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子亮

作品数:157 被引量:533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4篇动脉
  • 59篇血管
  • 48篇介入
  • 45篇颅内
  • 37篇动脉瘤
  • 33篇动脉狭窄
  • 33篇颅内动脉
  • 30篇介入治疗
  • 28篇栓塞
  • 27篇颈动脉
  • 25篇成形术
  • 23篇症状
  • 23篇症状性
  • 19篇血管成形
  • 18篇动脉硬化
  • 18篇颅内动脉瘤
  • 17篇基底
  • 17篇基底动脉
  • 15篇腔内
  • 14篇血管内治疗

机构

  • 112篇河南省人民医...
  • 43篇郑州大学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河南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洛阳市中心医...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长沙市中心医...
  • 1篇焦作煤业(集...

作者

  • 156篇王子亮
  • 148篇李天晓
  • 114篇白卫星
  • 73篇薛绛宇
  • 62篇翟水亭
  • 55篇曹会存
  • 43篇朱良付
  • 36篇李立
  • 36篇李钊硕
  • 27篇贺迎坤
  • 19篇许岗勤
  • 15篇冯光
  • 15篇宗登伟
  • 14篇孟艳莉
  • 13篇汪勇锋
  • 13篇孟艳丽
  • 12篇赵同源
  • 10篇史帅涛
  • 10篇刘建
  • 7篇梁晓东

传媒

  • 17篇中华放射学杂...
  • 15篇介入放射学杂...
  • 12篇当代医学
  • 8篇中原医刊
  • 8篇中华介入放射...
  • 7篇中华神经医学...
  • 6篇中华神经外科...
  • 6篇第八届中国介...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中国介入影像...
  • 5篇全国血管性疾...
  • 4篇医药论坛杂志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中华脑血管病...
  • 3篇中国实用医刊
  • 3篇第八届全国肿...
  • 3篇全国第七次外...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2篇河南省第二届...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 17篇2016
  • 11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14篇2010
  • 6篇2009
  • 18篇2008
  • 19篇2007
  • 17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1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综合术前评估,选择介入治疗适应症。 方法: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MRI、DSA和CTP检查,讨论脑血管狭窄程度、部位、侧支循环和脑血流动力学状态之间的关系。 结果:患...
李天晓孟艳莉翟水亭曹会存王子亮白卫星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介入治疗术前评估
文献传递
单中心颅内动脉狭窄Wingspan支架成形术中及术后短期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术中和术后1个月内脑血管并发症,并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30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Wingspan支架成形术的术中及术后1个月内脑血管并发症情况,包括术中至出院时发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脑出血和死亡。患者中男178例、女128例,年龄26~80岁、平均(59±11)岁。病变位于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段)114处、颈内动脉颅内段(ICA)50处、椎动脉颅内段(V4)75处、椎动脉与基底动脉汇合处(VBA)14处、基底动脉76处。术后根据脑血管造影复查情况并再次评价神经体征。结果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而当理论频数小于5时采用Fisher检验,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和病变特点对并发症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6例中303例成功行Wingspan支架成形术,手术成功率99%。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6.9%(21/303),其中非致残性并发症4.6%(14/303)、致残性并发症1.6%(5/303),病死率0.7%(2/303);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0%(6/303),3例为技术相关性、3例怀疑高灌注综合征;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5.0%(15/303),其中穿支卒中8例、TIA发作3例、脑梗死2例、支架内血栓2例。6例出血性并发症患者中2例死亡,2例重度致残;15例缺血性并发症中4例中度致残,前者明显高于后者(X^2=2.908,P〈0.05);6例出血性并发症中5例发生于大脑中动脉,高于其他部位(X^2=1.168,P〈0.05);15例缺血性并发症中8例为穿支卒中,为首要原因,其中6例发生于基底动脉,明显高于其他部位(X^2=4.263,P〈0.05)。结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术中和术后1个月内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6.9%。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容易发生出血并发症,基底�
李钊硕李天晓王子亮白卫星薛绛宇朱良付李立
关键词:颅内动脉硬化脑缺血血管成形术手术后并发症
Wingspan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单中心并发症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评价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安全性,探讨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7月至2013年4月在我中心接受Wingspan支架成形术治疗的433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所有患者病变狭窄程度≥70%且伴有狭窄病变相关的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将本中心术者早期完成的100例病例做为经验积累阶段组,而近期完成的333例做为技术成熟阶段组.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可能影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33例患者中429例成功实施支架成形术(99.1%),狭窄度由术前的(82.3±7.6)%改善为术后的(16.6±6.6)%;围手术期30 d内29例(6.7%)患者出现卒中或死亡,其中致死致残性卒中7例(1.6%);30 d内发生缺血性卒中21例(4.8%),出血性卒中8例(1.8%);基底动脉30 d内总的卒中率、缺血性卒中率、穿支卒中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P<0.01),而大脑中动脉30 d内出血性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3.6%比0.4%,P<0.05);经验积累阶段组总的围手术期卒中率明显高于技术成熟阶段组(13.0%比4.8%,P<0.01),但围手术期穿支卒中发生率在经验积累阶段与技术成熟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比3.0%,P>0.01).结论 颅内Wingspan支架成形术安全可行;基底动脉缺血并发症高于其他部位而大脑中动脉出血并发症高于其他部位;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受术者经验的影响,但穿支并发症并不随术者手术经验的积累而减少.
王子亮李天晓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疾病
介入再通治疗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的注册登记研究方案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估介入再通治疗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的可行性和初步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注册登记研究,计划入组60例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行介入再通治疗患者。主要观察指标:(1)入组12个月内的责任病变相关性卒中事件;(2)入组12个月内的责任病变相关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事件。次要观察指标:(1)成功再通率;(2)术后6个月支架再狭窄发生率;(3)所有与研究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4)入组时、出院时、入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改变情况。安全性指标:(1)入组后30 d内所有卒中事件;(2)入组后30 d内所有死亡事件;(3)入组后30 d内所有TIA事件;(4)入组后30 d内所有脑实质出血事件。结果:入组开始于2013年4月,到2015年12月60例介入再通患者入组完毕并随访12个月。同时收集了55例药物保守治疗患者随访12个月内的资料。目前正在进行数据分析。主要数据包括:入组30 d内的所有卒中或死亡,12个月内的责任病变区域卒中或死亡、mRS评分变化情况。结论:该研究将为介入再通治疗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更多依据,为后期进行多中心注册登记研究提供参考。
常凯涛李天晓贺迎坤王子亮朱良付薛绛宇白卫星冯光冯周琴韩冰莎王梅云白岩徐志伟赵婧革田咏梅赵晓娟李桢桢
关键词:介入再通
双路径“瘘口孤立术”治疗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的初步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经前或后交通动脉逆行"瘘口孤立术"治疗难治性TCCF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5例难治性TCCF患者,行双侧股动脉插管,微导管经后交通动脉顺利到达瘘口远端,依序成功的实施了"瘘口孤立术"。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的实施了"瘘口孤立术",及时造影动静脉瘘消失,术后患者临床症状逐步好转,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瘘口孤立术"治疗部分难治性TCCF切实可行、安全有效。
王子亮李天晓翟水亭曹会存薛绛余白卫星刘建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可行性安全性
一种血管内非急性闭塞和辅助血流重建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血管内非急性闭塞和辅助血流重建装置,它包括注水导管、弹性球囊内层和弹性球囊外层,弹性球囊内层和弹性球囊外层闭合成环状,环状内部为管腔,弹性球囊内层和弹性球囊外层之间为球囊内腔,球囊内腔两端设为封闭形式,...
贺迎坤孔令华李天晓王子亮朱良付白卫星
文献传递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自膨式支架成形治疗的临床研究
李天晓王子亮白卫星朱良付李立李钊硕薛绛宇冯英璞张红梅马建军
脑血管病是中国第一位死因,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到80%,而缺血性卒中合并颅内动脉狭窄者高达50%,如何对其有效防治至关重要。传统的药物和颅内外搭桥的疗效并不能令人满意;球囊扩张式支架报道有效,但通过性和安全性等限制了其应...
关键词:
关键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经皮腔内支架成形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适应症。 材料与方法:2004年4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22例患者:优势侧椎动脉狭窄4例;双侧椎动脉狭窄3例;一侧椎动脉狭窄、对侧椎动脉闭塞8例;单纯...
李天晓孟艳莉翟水亭曹会存王子亮白卫星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支架成形术适应症
文献传递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前的影像评估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前影像评估对介入治疗适应证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26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前全部行DSA、高分辨率MRI斑块成像、CT或MR灌注成像,分别对脑供血动脉、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及成分、脑血流灌注情况等进行评价。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根据高分辨MRI表现分析斑块性质,对不稳定性斑块患者行介入治疗;而对动脉炎性狭窄的患者则采用药物治疗。随访观察有无再发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结果18例患者MRI表现为血管偏心狭窄、病灶轻度强化或不强化,DSA表现为Mori B型或C型病变,判断狭窄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这18例中13例为不稳定斑块;1例为稳定斑块伴灌注失代偿,给予颅内支架成形术;其余4例稳定斑块引起狭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8例狭窄由动脉炎引起,MRI显示狭窄病变处内膜向心性增厚和环形强化,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本组患者随访1.0~8.0个月,中位时间6.0个月,平均(5.2±3.1)个月,未再出现狭窄病变相关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卒中。结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治疗前进行综合影像评估,对于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李天晓王子亮李钊硕薛绛宇白卫星李立王梅云
关键词:颅内动脉疾病磁共振成像
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的腔内再通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 评价闭塞超过24 h的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行腔内再通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搜集行腔内支架成形或球囊扩张成形术开通的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资料,根据闭塞是否累及基底动脉分为椎动脉闭塞组(15例)和基底动脉闭塞组(12例),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时再发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卒中发生情况,使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手术前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27例患者26例闭塞动脉(96.3%)成功开通.术后评估,13例患者病情改善,11例稳定,3例恶化.27例患者的中位mRS评分由术前的4分[四分位数范围(IR),2~5分]恢复到出院时的3分(IR,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16,P =0.002).5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2例基底动脉夹层,1例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术中移位栓塞,1例术后急性闭塞.27例患者临床中位随访21个月,mRS为1分(IR,0~3分),mRS≤2分患者的比例由术前的25.9%(7/27)提高到63.0%(17/27).在此期间死亡3例,再发卒中1例,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17例患者影像中位随访9个月(极值范围,5 ~ 30个月),再发狭窄6例,其中3例为症状性.亚组分析显示:与各自术前mRS评分相比,出院时15例椎动脉闭塞组(Z=2.111,P=0.035)和12例基底动脉闭塞组(Z=2.333,P=0.020)患者的mRS评分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闭塞超过24 h的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腔内再通技术上是可行的,可以改善患者中期预后,但并发症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
贺迎坤王子亮李天晓朱良付薛绛宇白卫星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