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敏敏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社会工作
  • 1篇学校社会
  • 1篇学校社会工作
  • 1篇照护
  • 1篇整合者
  • 1篇职业化
  • 1篇中国社会
  • 1篇中国社会工作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工作者
  • 1篇身份
  • 1篇团队模式
  • 1篇助人
  • 1篇助人自助
  • 1篇专业身份
  • 1篇专业身份认同
  • 1篇老人
  • 1篇反身
  • 1篇反身性
  • 1篇本土

机构

  • 3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社会工...

作者

  • 4篇罗敏敏
  • 1篇闫薇
  • 1篇童敏
  • 1篇童敏

传媒

  • 1篇当代青年研究
  • 1篇中国社会工作
  • 1篇中国社会工作...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反思、批判和反身性:实现“助人自助”的三种服务逻辑被引量:5
2017年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核心服务理念,也是社会工作之所以能够立足的关键所在,从产生之日起,社会工作就秉持着这样的服务理念。但是从"助人"转变成"自助"却需要社会工作服务策略的根本转变,从专家式的直接给予转变成服务对象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样,如何理解作为培养服务对象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反思、批判和反身性这三个概念就成为实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核心,然而这三个概念缺乏清晰统一的界定,常常相互混淆。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的方式开展探索,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回顾、分析和比较,梳理了反思、批判和反身性这三个概念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和体现的服务策略。研究发现,这三个概念都关注个人对自己生活经验的主动审视,只不过,反思是强调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自身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当下情境的检视,批判是注重从文化角度出发对自身日常生活中的权利关系的分析和原有知识假设的质疑,而反身性则是从社会差异假设出发对自身所处的社会位置的确认和动态关联中的文化历史脉络因素的理解。对这三个概念的清晰梳理有利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服务理念的实现,以及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童敏罗敏敏
关键词:反身性社会工作
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实践十年成就被引量:1
2016年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战略部署,我国社会工作开始走上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道路。经过10年发展,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已达76万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6600多家,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20多万个。
闫薇童敏罗敏敏
关键词:社会工作职业化本土实践本土化
多专业合作中的整合者:老人长期照护团队中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身份认同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的加快,在一些像老人长期照护这样服务对象需求多元、服务周期较长且涉及部门较多的服务领域,参与多专业合作成为社会工作者无法回避的挑战。然而,由于多专业合作的复杂性和我国社会工作者的...
罗敏敏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身份认同
文献传递
专业团队模式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中的实践
2016年
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百年历程中,服务方式由单一专业介入模式演变成专业团队模式,成为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方式。专业团队模式包含多专业团队模式、专业间团队模式和跨专业团队模式,是一种多专业综合服务视角,主张以案主为中心、兼顾治疗与预防、提倡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和工作方法的整合。虽然我国学校社会工作仍处于建设发展阶段,目前无法推行专业团队模式,但多专业综合服务视角对解决我国学校系统中的多元问题和学校社会工作体系的构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罗敏敏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