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敏

作品数:4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105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疗效
  • 1篇地平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律失常患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起搏
  • 1篇心脏起搏器
  • 1篇心脏起搏器治...
  • 1篇血栓
  • 1篇血压
  • 1篇沙坦
  • 1篇双腔
  • 1篇双腔心脏起搏...
  • 1篇尿蛋白
  • 1篇起搏
  • 1篇起搏器
  • 1篇起搏器治疗
  • 1篇器官

机构

  • 4篇解放军105...

作者

  • 4篇徐敏
  • 2篇孙克陆
  • 2篇梁爱霞
  • 1篇卜元园
  • 1篇王景武

传媒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2
2018年
探讨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本院实施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观察,其中32例采用双腔起搏器植入(双腔组)、另外32例患者采用单腔起搏器植入治疗(单腔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治疗后,双腔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59.5±5.2)%、心排量(CO)(4.20±0.4)L/min、心脏指数(CI)(2.57±0.28)L/min/m^2高于单腔组(P<0.05),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258.4±97.2)pg/mL、左房内径(LA)(3.62±0.11)c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2.86±0.13)c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52±0.18)cm低于单腔组(P<0.05);治疗后,双腔组患者的收缩压(SBP)(131.7±9.4)mm Hg、舒张压(DBP)(72.5±7.0)mm Hg、平均动脉压(MAP)(93.6±6.2)mm Hg高于单腔组(P<0.05)。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率、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徐敏李彬彬吴泳亮王静
关键词:双腔心脏起搏器慢性心律失常心功能
空气压力波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86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压力波治疗;对照组93例,仅常规治疗,观察患者患肢状况和血流指标。结果治疗组好转的例数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血栓消失、血栓范围减少、血栓长度变短的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腿围平均周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后的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原有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梁爱霞孙克陆徐敏
关键词:静脉血栓疗效
硝苯地平控释片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对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就诊的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三组,A、B、C三组各60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次,1次/d;B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150 mg/次,1次/d;C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法。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指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统计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C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24 h尿白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组和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效果明显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尿素氮(BUN)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面色潮红等现象,但均可耐受。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青年原发性高血压在降压的同时,能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
徐敏卜元园
关键词: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尿蛋白
多因素损伤高龄高血压患者靶器官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防治高龄高血压患者因高血压导致重要器官损害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00例高龄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并收集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因高血压导致靶器官损害分为靶器官损害组(113例)和靶器官未损害组(48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疾病信息,探究高血压导致靶器官受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靶器官损害组的平均年龄、具有吸烟史的比例、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病史、高血压3期患者的比例、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显著的高于靶器官未损害组且上述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靶器官损害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的低于靶器官未损害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性别、高血压病家族史、舒张压(DBP)、脉压(PP)、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 :相对于靶器官未损害组年龄越高、吸烟、BMI越高、高血压病史越长、高血压3期、收缩压严重偏高、较高的FPG、TC、TG、LDL-C、较低的HDL-C是高龄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梁爱霞孙克陆王景武徐敏
关键词:高龄高血压患者靶器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