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
-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LncRNA Terc在心肌纤维化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lncRNA端粒酶RNA组分(Terc)在心肌纤维化(MF)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TGF-β1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CFs)转分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检测α-SMA、Vimentin、Collagen I、Collagen III蛋白的表达水平,qRT-PCR检测lncRNA Terc表达水平。过表达和敲减Terc后,通过western blot、CCK-8和流式细胞术观察模型细胞的胞外基质产生、细胞增殖、凋亡和Smads信号传导情况。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构建小鼠心肌纤维化模型,并使用Terc敲低慢病毒干预,其后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小鼠的心脏射血分数(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称量小鼠心脏湿重,HE、Masson染色检测小鼠心脏的病理改变,IHC检测α-SMA、Vimentin蛋白的表达水平,qRT-PCR检测lncRNA Terc表达水平。结果:TGF-β1处理增加CFs的α-SMA、Vimentin、Collagen I、Collagen III的蛋白表达以及Terc水平;过表达Terc促进α-SMA、Vimentin、Collagen I、Collagen III的蛋白表达以及Smad2/3的磷酸化水平,同时还可促进CFs的增殖、抑制CFs的凋亡;敲减Terc则起相反的作用;动物模型中,ISO可抑制EF和FS,增加心脏湿重,加重心肌的病理损伤,而敲减Terc可有效缓解上述过程。结论:LncRNA Terc可通过促进Smads信号传导,加速心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和心肌纤维化进展。
- 吕忠英李鹏张颖吴敏郑丽华王娟
- 关键词:心肌纤维化心肌成纤维细胞端粒酶RNA组分转化生长因子-Β
- 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列线图构建
- 2024年
-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CSF)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CSF发生的预测列线图。方法行CAG检查确诊的CSF患者103例,记为CSF组。选取同期CAG检查提示血流正常者121例,记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以下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既往病史等基本情况,血钾、血钠、血磷、血镁、尿素氮、肌酐、尿酸、血糖、白蛋白、球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宽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D-二聚体等实验室检验信息,舒张末期容量(EDV)、收缩末期容量(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等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相邻RR间期之差≥50 ms百分比(PNN50)、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平均数(SDNNI)、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连续5 min内所有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值标准差(SDSD)及三角指数(TI)等反应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指标。运用R统计软件“glmnet”包,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特征变量筛选,分析CSF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R统计软件的“rms”包构建CSF发生的预测列线图。绘制列线图的ROC曲线,评价列线图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的一致性。采用临床决策曲线来评价列线图的临床价值。结果CSF组患者吸烟史、高血压病、收缩压、舒张压、BMI、尿酸、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HDL、淋巴细胞、EDV、ESV、EF、FS、PNN50、RMSSD、SDSD、SDNN、SDANN、年龄、血钠、血镁、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宽度、D-二聚体�
- 郭衍楷闫长舜吴敏曹桂秋
-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心率变异性射血分数
-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相关性及病情评估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CHD)病情的评估。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疑诊为冠心病患者368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确诊为CHD患者286例作为CHD组,根据冠心病诊断标准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亚组29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动脉综合征(NSTE-ACS)亚组8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175例;再根据Gensini评分标准分为<20分亚组153例,20~40分亚组76例,≥40分亚组57例;另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82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及血清IL-6水平在不同病情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小板各项指标与IL-6的关联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MPV、PDW、IL-6水平均升高,而PLT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0、7.150、8.670、10.000,P=0.003、0.000、0.000、0.000),而2组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2,P=0.347)。在冠心病各亚组中,NSTF-ACS亚组及STEMI亚组MPV、IL-6水平均高于SAP亚组,PLT低于SAP亚组(P=5.130、8.210、19.540、11.230,P均<0.01);STEMI亚组PDW高于SAP亚组(P<0.01);而各亚组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60,P=0.384)。MPV、PDW、IL-6水平随Gensini评分的升高而增加(F=62.010、46.54、102.140,P=0.000、0.000、0.000),PLT水平随Gensini评分的升高而降低(F=45.630,P=0.000),而3亚组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40,P=0.239)。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IL-6与PDW、MPV呈正相关(r=0.367、0.431,P<0.001),与PLT呈负相关(r=-0.433,P<0.001),与PCT无显著相关性(r=0.036,P=0.539)。结论血小板参数与IL-6联合检测可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及对指导冠心病临床治疗及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彭丽向燕王娟吴敏韩素霞
- 关键词:冠心病血小板参数白细胞介素6
-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相关风险因素,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探究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与CSF之间剂量-反应关系,进一步了解胰岛素抵抗(IR)与CSF发生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CSF的115例患者作为CSF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121例无冠状动脉血流异常者作为正常血流组进行研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CSF的相关风险因素,对TyG指数进行分组,运用RCS模型明确TyG指数与CSF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示,吸烟史(β=1.538,OR=4.655,95%CI:2.332~9.681)、收缩压(β=0.077,OR=1.080,95%CI:1.051~1.11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β=0.552,OR=1.737,95%CI:1.156~2.676)和TyG指数(β=1.072,OR=2.922,95%CI:1.629~5.475)为CSF的危险因素,淋巴细胞计数(β=-0.941,OR=0.390,95%CI:0.218~0.680)和左室射血分数(β=-0.126,OR=0.881,95%CI:0.813~0.944)为CSF的保护因素。RCS模型结果表示,TyG指数与CSF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overall<0.001,P-non-linear=0.001)。结论TyG指数为CSF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IR可能与CSF的发生机制相关。
- 闫长舜郭衍楷吴敏陆召月许梦晗曹桂秋
-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胰岛素抵抗
- 心电图P波离散度和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收治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为CSF的10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58例患者纳入正常组,测定两组RDW与心电图Pd变化,并分析比较两组生化指标、Pd及RDW与冠状动脉平均血流帧数(TFC)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d、RDW与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的TFC值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d、RDW对CSF发生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F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Pd、RDW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3,t=8.770;P<0.05);LAD、LCX及RCA的TFC值以及平均TFC值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62,t=11.680,t=13.663,t=13.296;P<0.05);Pd与LAD、LCX及RCA的TFC值以及平均TFC值均呈正相关(r=0.620,r=0.541,r=0.452,r=0.515;P<0.05);RDW与LAD、LCX及RCA的TFC值以及平均TFC值均呈正相关(r=0.352,r=0.417,r=0.510,r=0.462;P<0.05);Pd预测CS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9、85.2%和88.9%;RDW预测CSF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8、83.7%和9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和RDW均为影响CSF发生的危险因素(OR=3.50,OR=3.93;P<0.05)。结论:CSF患者心电图Pd增大,RDW水平升高,并且Pd、RDW与冠状动脉TIMI的TFC值呈正相关,二者可作为预测CSF发生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 吴敏吴婧张雅玲毛英王红艳曹桂秋
- 内科学示教课改革的积极意义、现状与对策
- 2022年
-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的基础课程,学好内科学,就是帮助医学生打好专业根基,有助于医学生未来更好地追求职业发展高度。示教课一直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医学生理论学习向实践操作的课程过渡。内科学示教课一直以开展途径不佳、授课效率不高而被诟病,因此医学类高校不断尝试内科学示教课改革,工作开展至今,也取得一些教改经验。下面文章基于前人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观点,就内科学示教课改革的积极意义、现状与对策进行讨论,希望文章能够为读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 吴敏王娟
- 关键词:内科学示教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