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虹

作品数:22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蛋白
  • 6篇基因
  • 4篇牙本质
  • 4篇牙本质基质蛋...
  • 4篇细胞
  • 4篇基质
  • 4篇基质蛋白
  • 4篇根管
  • 4篇SURVIV...
  • 3篇种植体
  • 3篇颌骨
  • 2篇多形
  • 2篇多形性
  • 2篇多形性腺瘤
  • 2篇有限元
  • 2篇有限元分析
  • 2篇腮腺
  • 2篇上颌
  • 2篇颌骨发育
  • 2篇胃肠

机构

  • 17篇中山大学孙逸...
  • 6篇中山大学
  • 5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匹兹堡大学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伍虹
  • 6篇余艳崧
  • 5篇钟诗龙
  • 5篇陈绛媛
  • 5篇王天宝
  • 5篇黄文生
  • 4篇孔祥波
  • 4篇阮毅
  • 4篇夏昕
  • 3篇谭敏
  • 3篇常少海
  • 3篇庄沛林
  • 2篇叶玉珊
  • 2篇黄洪章
  • 2篇鲁颖娟
  • 2篇黄志权
  • 2篇叶剑涛
  • 2篇潘朝斌
  • 1篇刘朗
  • 1篇林秋雄

传媒

  • 6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消化肿瘤杂志...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口腔医学
  • 1篇新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2
  • 1篇200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yclinD1、p16、pRb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前,研究人员对肿瘤的研究,已从研究肿瘤细胞本身的特性方面,转移到研究细胞如何从正常演变成癌细胞这一渐进性过程,尤其是G1→S关卡(checkpoint)在瘤发生、发中作用的研究.细胞能否正常分裂,关键在于能否顺利通过细...
伍虹
关键词:CYCLINP16PRB多形性腺瘤
文献传递
Survivin基因沉默抑制结肠癌生长的动物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探究survivin基因沉默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靶向survivin的shRNA载体SUR和阴性对照质粒Neg,并将其转染人结肠癌Lovo细胞,分别种植到裸鼠皮下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后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survivin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移植转染细胞8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UR组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均有显著缩小(P<0.05),体积和质量抑瘤率分别为48.9%和51.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UR组移植瘤survivin表达显著下调,表达指数为31.9%;SUR组肿瘤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凋亡指数18.47%(P<0.05)。阴性对照Neg组的上述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urvivin基因沉默能够抑制人结肠癌Lovo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黄文生王天宝伍虹钟诗龙谭敏
关键词:SURVIVIN移植瘤
不同力作用下微种植体长度和直径的双变量优化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在不同力作用下,长度和直径同时连续变化情况下微种植体尺寸的优化设计,以期为临床上合理选择微种植体尺寸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建立长度和直径连续变化的微种植体及周围颌骨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长度变化范围为6~12mm,直径变化范围为1.2—2.0mm,在微种植体头部的横槽内分别加载水平力(HF)和复合力(CF),观察长度和直径同时变化对周围颌骨等效应力峰值(MaxEQV)及微种植体位移峰值(MaxDM)的影响。结果在两种力的作用下,随着长度和直径的增加,颌骨MaxEQV和微种植体MaxDM均下降,当长度大于9mm时,各评估指标值较小且变化幅度较小。灵敏度分析显示,直径对评估指标的影响较大。在CF作用下,直径对评估指标的影响较HF作用下显著。结论在本研究所设定的参数范围内,微种植体的长度应不超过9mm,运用微种植体对牙齿进行转矩控制时,其直径应超过1.2mm。
鲁颖娟常少海伍虹余艳崧叶玉珊常岚茹王为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微种植体直径优化设计
种植体周龈沟液IL-17A和IL-35水平检测及意义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分析种植体组不同时期龈沟液(peri-implant sulcular fluid,PISF)中(interleukin,IL)-17A和IL-35水平改变,探讨其在种植体周围炎或黏膜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08—2013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行种植修复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种植体健康组20例和种植体炎症组20例,将种植体炎症组经过治疗后作为对照组。在种植体中有单冠修复、联冠修复。采集不同患者龈沟液并定量,对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龈沟液中IL-17A和IL-35表达水平。并分别记录健康组、种植体炎症组、治疗后种植体炎症组探诊出血指数,改良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种植体炎症组IL-17A,IL-35水平比健康组IL-17A,IL-35水平高(P<0.05),炎症组IL-17A水平治疗前比治疗后高(P<0.05),炎症组IL-35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升高(P<0.05),Pearson相关检验示,IL-35和IL-17A表达成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IL-35和IL-17A的表达与种植体黏膜炎或者周围炎的发生发展密切,IL-17A和IL-35是辅助种植体周围炎诊治和评估抗炎疗效的潜在分子生物学指标。
徐乙娜杨朝晖孔祥波伍虹
关键词: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白细胞介素
桩道预备时机及剩余根充物长度对根管冠向微渗漏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背景:根管治疗后进行桩核冠修复牙齿的过程中,根管充填不理想或是不良的桩核冠修复可造成材料与牙体间的微渗漏,导致根尖周组织二次感染,影响牙体修复远期效果。目的:通过葡萄糖微渗漏模型比较不同桩道预备时机及剩余根充物长度对微渗漏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正畸科近期拔除的单、直根管下颌前磨牙86颗,分8组干预:阳性对照组(n=10)行根管预备;阴性对照组(n=10)根管预备、充填后不进行桩道预备;A1组(n=11)根管充填后即刻进行桩道预备,保留根管内4 mm充填物;B1组(n=11)根管充填后即刻进行桩道预备,保留根管内5 mm充填物;C1组(n=11)根管充填后即刻进行桩道预备,保留根管内6mm充填物;A2组(n=11)根管充填后1周进行桩道预备,保留根管内4mm充填物;B2组(n=11)根管充填后1周进行桩道预备(即延迟桩道预备),保留根管内5 mm充填物;C2组(n=11)根管充填后1周进行桩道预备,保留根管内6 mm充填物。桩道预备48 h后,扫描电镜观察根管壁与充填物结合情况,采用葡萄糖微渗漏模型检测各组样本从冠方向根方渗漏的葡萄糖量。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显示,C1组充填物与根管壁连接最紧密,A2组充填物与根管壁间微缝隙最明显;(2)葡萄糖微渗漏量测定显示,A2组微渗漏量大于A1组(P <0.05),B2组微渗漏量大于B1组(P <0.05),C1组微渗漏量与C2组比较无差异(P> 0.05);A1组、B1组、C1组微渗漏量比较无差异(P> 0.05),B2组微渗漏量与A2组、C2组比较无差异(P> 0.05),A2组微渗漏量大于C2组(P′<0.017);(3)结果表明,即刻桩道预备在减少微渗漏方面优于延迟桩道预备;即刻桩道预备后,保留不同长度充填物对微渗漏无影响,而延迟桩道预备时应至少保留5 mm根充物,以减少微渗漏的发生。
王洁琪郑美华伍虹李小宇谢文强
关键词:微渗漏根管封闭剂根管疗法根管制备桩核技术
去上皮逆行面动脉-颏下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上颌术后缺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去上皮逆行面动脉-颏下动脉颏下岛状瓣对上颌骨术后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自2007年3月-2009年1月应用去上皮逆行面动脉-颏下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上颌骨术后缺损病例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10例诊断为上颌牙龈鳞状细胞癌,其余3例诊断为硬腭鳞状细胞癌。依据Brown等提出的上颌骨缺损分类法,术后缺损为2a型.用以同期修复的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瓣长度约8~10cm.宽度约4~5cm。结果: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瓣的存活率为92.3%(12/13),未见供区并发症及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随访8~24个月.1例原发灶复发后死亡,2例颈淋巴结复发。结论:去上皮逆行面动脉-颏下动脉颏下岛状瓣具有安全、简单、易于改良等优点,适用于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术后上颌骨缺损修复。
赵新伍虹陈伟良王建广张翠翠潘朝斌黄志权赵小朋
关键词:面动脉颏下动脉上颌骨缺损
偏移投照技术用于显示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像系统对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偏移投照的最佳显示效果和拍摄方法。方法选取临床上需要进行上颌第一磨牙牙髓治疗并具有MB2根管特征的患者200例。在分角线投照法的基础上,以转动轴作标记记录水平角度,其中100例从远中至近中每偏移10°进行投照,50例使用不同的曝光时间,50例平移传感器位置进行投照。由两位医师独立阅片,判断牙根区分情况、清晰度及构图完整性。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配对计数资料的χ2检验。结果在MB与MB2区分率中,远中偏移30°组最高,区分率为94%,显著高于正位组的10%(χ2=84,P=0.000),相同偏移角度远中偏移比近中偏移区分率更高(30°:χ2=18.382,P=0.000;20°:χ2=16.282,P=0.000;10°:χ2=14.019,P=0.000)。根尖清晰度方面近中偏移比远中偏移低(30°:χ2=7.848,P=0.005;20°:χ2=12.033,P=0.001;10°:χ2=14.700,P=0.000)。当近中偏移超过20°、曝光时间增加1/4时清晰率可达78%,传感器的平移摆放使牙体及根尖区的完整显示率达94%。结论要获得良好的MB2显示效果,X线中心线向远中偏移为首选,若选择向近中偏移则需加大偏移角度和曝光时间,传感器的正确摆放也是直接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
刘朗伍虹余艳崧李洁银
关键词: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根尖片
上前牙嵌入型脱位早期根管治疗54粒疗效分析
2011年
目的:对上前牙嵌入型脱位采用复位后早期根管治疗,观察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上前牙嵌入型脱位病例共54粒患牙早期根管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牙弓夹板和钢丝行脱位牙固定,并于术后2周进行根管治疗,固定术后4周拆除牙弓夹板,术后3、6个月复诊拍摄患牙根尖片并结合临床检查评价疗效。结果:54粒患牙治疗成功42粒,好转9粒,总有效率为90.4%。结论:上前牙嵌入型脱位进行早期根管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黄慧洁黄志权伍虹
关键词:前牙脱位根管治疗
地塞米松调控牙本质基质蛋白1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
2017年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诱导成骨细胞(MC3T3-E1)中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处理MC3T3-E1细胞后不同时间段细胞中DMP1基因表达变化,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在每个浓度和48 h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表达差异比较。利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10^(-6)g/L的地塞米松处理MC3T3-E1细胞后不同时间段的细胞中DMP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分别处理MC3T3-E1成骨细胞DMP1基因表达水平在24、48和72 h均较对照组0 h显著降低(P<0.05),48 h组较24和72 h组显著降低(P<0.05);48 h下10^(-6)g/L组较10^(-7)g/L组显著降低(P<0.05),而与10^(-5)组相比较没有差异(P>0.05)。10^(-6)g/L地塞米松处理MC3T3-E1成骨细胞后,不同时间点的DMP1蛋白表达量均较0 h降低。结论地塞米松抑制成骨细胞MC3T3-E1中DMP1的表达,提示地塞米松可能是通过调控DMP1的表达而影响成骨细胞的骨形成。
夏昕阮毅陈绛媛李博亚孔祥波伍虹
关键词:地塞米松基因表达调控牙本质基质蛋白1
长链非编码RNA对牙本质基质蛋白1的调控机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初步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对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在MC3T3-E1细胞中,运用Western blot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实验观察lnc RNA32865与DMP1的变化趋势。构建含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DMP1启动子载体,并与lnc RNA过表达质粒、si-lnc RNA32865分别共转染后,观察DMP1启动子活性以及lnc RNA32865对其的影响。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Western blot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在MC3T3-E1细胞中过表达lnc RNA32865时,DMP1基因表达量(0.236±0.022)较对照组降低(t=59.816,P<0.001),抑制lnc RNA32865时,DMP1基因表达量(1.994±0.133)较对照组升高(t=-12.989,P=0.006)。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表明DMP1启动子有活性(t=-77.360,P<0.001)。与转染DMP1启动子处理组(6.018±0.105)比较,DMP1启动子质粒与lnc RNA32865过表达质粒共转染组荧光强度(3.877±0.120)显著降低(t=50.713,P<0.001),而DMP1启动子质粒与si-lnc RNA32865共转染组荧光强度(17.296±0.674)显著增加(t=-26.612,P=0.001)。结论初步证明lnc RNA32865与DMP1表达趋势相反,lnc RNA32865通过与DMP1基因的启动子区相互作用,以此调控DMP1的基因表达。
李博亚伍虹夏昕陈绛媛余艳崧庄沛林阮毅
关键词:基因表达调控长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