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伟
- 作品数:9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姿势控制联合运动训练对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手法复位后盘髁关系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观察姿势控制联合运动训练对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手法复位后盘髁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手法复位成功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2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运动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姿势控制训练,康复训练每周5次,共4周。比较2组患者手法复位后即刻(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训练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最大主动张口度,并于6个月后复查MRI评估两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的盘-髁关系,观察其在位情况。结果①经4周训练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5.27±4.75)和(2.50±4.01)分],明显低于组内治疗后即刻[分别为(14.68±4.14)分和(12.00±5.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训练后治疗组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②经4周训练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最大主动张口度分别为[(38.05±3.51)和(41.55±4.01)mm],明显高于组内训练前[分别为(34.32±1.99)分和(35.41±2.13)分](P<0.05);且训练后治疗组的最大主动张口度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③6个月后复查MRI显示,治疗组正常盘-髁关系为1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3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运动训练相比,姿势控制训练联合运动训练能进一步改善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手法复位后的功能状况并维持疗效。
- 魏伟吕连慧王涛刘玉斌盛琳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 高压氧联合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分析高压氧联合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联合组给予高压氧联合呼吸肌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呼吸肌训练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呼吸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经高压氧联合呼吸肌训练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 s用力呼吸容积(forced experatory volume in 1 s,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ion,MVV)占预计值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2)、动脉血压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组乳酸(lactic acid,La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ex,QL-Index)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呼吸肌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可及早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呼吸功能,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刘玉斌魏伟荆丰德
- 关键词:高压氧呼吸肌训练脑卒中生活质量
- 双重任务训练预防脑卒中患者跌倒的效果研究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双重任务训练对预防脑卒中患者跌倒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康复科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单一任务训练,观察组进行双重任务训练,出院后跟踪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步态参数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步态参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E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内观察组跌倒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P<0.05)。结论 双重任务训练可预防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发生,有助于其参与日常生活活动。
- 都丽丽李明贞李佳昊魏伟邵鹏林娟柳海英
- 关键词:脑卒中跌倒
- 慢性脑供血不足脑血流变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是由日本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疾病诊断概念,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狭窄和/或脑低灌注,导致脑血流量轻度低于脑生理需要量,在全脑血流减少和代谢降低的基础上,以区域性病理改变为主,引发波动性、轻度脑功能障碍而无明确神经缺失体征的疾病,病程在2个月以上。
- 魏伟梁辉唐剑华郭秀丽
-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脑血流变化脑血管狭窄生理需要量脑功能障碍脑低灌注
- 慢性脑缺血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7年
- 慢性脑缺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低灌注,脑血流量低于脑生理需要所致的全脑或区域性代谢障碍,引发波动性、轻度脑功能障碍而无明确定位体征的临床综合征。认知是机体认识和获取知识的智能加工过程,涉及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精神情感等一系列心理和社会行为。慢性脑缺血可导致认知功能减退,表现为从轻度认知障碍到严重血管性痴呆。我们主要就慢性脑缺血与认知障碍的关系做一综述。
- 孔敏梁辉于天霞唐剑华魏伟
- 关键词:脑缺血血脑屏障细胞外基质
-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6年
-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单病程的非特异性脑炎/脑病综合征,颅脑MRI显示以胼胝体压部为主的可逆性椭圆形病灶,临床表现多较轻微,可仅表现发热、头痛、呕吐等非典型症状,但也可出现脑实质损害,表现为意识障碍、谵妄、抽搐、共济失调及眩晕,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病程为自限性,短期内可完全恢复,需与累及胼胝体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相鉴别,预后良好。
- 魏伟梁辉
-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
- 冲击波穴位疗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观察冲击波穴位疗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SET)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CNLB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SET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冲击波穴位疗法。于入组时、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同时对2组患者腰肌动、静态耐力进行测试。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评分、SAS评分及腰肌动、静态耐力测试结果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1.9±0.6)分]、ODI评分[(15.2±2.9)分]、SAS评分[(38.7±4.0)分]、腰肌动态耐力测试结果[(23.1±5.5)次]及静态耐力测试结果[(61.7±11.9)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冲击波穴位疗法联合SET训练能进一步缓解CNLBP患者下背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及焦虑情绪,增强腰肌耐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曲高伟骆鹏魏伟
- 关键词:冲击波穴位治疗
- 骶管注射联合爬行训练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联合爬行训练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LSS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7例。2组患者均给予超短波及骶管注射治疗(注射药物包括复方倍他米松、利多卡因及维生素B12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爬行训练。于入组时、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CD-RISC)、闭眼单脚站立测试、起立-行走测试及靠墙半蹲测试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评分、CD-RISC评分、闭眼单脚站立时长、起立-行走时长、靠墙半蹲时长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ODI评分[(19.75±2.65)分]、CD-RISC评分[(79.37±5.70)分]、闭眼单脚站立时长[(9.69±1.54)s]、起立-行走时长[(5.10±0.47)s]及靠墙半蹲时长[(41.37±6.14)s]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骶管注射能迅速缓解LSS患者疼痛,如联合爬行训练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心理韧性、动静态平衡能力及下肢肌耐力。
- 曲高伟魏伟李鹏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骶管注射疼痛腰椎功能
- 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伴腰背痛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CSE)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伴腰背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PMOP腰背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6例。2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及药物(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CSE训练。于入组时、治疗2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美国产BIODEX型平衡测试仪、站立行走试验、美国产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2组患者疼痛、腰椎功能、心理状态、平衡能力、行走功能及骨密度(BMD)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动静态平衡能力、站立行走时长、L_(1-4)腰椎BM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1.91±0.41)分]、JOA评分[(23.12±3.85)分]、HADS评分[(8.03±2.13)分]、静态平衡能力指标[(0.69±0.09)°]、动态平衡能力指标[(23.10±4.84)s]、站立行走时长[(8.79±1.74)s]、L_(1-4)腰椎BMD[(758.24±33.58)mg/cm^(2)]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CSE训练能进一步减轻PMOP患者腰背痛,改善腰椎功能、平衡能力及下肢肌力,提高腰椎BMD,同时还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苏海波魏伟曲高伟李鹏李宏彦
-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核心稳定性训练腰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