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
-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济南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济南市卫生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液生化指标连续检测在创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创伤骨折早期多项血液生化连续检测动态特点,为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创伤骨折患者56例,并根据患者创伤评分分为轻度组与重度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1 d、3 d、7 d血液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酶学指标(LDL、CK、LDH、CKMB)、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分析2组特点。结果重度组PCT、CRP术后1 d、3 d、7 d均明显高于轻度组同项目、同时间节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术后7 d内,PCT、CRP组内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28,P=0.008;F=9.486,P=0.000),轻度组术后7 d内,PCT、CRP组内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78,P=0.016;F=7.553,P=0.001);重度组与轻度组在CKMB、LDL、CK、LDH 4项指标中,术后1 d、3 d、7 d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轻度组在IgG、IgM、IgA、C3、C4 6项指标中,术后1 d、3 d、7 d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骨折早期多项血液生化连续检测有利于预测及判断患者伤情及预后。
- 张振军李惠莲刘照睿张英孟祥海
- 关键词:创伤骨折血液生化
- 桡骨远端骨折预后的预测和评价体系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预后的不同预测和评价体系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持续随访,随访截止日期2016年4月。记录患者随访截止时骨折部位疼痛变化、腕关节活动度、主观满意度、Gartland&Werley评分、影像学评分,评价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Gartland&Werley评分与影像学评分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但两项评分均与患者主观满意度无相关性(P均>0.05);以主观满意度为因变量,以骨折部位疼痛情况、腕关节活动情况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侧掌屈角、旋前角、旋后角是主观满意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1),构建预测模型,对患者满意度的预测ROC曲线下面积0.913(P<0.01)。结论 Gartland&Werley评分与影像学评分间存在相关性,但难以预测患者主观满意度;患侧掌屈角、旋前角、旋后角对预测主观满意度有一定价值。
- 张振军刘照睿李惠莲张英孟祥海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