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骥 作品数:13 被引量:30 H指数:3 供职机构: 温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清补体C4和C3浓度的比值在预测IgAN不良预后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索血清补体水平与IgA肾病(IgAN)患者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在本院确诊的原发性IgAN患者,记录患者人口学数据、临床实验室检查、肾活检病理学及随访结果。计算血清补体C4与C3浓度的比值(C4/C3比值,标为C.ratio)。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探索C.ratio和肾脏预后间的关系。所有统计采用R软件及相关软件包计算。结果:总共入组20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7.2±6.5)月,其中男性患者88例,占42.8%。比较肾脏不同病理改变和C.ratio的关系显示系膜细胞增生,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或粘连,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的患者C.ratio水平较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C.ratio能够有效鉴别肾病不良预后,曲线下面积为0.735,最佳截点为0.2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9%和72.2%),以该截点为参照,C.ratio大于上述截点的患者舒张压高、24 h尿蛋白定量较多。将患者年龄、性别、舒张压、收缩压及24 h尿蛋白定量等因素纳入进行校正后,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C.ratio组的肾脏预后显著差于低C.ratio组,风险比为5.1(95%CI:1.9-13.9,P=0.001)。结论:血清补体水平的比值C.ratio和IgAN患者肾脏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可以作为临床判断IgAN不良预后的临床预测因子。 周琼秀 章建娜 尤小寒 吕吟秋 陈波 张骥关键词:IGAN 补体C3 补体C4 木村病合并肾病综合征临床病理特点和转归分析--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22年 报道2例木村病合并肾病综合征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两例患者均因水肿入院,既往组织活检诊断木村病明确,临床表现符合肾病综合征。病例1肾脏病理结果为局灶球性肾小球硬化,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快速缓解。病例2肾脏病理结果为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伴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病变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改善,惜自行停药,后病情加重,最终进入终末期肾病。木村病合并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病理表现有一定特点,早期识别并采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可改善预后。 黄子元 陈波 尤小寒 张骥 陈朝生关键词:肾病综合征 嗜酸细胞肉芽肿 木村病 肾脏病理 改良导管定位法对58例行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19年 随着透析质量的逐年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是肾脏替代治疗的效果却不尽人意[1]。在过去的40年中,腹膜透析已成为慢性肾脏病5期、肾脏替代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2013年,全球11%的透析患者接受了腹膜透析治疗[2];腹膜透析成功的关键在于确保导管末端处于膀胱直肠陷凹(男性)或子宫直肠陷凹(女性),以获得最大的引流功能,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适当的导管放置方法[3]。目前已经开发了不同手术技术,包括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和经皮盲插入技术。然而,无论何种放置技术,导管移位引起的腹膜透析功能障碍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研究介绍了一种改进的腹膜透析置管术定位法,可有效降低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漂管率。 林凡 张雪丽 章建娜 张骥 尤小寒 苏震 周琼秀关键词:子宫直肠陷凹 透析质量 定位法 导管移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不同分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各30例(共5期,150例))为实验组(A组),同期住院的2型糖尿病非肾病患者50例为B组,C组为健康体检志愿者50例,搜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生化资料,测定血FGF2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B组及C组相比较,A组患者年龄、高血压、CVD家族史、血尿素氮、肌酐及尿酸明显升高(P<0.001),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01)。与B组患者相比较,A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P<0.001)。3组患者血FGF21浓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血FGF21浓度明显高于B、C组;A组患者,随着肾脏病分期的增加,血FGF21浓度逐渐升高(P<0.05);校正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组患者血清FGF21水平与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及甘油三酯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FGF21浓度明显升高,且随着肾病的进展,FGF21浓度有逐渐升高趋势,提示FGF21与糖尿病肾病存在一定相关性,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与进展。 章建娜 张骥 孙梅 陈朝生 许菲菲 史艳玲 卢国元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糖尿病肾病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小鼠足细胞后的氧化应激效应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小鼠足细胞后的氧化应激效应和信号通路的激活,探讨足细胞抗氧化能力变化的机制。方法分别用50μg/ml ox-LDL、LDL刺激分化成熟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ox-LDL刺激组、LDL刺激组),并设单纯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足细胞为对照组,观察12、24 h足细胞的损伤情况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采用TUNEL法判断足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法观察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表达情况,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骨架蛋白paxillin、F-actin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进一步检测两条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测定足细胞细胞质SOD的活性。结果经LDL及ox-LDL刺激12、24 h的足细胞均未见凋亡,12 h 3组细胞nephrin的表达无明显差异,24 h ox-LDL刺激组nephrin表达明显下调、足突上的paxillin表达消失,F-actin重新分布。12 h ox-LDL刺激组及LDL刺激组的MAPK和GSK-3β活性无明显差异,24 h ox-LDL刺激组磷酸化的MAPK和GSK-3β比率显著增加。12 h ox-LDL刺激组足细胞SOD活性较对照组增加19.94%,ox-LDL刺激持续至24 h,SOD活性较对照组仅增加7.3%。结论50μg/ml ox-LDL刺激体外培养的分化成熟小鼠肾小球足细胞24 h,可导致nephrin显著下调,细胞骨架蛋白重构,磷酸化的MAPK、GSK-3β比率显著增加,提示MAPK、GSK-3β两条通路的激活可能导致nephrin表达下调和细胞骨架蛋白重构。氧化刺激早期可造成足细胞的SOD活性反应性升高并使足细胞免于氧化损伤。 李铎 章建娜 尤小寒 张骥 苏震关键词: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足细胞 细胞骨架蛋白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不同钙浓度腹透液对持续腹透病人的影响 目的:了解不同钙浓度腹透液对持续腹透病人常见生化指标及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对在本中心规律随访、持续腹透半年以上并严格饮食控制的357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生理钙腹透液(含钙1.25%)患者214例、普通双袋腹透... 林凡 张骥 尤小寒 章建娜 林哲 邵蓉蓉枸橼酸抗凝与无肝素透析在高出血风险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比较枸橼酸抗凝与无肝素透析在高出血风险患者血液透析中透析器和管路的凝血发生率、管路更换情况及治疗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方法2018年1—8月该院透析中心既行无肝素透析,又行枸橼酸抗凝的患者34例,进行自身对照观察,比较两种方法透析器和管路凝血发生率、管路更换率及治疗时间等。结果行无肝素透析69次,枸橼酸抗凝76次。枸橼酸组透析器凝血发生率18.4%、管路凝血发生率47.4%、透析器或管路更换率3.9%,均低于无肝素组的59.4%、76.8%、2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肝素透析回血的时间长于枸橼酸组。结论局部枸橼酸抗凝方法较无肝素治疗的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事件发生率低,能保证透析剂量,减少患者失血及耗材费用,减轻护士工作量。 林小敏 张骥 马璐璐 郭静洁 包向燕关键词:枸橼酸抗凝 无肝素透析 血液透析 凝血 腹膜透析患者长时血压变异和其他随访指标间的相关性 本研究拟探讨腹膜透析患者长时血压变异和相关随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评价血压变异在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我科长期腹膜透析随访库资料计算正规腹膜透析患者随访门诊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均数及标准差,比较其和其他随访指标如白蛋白,... 张骥 尤小寒 林凡 林哲 史艳玲 邵蓉蓉腹膜透析患者尿量下降速率和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尿量下降速率和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某院正规随访的691例腹膜透析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间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价和全因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的年龄、BNP水平、收缩压水平和舒张压水平均高于存活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的24h尿量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尿量下降速率与全因死亡相关,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尿量下降速率是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尿量下降速率可作为预测全因死亡的有效指标,尿量下降速率每增加1个单位,全因死亡风险下降2%。 赖美霞 卢中秋 涂文婷 张骥关键词:腹膜透析 全因死亡 近十年温州地区肾脏疾病谱的变迁-基于5114例肾活检病理资料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近十年肾脏疾病谱的构成特征和流行病学趋势。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肾脏病理检查的患者,按照时间分布分为2个阶段,即2009年10月至2014年9月为第一阶段(组1),2014年10月至2019年9月为第二阶段(组2),分析肾脏疾病的构成和演变。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肾穿刺活检标本5114例,肾活检患者平均年龄随时间变化逐渐升高,老年患者肾活检比例由7.70%升至20.36%。与组1相比,组2膜性肾病比例明显升高(24.3%vs.36.8%,P<0.001),其中以45~59岁年龄段增长幅度最显著。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包括免疫介导性疾病(55.0%)、肿瘤代谢性疾病(33.8%)和感染相关性肾病(3.7%),两组相比,组2中肿瘤代谢性疾病比例升高近1倍(24.0%vs.44.4%,P<0.001)。结论:在过去的10年中,温州地区的肾脏疾病谱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膜性肾病比例明显升高,是中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性等肿瘤代谢性疾病比例明显升高。 林思诗 陈波 周莹 尤小寒 章建娜 陈薪薪 丁晓凯 张骥 陈朝生关键词:肾脏病理 肾小球疾病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