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莹

作品数:75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理学
  • 12篇核科学技术
  • 5篇天文地球
  • 4篇化学工程
  • 4篇农业科学
  • 3篇机械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21篇原子
  • 17篇电荷态
  • 17篇X射线
  • 16篇射线
  • 16篇高电荷态
  • 15篇高电荷态离子
  • 10篇X射线谱
  • 10篇AR
  • 9篇低能
  • 9篇空心原子
  • 8篇离子
  • 7篇Q+
  • 6篇辐照
  • 5篇低能电子
  • 5篇电离
  • 5篇电子束
  • 5篇石英
  • 5篇微孔
  • 5篇微孔膜
  • 5篇AL

机构

  • 46篇兰州大学
  • 28篇中国原子能科...
  • 23篇中国科学院近...
  • 8篇咸阳师范学院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中国地震局
  • 4篇河南工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哈尔滨工程大...
  • 3篇中国工程物理...
  • 3篇理化学研究所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广西大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斯德哥尔摩大...
  • 2篇南通大学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 2篇哥德堡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惠州学院

作者

  • 71篇崔莹
  • 35篇陈熙萌
  • 31篇张红强
  • 23篇林敏
  • 23篇杨治虎
  • 17篇陈克胜
  • 16篇邵剑雄
  • 14篇张小安
  • 13篇陈义珍
  • 13篇夏文
  • 12篇徐利军
  • 11篇叶宏生
  • 11篇徐徐
  • 9篇万城亮
  • 9篇李华芝
  • 9篇肖国青
  • 9篇肖振红
  • 9篇赵永涛
  • 9篇张卫东
  • 8篇杜娟

传媒

  • 18篇物理学报
  • 10篇原子能科学技...
  • 5篇中国科学(G...
  • 4篇原子与分子物...
  • 2篇同位素
  • 2篇粮食储藏
  • 2篇第五届(20...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宇航计测技术
  • 1篇昆虫知识
  • 1篇高能物理与核...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核化学与放射...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高等理科教育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原子核物理评...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3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电荷态离子Arq+与Nb作用产生的X射线谱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光谱技术在超导离子源SECRAL上研究了10~20keV.q的Arq+(q=16,17)离子入射在金属Nb表面产生的X射线谱.实验结果表明,高电荷态Ar16+离子在金属表面中性化过程中存在着多电子激发,Ar16+的K壳层电子被激发产生空穴,级联退激发射Ar的Kα特征X射线.Ar空心原子的K层发射X射线的强度随入射离子的动能减弱,靶原子Nb的L层发射X射线强度随入射离子动能的增加而增强.Ar17+单离子的Kα-X射线产额比Ar16+单离子的Kα—X射线产额大3个数量级.
杨治虎崔莹陈熙萌宋张勇张红强邵健雄阮芳芳杜娟刘玉文高志民张小安朱可欣于得洋蔡晓红
关键词:高电荷态离子空心原子X射线
低能电子穿越绝缘体微孔膜动力学过程研究
2023年
采用二维位置灵敏的微通道板探测器对能量为1500 eV的低能电子束穿过孔径为400 nm、未经照射过的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微孔膜后的全角分布以及时间演化进行了测量,同时采用自制的积分式能谱测量装置测量了穿透电子的能量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充电阶段,当入射电子束束流较弱时,透射电子强度随充电时间逐渐上升;充电过程中,透射电子的角分布宽度由小变大,但是角分布中心基本不随膜的倾角移动。对出射电子达到平衡态时的电子能谱的测量表明,穿透电子的能量保持着入射时的能量。对于理解电子在绝缘体微孔中的传输给出了新的实验证据,给出了可能形成“导向效应”的微孔内部电场的条件。
周鹏万城亮袁华程紫东李鹏飞张浩文崔莹张红强陈熙萌
关键词:低能电子
电子束辐照对嗜虫书虱存活与繁殖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电子束辐照处理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Enderlein),分别以0、50、100、200、300、400、500、1000Gy的剂量处理成虫和若虫,观察受辐照后的存活情况和成虫的繁殖情况;以0、25、50、100、200、300、400、500Gy的剂量辐照卵,观察受辐照后卵的孵化情况。结果表明:经50Gy及以上剂量辐照后嗜虫书虱的卵不能孵化,也不能存活;在300Gy及其以上剂量经过不到8周的时间后成虫和若虫都不能存活,且在300、400、500、1000Gy的剂量范围内,嗜虫书虱成虫和若虫受辐照后的剂量越大,存活率降低幅度越大。嗜虫书虱各虫态对电子束辐照的敏感性由高至低依次为卵、若虫、成虫;经300Gy辐照后的成虫和若虫分别在8周和6周内完全死亡,300Gy的剂量可作为电子束有效防治嗜虫书虱的参考剂量。所有50Gy以上剂量下都可明显降低此种害虫的繁殖力,300Gy以上剂量的处理可导致试虫零产卵。
王殿轩李淑荣韩辉高美须林敏崔莹
关键词:电子束辐照嗜虫书虱存活
中低能重离子与原子分子及纳米尺度物质碰撞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陈熙萌邵剑雄丁宝卫崔莹陈林
(1)课题来源与背景:离子和原子分子以及纳米结构物质碰撞是原子分子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学科,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基础理论上,离子和原子分子以及纳米结构碰撞对研究多体动力学系统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关键词:原子分子物理学
中低能非全裸C离子与He原子的碰撞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反冲离子飞行时间-散射离子位置灵敏符合测量技术,测量了能量范围在0.7v0—4.4v0(v0为玻尔速度)的碳离子Cq+(q=1—4)与He原子碰撞过程不同出射道靶原子的双电离与单电离截面比R,包括入射离子不损失电子(直接电离)的出射道(Rq,q),入射离子俘获一个电子的出射道(Rq,q-1)和入射离子损失一个电子的出射道(Rq,q+1),并研究了R随入射C离子的能量及电荷态的变化关系.实验表明,对给定电荷态的入射离子,靶原子的双电离与单电离截面比R与出射道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即Rq,q
高志民陈熙萌刘兆远丁宝卫鲁彦霞付宏斌刘玉文杜娟崔莹邵剑雄张红强孙光智
关键词:离子-原子碰撞电离截面比
电离法校准低能质子剂量技术被引量:1
2012年
本工作建立1套电离室绝对剂量测量系统,对自制石墨电离室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自制电离室系统满足标准电离室的要求。设计了1套基于同向测量的透射电离室,用于在线监测束流变化,为剂量测量的准确性提供了依据,解决了替代法校准时束流波动对测量结果造成较大不确定度的问题。对已建立的电离室测量低能质子吸收剂量绝对测量系统进行不确定度评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约4%。最后,以自行研制的质子剂量测量系统(电离室系统、透射电离室系统)在HI-13串列加速器上开展了对丙氨酸剂量计校准技术的研究,获得了不同能量质子辐照下的RE值。
陈义珍林敏陈克胜徐利军夏文崔莹肖振红
关键词:电离室质子校准
高电荷态Ar^(17+)离子与不同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X射线谱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报道了利用光谱技术研究高电荷态Ar17+离子入射金属Be、Al、Ni、Mo、Au靶表面产生的X射线谱.实验结果发现Ar17+离子与固体表面作用发射的Ar K-αX射线形状与靶材料没有明显的关系,随入射离子能量的增加,K-αX射线强度减小.
宋张勇杨治虎陈熙萌张小安赵永涛崔莹张红强徐徐邵健雄
关键词:高电荷态离子
一种百千电子伏电子微米外束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百千电子伏电子微米外束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涉及电子微米外束产生技术领域,双等离子体离子源产生离子束流,束流经过四级透镜加速后通过法拉第筒,经过插板阀后在通过RFQ加速腔、DB‑DTL加速腔加速,通过四级透...
万城亮张红强崔莹潘小东袁华张浩文赵卓彦
电子束辐照对米象成虫脂肪酸影响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采用电子束辐照处理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成虫,研究在辐照剂量分别为120 Gy、180 Gy3、00 Gy、420 Gy、500 Gy1、200 Gy和1800 Gy的处理后害虫体内脂肪酸及相对含量变化。通过GC-MS分析结果表明,米象成虫体内的脂肪酸种类有肉豆蔻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和十九酸,米象成虫受电子束辐照后,各处理剂量下虫体内的脂肪酸种类都未出现变化,油酸和硬脂酸变化也不显著。但420Gy和500Gy以上的辐照剂量下肉豆蔻酸和棕榈酸含量变化显著,辐照1200Gy以上十九酸含量变化显著。从各脂肪酸的含量变化看,米象虫体内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受电子束辐照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王殿轩王晶磊李淑荣高美须何莉莉林敏崔莹
关键词:米象电子束辐照脂肪酸
基于玻璃毛细管的大气环境MeV质子微束的产生与测量
2024年
本文采用玻璃毛细管产生了大气环境中工作的2.5 MeV质子外束微束,并对束斑直径及能量分布随玻璃毛细管与束流方向之间角度(倾角)变化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在玻璃毛细管轴向与束流方向一致时(倾角为0°),产生的微束中存在保持初始入射能量的直接穿透部分以及散射部分,其中直接穿透的质子占比最大,束斑直径也最大.随着玻璃毛细管倾角的增大,当其大于几何张角时,束斑直径变小,产生的微束全部为能量减小的散射部分,直接穿透质子消失.我们对质子在玻璃毛细管内传输时的内壁散射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及离子轨迹分析,发现大角度的散射部分决定了形成的外束微束斑外围轮廓,而束斑中心区域由不与毛细管内壁产生任何作用的直接穿透离子构成,其大小由玻璃毛细管出口直径以及几何容许张角决定.采用玻璃毛细管产生的外束微束具有产生简单廉价,微束区域定位简单的特点,有望在辐射生物学、医学、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万城亮潘俞舟朱丽萍李鹏飞张浩文赵卓彦袁华樊栩宏孙文胜杜战辉陈乾崔莹廖天发魏晓慧王天琦陈熙萌李公平Reinhold Schuch张红强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