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子夜
- 作品数:13 被引量:9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西宁盆地储水构造及其地下淡水赋存规律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本文以近年来在西宁盆地人畜饮用供水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取得的最新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区内碎屑岩类储水构造模式的研究,分析研究区内干旱缺水村镇地下淡水赋存规律与形成机理,以期为类似地区居民基本生活饮用水的解决提供依据。
- 韩子夜武选民张福存石维栋张森琦
- 关键词:西宁盆地储水构造地下淡水赋存规律
- 黄土高原基岩裂隙水供水水文地质勘查理论与实践
- 我国黄土高原涉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山西、河南等省 (区),由于地表水水资源分布不均,而不同类型地下水分布复杂,富水性极不均匀,勘查技术要求高,开采地下淡水的工程成功率较低,造成700万人饮用水严重短缺。基岩...
- 韩子夜
- 关键词:地下水勘查水文地质
- 监测工作在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中的重要作用被引量:4
- 2004年
-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两大主体工程--'五万方'、'七千方'锚索工程和T8~T12缝段承重阻滑键工程于1995年5月开工,分别于1997年8月、1999年8月竣工.崩滑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风险很大的工程.工程施工对危岩体,特别是对其中局部敏感部位的影响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受扰动的危岩体适应应力调整产生相应的变形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扰动过大,可能会导致危岩体失控,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在防治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步监测危岩体的变形动态,分析判断危岩体的稳定性及其变形趋势,做出超前预报;及时捕捉重大变形信息和突发险情的征兆,供业主和施工单位决策相应防范应急措施;反馈设计,指导施工进度及强度,保证施工期间危岩体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是施工监测的基本任务.文章通过对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施工期间(尤其是1996年10~11月)的地表绝对位移、裂缝相对位移、钻孔深部位移、岩体应力、锚索张拉力等监测资料的分析,论述监测工作在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 王洪德王洪德韩子夜
- 关键词:链子崖危岩体
- 国外高砷地下水研究现状及对我国高砷地下水调查工作的建议被引量:9
- 2007年
- 天然条件下形成的高砷地下水环境,已对饮水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成为世界关注的水环境问题之一。文章在系统收集并整理国外高砷地下水环境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我国高砷地下水环境调查的方向和工作思路。
- 韩子夜蔡五田张福存
- 关键词:地下水调查
- 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技术方法体系研究被引量:17
- 2007年
- 本文主要介绍1999~200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西部严重缺水地区人畜饮用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中建立的西北内陆盆地、青海东部和甘肃中东部中小型碎屑岩盆地、宁夏南部和陕西北部黄土高原区、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区、内蒙古高原和川渝滇红层等不同复杂水文地质区以遥感、综合物探、钻探等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地下水勘查技术方法体系研究成果。为继续推进上述地区人畜饮用水困难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指导。
- 韩子夜武毅杨进生叶成明
- 论我国的地氟病研究
- 简述了我国的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类型、病情及流行病学特征,概括了我国在医学和地学领域研究地氟病的方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站在多学科交叉的角度,提出了未来我国地氟病研究的发展方向。
- 蔡五田韩子夜郭建强安永会张福存
- 关键词:地方性氟中毒地理分布系统论流行病学地方病学
- 文献传递
- 地下水勘查与监测技术展望
- 地下水资源调查、勘查、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工作,其中不同的技术在不同层面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构成了完整的勘查技术系列,本文简述了地下水资源勘查的应用技术系列和各类技术方法在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根据国内外...
- 韩子夜
- 关键词:地下水勘查地下水监测地下水资源
- 文献传递
- 地质灾害监测方法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 20世纪末期以来,监测理论和技术方法有长足发展,常规技术方法趋于成熟,设备精度、设备性能已具较高水平,并开发了部分高精度(微米级位移识别率)、自计、遥测、自动传输的监测设施.未来,将充分综合运用光学、电学、信息学、计算机...
- 韩子夜薛星桥
- 关键词:地质灾害灾害监测监测技术监测仪器
- 文献传递
-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60
- 2005年
- 文章对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监测仪器进行了系统归类。详细介绍了崩滑体变形监测、物理场与化学场监测、地下水监测和滑坡等诱发因素监测方法、特点。对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文章还介绍了BOTDR新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基本原理和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的几个关键问题;对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文章提出了进行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优化集成的基础和优化原则。
- 韩子夜薛星桥
- 关键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BOTDR
- 地质灾害监测方法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 20世纪末期以来,监测理论和技术方法有长足发展,常规技术方法趋于成熟,设备精度、设备性能已具较高水平,并开发了部分高精度(微米级位移识别率)、自计、遥测、自动传输的监测设施。未来,将充分综合运用光学、电学、信息学、计算机...
- 韩子夜薛星桥
- 关键词:地质灾害技术方法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