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瑜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雾化
  • 3篇雾化吸入
  • 3篇吸入
  • 3篇放射性
  • 3篇氨溴索
  • 2篇血清
  • 2篇患者血清
  • 2篇放射性肺炎
  • 2篇肺炎
  • 2篇氨溴索雾化
  • 2篇氨溴索雾化吸...
  • 1篇蛋白
  • 1篇盐酸氨溴索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肿瘤
  • 1篇结合蛋白
  • 1篇活性
  • 1篇恶性
  • 1篇恶性肿瘤

机构

  • 3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作者

  • 3篇董立新
  • 3篇贾洪菊
  • 3篇张瑜
  • 2篇杨雁鸿
  • 2篇宋波
  • 1篇王学菊

传媒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3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氨溴索雾化吸入对恶性肿瘤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氨溴索对恶性肿瘤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06例胸部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和放疗加氨溴索治疗组(观察组)。观察组放疗第1天给予氨溴索15-30mg雾化吸入,3次/日,连用1个月,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比较氨溴索雾化吸入对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结果放疗结束后1-3个月,观察组的有效率(66.04%、71.70%、77.36%)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放疗结束后2、3个月,观察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9.43%、18.87%)明显低于对照组(22.64%、33.96%)。放疗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肺CO弥散量下降比对照组少,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雾化吸入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早期放射性肺炎、晚期肺纤维化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贾洪菊张瑜宋波董立新
关键词:氨溴索雾化吸入放射性肺损伤
氨溴索雾化吸入对放射性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氨溴索雾化吸入对放射性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放射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氨溴索雾化吸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血清白细胞介素(IL)及其它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IL-8、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IL-8、IL-10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结论:氨溴索雾化吸入能降低放疗性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炎症反应状态,对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贾洪菊张瑜宋波董立新杨雁鸿
关键词:氨溴索雾化吸入放射性肺炎炎症因子
盐酸氨溴索对放射性肺炎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A、D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对放射性肺炎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A、D(SP-A、SP-D)的影响。方法选择140例胸部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均7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放射性肺炎常规治疗,观察组:基础治疗同对照组,另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3、6周后血清SP-A、SP-D及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3、6周后血清SP-A、SP-D水平较治疗前逐渐升高,但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P-A、SP-D水平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周、6周,两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TNF-α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能够有效促进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的修复,降低恶性肿瘤放射性肺炎患者血清SP-A、SP-D及炎性因子TNF-α的水平。
张瑜贾洪菊杨雁鸿董立新王学菊
关键词:放射性肺炎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