达水平均减少(P<0.01);表皮、真皮厚度和肥大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5);Th2细胞数量及组织中TARC、IL-6、IL-4、IL-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苦参可通过抑制MAPK/NF-κB信号通路改善Th1/Th2免疫平衡从而减轻AD的症状。
黄盼潘意王畅汪海珍胡凡
关键词:苦参特应性皮炎
化腐生肌油纱条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造孔愈合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化腐生肌油纱条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EES-DCR)后造孔愈合作用的影响。方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160例(160只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80只眼。对照组施行ESS-DCR术,术后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化腐生肌油纱条填塞造瘘口,并定期更换至造瘘口完全上皮化。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增生情况。结果 144例(144只眼)最终完成手术及随访,纳入符合方案集进行疗效分析,对照组71例,治疗组73例。术后12个月时,对照组治愈48例,好转11例,无效12例,手术成功率83.1%;治疗组治愈57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手术成功率94.5%(c2=4.754,P=0.029)。造瘘口面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造瘘口面积均有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各时间点的组间差异不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F分组=453.943,P0.05),术后1个月时,治疗组的造瘘口面积开始大于对照组(P〈0.05),且组间差异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至术后12个月时,两组间差异达到最大,治疗组(47.71±3.10)mm2,对照组(19.56±3.80)mm2。结论 EES-DCR联合化腐生肌油纱条填塞造瘘口治疗慢性泪囊炎,可以减少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形成,提高EES-DCR手术成功率。
张志慧胡凡
关键词:泪囊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瘢痕组织
补中益气加味方对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Vimentin、E-cadherin表达的研究
2025年
目的结合课题组前期临床观察实践以及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探讨补中益气加味方对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组织Vimentin、E-cadherin表达的研究。方法于30只裸鼠右腿内侧皮下接种人结肠癌细胞SW480构建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补中益气加味方低、中、高浓度组(26.72、53.43、106.86 g·kg^(-1)),4组均每天灌胃给药,连续14 d,化疗组(腹腔注射氟尿嘧啶25mg·kg^(-1))隔天给药1次,连续14 d后处死裸鼠,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imentin、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对照组、低浓度干预组Vimentin高表达,氟尿嘧啶干预组、中浓度和高浓度药物干预组Vimentin表达下调(P<0.05);模型对照组、低浓度干预组E-cadherin低表达,氟尿嘧啶干预组、中浓度和高浓度药物干预组E-cadherin表达上调(P<0.05)。结论补中益气加味方可通过下调EMT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上调E-cadherin有效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
王伟胡凡谢彪邓未叶鑫周望潮朱俊芝李梅
关键词:结直肠癌E-CADHERINVIMENTIN
RPH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弹力线痔套扎术(Automatic ligation of hemorrhoids,RPH)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治疗组行RPH结合外痔切除术,对照组予以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比较:(1)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第3 天、第7 天患者便血、肛门疼痛、肛门坠胀感、外痔肿胀及赘皮等症状的改善情况。(2)评价2组的总体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RPH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患者住院周期、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彭雅莉胡凡何永恒
关键词:混合痔外痔切除术
健脾补肾法对人结直肠癌裸鼠VEGF-C、VEGFR-3、E-cadherin、Vimentin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法对人结直肠癌裸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E黏钙蛋白(E-cadherin)、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的影响。方法:16只裸鼠接种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构建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给予健脾补肾中药复方灌胃,两组均隔天给药1次,持续14 d。给药结束后,脱颈处死后剥离瘤体,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C、VEGFR-3、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结果:16只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裸鼠均构建成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移植瘤组织中VEGFC、VEGFR-3、Vimentin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E-cadherin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健脾补肾法能下调人结直肠癌裸鼠中促进肿瘤淋巴管生成和转移的VEGF-C、VEGFR-3表达及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Vimentin表达,同时上调E-cadherin表达,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
叶鑫王梦涵袁婉婧胡凡曾宏亮谢彪
关键词:健脾补肾法结直肠癌VEGF-CVEGFR-3E-CADHERINVIMENTIN
八珍抗癌方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探讨八珍抗癌方对结直肠癌细胞LINC01711、KLF7、Klotho的影响,并基于该通路探讨其抗癌机制。方法选择结直肠癌细胞SW620为研究对象,以八珍抗癌方配制药液灌胃裸鼠2周后取含药血清,将细胞株分组干预后,观察不同组的LINC01711、KLF7、Klotho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加入含八珍抗癌方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LINC01711、KLF7、Klotho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加入八珍抗癌方的实验组Klotho表达均高于对照组,LINC01711、KLF7表达低于对照组。另外,LINC01711基因OE组(OE代表该基因过表达)的LINC01711基因表达高于其他组,同时,KLF7基因OE组的LINC01711基因表达也高于无过达表组,此种情况同样发生于KLF7基因的表达上。结论八珍抗癌方可以通过增加Klotho蛋白的表达来发挥抗癌作用,具体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LINC01711/KLF7互作链的信号通路,增加Klotho蛋白的表达,来发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的作用。
李梅雷晓红胡凡王伟谢彪
关键词:结直肠癌KLOTHO
RPH+简化外切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何永恒胡凡谢彪
主要技术内容: RPH(选择性自动结扎疗法)+简化外切内扎术是何永恒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继承传统手术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良,与新兴手术方式相结合,形成的治疗混合痔的优势手术方法。在临床上治疗混合痔术后痊愈率达到...
关键词:
关键词:混合痔中西医治疗外切内扎术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