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皮瓣
  • 4篇动脉
  • 3篇软组织
  • 3篇软组织缺损
  • 3篇皮肤软组织
  • 3篇皮肤软组织缺...
  • 3篇缺损
  • 3篇组织缺损
  • 2篇支皮瓣
  • 2篇穿支
  • 2篇穿支皮瓣
  • 1篇动脉穿支
  • 1篇断伤
  • 1篇断指
  • 1篇修复手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新生
  • 1篇氧化应激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机构

  • 7篇南华大学

作者

  • 7篇许云华
  • 4篇刘鸣江
  • 3篇谢松林
  • 2篇宋剑刚
  • 1篇陈彦名
  • 1篇刘昌雄
  • 1篇何志湘
  • 1篇吴攀峰
  • 1篇黄新锋
  • 1篇黄雄杰
  • 1篇刘俊
  • 1篇王俊方
  • 1篇贺强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抗菌肽LL-37对大鼠背部皮瓣存活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抗菌肽LL-37干预对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仅切开皮瓣,其余4组采用改良“McFarlane flap”法制作大鼠随意皮瓣模型。LL-37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0.25mg/kg、0.5mg/kg和1.0mg/kgLL-37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次/d,连续7d。观察皮瓣大体情况并测定各组大鼠皮瓣成活率;观察皮瓣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液或组织匀浆应激与炎性产物,以及VEGF-A和HIF-1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皮瓣组织结构破坏严重,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皮瓣成活率、平均血管密度(mean vascular density,MVD)、SOD活性及VEGF-A、HIF-1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而MDA、TNF-ot和IL-6含量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LL-37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中、高剂量组大鼠皮瓣组织结构基本恢复,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皮瓣成活率、MVD、SOD活性及VEGF-A、HIF-1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MDA、TNF-a和IL-6含量显著下调(P<0.05),而LL-37低剂量组相关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L-37可促进大鼠随意型皮瓣成活,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促进皮瓣微血管形成有关。
何志湘王九松许云华宋剑刚贺强
关键词:随意皮瓣抗菌肽氧化应激血管新生
游离静脉皮瓣动脉化修复手指离断伤伴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 探讨应用静脉皮瓣动脉化急诊一期修复离断手指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12例手指离断并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手指再植同时切取同侧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根据缺损部位吻合血管选择动脉-静脉-动脉吻合方式,将皮瓣内静脉干的远端与离断指远端动脉吻合,静脉干的近端与离断指近端吻合。出院后随访全部患者,间隔3个月/次,共12个月,并进行评估。结果 出院时12例患指术后皮瓣及手指均成活,皮瓣质地、色泽与手指正常皮肤相似,皮瓣无臃肿,供区伤口Ⅰ期愈合;出院后随访全部患者12个月:患指未见明显萎缩,基本感觉均已恢复,能正常持物,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各指均为优。结论 应用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一期修复手指离断伤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彦名谢松林许云华
关键词:断指再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
游离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对18例手指背侧皮肤软组织肌腱缺损伴有骨外露的患者.采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供区全部直接缝合,皮瓣内携带掌长肌腱修复伸肌腱。结果术后1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供区愈合良好,皮瓣外观满意,手指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有较好的恢复。结论游离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外观满意,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较好,供区损伤小,皮瓣切取简单,可携带掌长肌腱,是临床上修复手指背侧皮肤软组织合并肌腱缺损的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肖媚媚刘鸣江谢松林刘俊许云华
关键词:桡动脉掌浅支显微外科手术
游离腓骨瓣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为腓骨瓣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0例新鲜成人带膝关节的小腿标本,红色乳胶灌注后进行解剖。将腓骨分为三段,观测各段腓动脉发出的皮穿支及骨穿支的分布、数目、蒂长、外径、走行及两种穿支之间的关系。结果腓动脉于腓骨头下方7.23±3.76 cm开始贴紧腓骨走行并发出穿支。小腿中段穿支血管恒定。数目最多,骨、皮穿支均为5±1支;管径最大,皮穿支为1.12±0.56 mm,骨穿支为0.82±0.44 mm;皮穿支血管蒂较长为6.38±1.72 cm。腓动脉的骨、皮穿支基本在不同位置(间距小于2 cm)。结论腓动脉骨、皮穿支关系密切,具有嵌合皮瓣血管特点,适合灵活设计腓骨瓣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
刘鸣江许云华吴攀峰
关键词:穿支皮瓣腓动脉小腿
游离股深动脉第三穿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游离股深动脉第三穿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应用股深动脉第三穿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机械伤4例,车祸伤4例,慢性溃疡2例,蛇咬伤1例。创面面积5 cm×7 cm~7 cm×16 cm,所有患者均合并肌腱或骨外露,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11例皮瓣顺利存活,1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探查后皮瓣存活。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7.5个月,皮瓣外形无明显臃肿,质地柔软,无色素沉着,功能满意。结论股深动脉第三穿动脉穿支皮瓣皮下脂肪少,穿支恒定,血管蒂8~10 cm,是一种有效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刘宇黄雄杰谢松林黄新锋刘昌雄许云华王俊方王九松宋剑刚刘鸣江
关键词:手损伤股深动脉软组织缺损
应用负压封闭技术加外固定架治疗四肢开放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外固定架治疗四肢开放骨折的护理干预特点。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用负压封闭技术加外固定架治疗55例四肢开放骨折患者并实施有效护理。一般护理包括患者返回病房后,护士及时向麻醉医...
刘鸣江许云华
关键词:四肢开放骨折
轴型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2018年
目的探讨轴型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68例四肢复杂性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相关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轴型皮瓣、肌皮瓣修复治疗,分析移植组织成活率、患者满意度及治疗前后肢体功能康复评分。结果移植组织成活66例,坏死2例,成活率97.06%(66/68)。治疗后,患者满意度、美观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1.59±3.47)分和(92.03±3.94)分。治疗后肢体功能康复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四肢复杂性软组织缺损采用轴型皮瓣、肌皮瓣修复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移值组织成活率、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有,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许云华
关键词:轴型皮瓣肌皮瓣修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