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林 作品数:20 被引量:159 H指数:7 供职机构: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宁夏医科大学校级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Gene X-pert MTB/RIF技术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评价Gene X-pert MTB/RIF X-pert检测脓液、死骨和肉芽组织诊断结核病和结核杆菌对利福平耐药的效能。方法收集2019年5月31日-2020年5月31日确诊的107例脊柱结核患者,选择同期确诊的非结核患者按照3:1进行配对。通过穿刺或术中采集取脓液、死骨和肉芽组织,采用X-pert技术、MGIT960液体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抗酸涂片染色法对脓液进行分析,比较三种方法检测脊柱结核的阳性率和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X-pert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同时利用X-pert技术对脊柱结核患者脓液、肉芽组织和死骨分别进行检测,比较三种组织检测的阳性率。结果运用X-pert对结核组和非结核组进行检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80,P<0.01。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X-pert检测的灵敏度为92.11%,特异度为38.71%。通过X-pert、MGIT960液体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和涂片抗酸杆菌对脊柱结核患者分别进行了检测,三种方法检出阳性率分别为83.18%、44.86%和28.97%。X-pert耐药率为71.03%,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61,P<0.05。利用X-pert对脓液、死骨、肉芽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分别为83.18%、61.68%、70.09%,且在三种组织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P<0.05。结论 X-pert检测可有效的提高对脊柱结核的确诊率和结核分枝杆菌的筛查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龚爱红 王晓佳 张佳林 方浩关键词:脊柱结核 一种孕期的牙周疾病防治用漱口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牙周疾病防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孕期的牙周疾病防治用漱口装置,包括漱口装置本体、存水罐和控制器,所述漱口装置本体顶部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右侧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存水罐底部安装有加热棒,所述存水罐右... 赵敏 张佳林文献传递 局部浸润镇痛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多模式镇痛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局部浸润镇痛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多模式镇痛(MMA)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局部浸润镇痛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术中局部浸润镇痛组采用“鸡尾酒”法镇痛,对照组直接缝合切口,观察2组患者静息以及运动状态下VAS评分、主动膝关节活动度及屈曲达90°所需时间、股四头肌肌力情况,以及术后阿片类药物服用情况和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局部浸润镇痛组术后12、24、48、72 h处于静息以及运动状态下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至2周处于静息时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周局部浸润镇痛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局部浸润镇痛组术后膝关节屈曲达90°所需时间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内股四头肌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浸润镇痛组术后辅助使用阿片类药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局部浸润镇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多模式镇痛的基础上,TKA术中使用关节浸润镇痛药物的方式,短期内明显减轻术后疼痛,进而增强了膝关节活动度,且降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张佳林 赵敏 张桂珍 蔺治凯 乔永东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多模式镇痛 一种用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的体表定位器 一种用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的体表定位器,包括固定框架、纵向定位针、横向定位针和椎弓根矢状面定位针,在固定框架的上端或下端设置固定有横向滑轨,在固定框架的右侧端设置固定有纵向滑轨,横向滑轨上安装有可随滑轨移动的纵向定位针固... 张佳林Axitinib抑制钛颗粒诱导小鼠air pouch组织炎性骨溶解中VEGF表达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Axitinib)减轻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5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xitinib治疗组,每组15只,建立air pouch,模型组和Axitinib治疗组air pouch中注射0.3 mL钛颗粒,对照组air pouch中注射0.3 mL PBS液。Axitinib治疗组7d予以Axitinib(30 mg·kg-1,Bid)灌胃;给药7d后处死小鼠,对各组小鼠air pouch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air pouch组织炎性反应等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质表达。结果 Axitinib治疗组air pouch组织炎症反应明显低于模型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Axitinib能降低小鼠air pouch组织VEGF蛋白质表达。结论 Axitinib可以缓解磨损颗粒刺激小鼠air pouch诱导骨溶解中air pouch组织的炎症反应,并且抑制air pouch组织VEGF表达的作用。 陈德胜 李燕 郭凤英 张佳林 赵江博 田佳宁关键词:小鼠 钛颗粒 骨溶解 Notch信号转导通路在老年膝骨关节炎软骨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Notch信号转导通路在与老年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膝骨关节炎并屈曲内翻畸形采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膝关节外伤行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1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取术中截骨成形去除的股骨髁负重面的退变软骨组织,对照组取因外伤脱落需要去除的股骨髁软骨组织。进行HE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软骨组织病变情况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otch1、Jagged1的表达情况。结果从组织病理学观察,观察组软骨表面粗糙变薄,软骨细胞数目大量减少,细胞排列不整齐,潮线不连续,软骨基质染色明显不均匀;对照组软骨面光滑,细胞排列整齐,潮线完整连续,软骨基质染色均匀。番红O-固绿染色结果,观察组软骨细胞数明显减少,排列成簇,番红染色深染或失染,钙化层变薄,潮线间隙增宽;对照组软骨细胞排列较均匀,番红染色轻染,潮线连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观察组中Notch1为0.51±0.14、Jagged1为0.45±0.07;观察组中Notch1为0.22±0.11、Jagged1为0.27±0.09,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otch信号转导通路与老年骨关节炎膝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密切相关,可能参与调控老年膝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病理改变。 陈德胜 张学森 郭凤英 田佳宁 张佳林 李燕关键词:老年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彻底与非彻底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比较 被引量:42 2014年 目的探讨彻底与非彻底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296例脊柱结核患者资料。根据病灶是否彻底清除分为病灶彻底清除组(简称彻底组)和病灶未彻底清除组(简称非彻底组)。彻底组162例,男86例,女76例;年龄(38.74±17.26)岁;非彻底组134例,男73例,女61例;年龄(35.64±18.21)岁。行前路彻底病灶清除、髂骨或钛网支撑植骨,后路或前路器械矫形、内固定术。随访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非彻底组病灶清除不彻底的病灶组织构成因素包括:残留硬化壁36.54%(76/208处)、空洞34.62%(72/208处)、病变性骨桥13.46%(28/208处)、死骨残留3.37%(7/208处)、脓肿残留7.21%(15/208处)、坏死椎间盘及非手术区病灶残留4.81%(10/208处)。平均随访时间彻底组(76.13±8.32)个月、非彻底组(79.24±5.49)个月。术后彻底组的临床表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均明显较非彻底组改善。术后6个月结核治愈彻底组47例(29.01%)、非彻底组6例(4.48%),平均治愈时间彻底组(4.36±1.27)个月、非彻底组(9.15±2.53)个月,平均化疗时间彻底组(5.21±1.38)个月、非彻底组(10.45±2.15)个月;以上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再手术率彻底组为0.62%(1/162)、非彻底组为4.48%(61134),药物不良反应率彻底组为27.16%(44/162),非彻底组为71.64%(96/134)。结论硬化壁、多发空洞、病变性骨桥是脊柱结核病灶组织的一部分;将其与传统理论的结核病灶组织一并清除的彻底病灶清除术可提高脊柱结核病灶治愈时间、缩短疗程、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金卫东 王骞 王自立 施建党 耿广起 朱禧 张佳林关键词:脊柱 结核 外科手术 钛颗粒诱导小鼠植骨气囊骨溶解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建立小鼠钛颗粒诱导骨溶解动物模型。方法 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钛颗粒刺激组,每组15只。采用手术方法建立植骨气囊的动物模型,钛颗粒刺激组注射0.3 m L钛颗粒,对照组注射0.3 m L PBS液。气囊植入颅骨骨块14d后取出颅骨及其周围囊壁组织,分别进行大体、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大体观察钛颗粒刺激组小鼠植骨骨块与气囊组织之间出现红肿、渗出并伴有新生血管增生,炎性反应明显;对照组的炎性反应较轻。组织病理学见钛颗粒刺激组植入气囊内的骨块表面出现骨吸收现象,并且有明显的炎性反应;对照组无明显骨表面骨吸收的改变,炎性反应较轻。超微结构观察钛颗粒刺激组细胞胞浆内出现钛颗粒浸润,细胞胞浆内高尔基体生长活跃,植骨气囊周围可见增生活跃的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对照组破骨细胞内细胞器完整,基质比较丰富。结论在钛颗粒刺激下建立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动物模型,可为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导致的假体周围骨溶解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实验基础。 陈德胜 李燕 郭凤英 朱禧 杨旭 张佳林关键词:骨溶解 动物模型 钛颗粒 有限椎板切除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与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30例采用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A组),30例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B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差异。术前、术后随访时分别采用JOA和VAS评分进行相关功能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较术前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患者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腰痛VAS评分改善率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B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痛效果优于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掌握好手术适应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张佳林 杨生森 闫军法 丁惠强 司建炜 施建党关键词: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全椎板切除 椎间融合术 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价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分为静脉联合局部氨甲环酸组、静脉氨甲环酸组、局部氨甲环酸组及空白对照组4组,每组各20例。术后6 h夹闭引流装置之后完全敞开引流,术后24 h拔除引流装置。记录各组术后引流量、异体输血量及输血例数。结果静脉联合局部氨甲环酸组、静脉氨甲环酸组和局部氨甲环酸组患者术后引流血量、异体输血量、输血人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而静脉联合局部氨甲环酸组与静脉氨甲环酸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但其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失血量及输血量,且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张佳林 赵敏 蔺治凯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失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