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纪明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胆固醇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病
  • 1篇血脂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抑制剂
  • 1篇预后
  • 1篇预后研究
  • 1篇造影
  • 1篇脂蛋白
  • 1篇脂蛋白胆固醇

机构

  • 3篇上海市东方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作者

  • 3篇李纪明
  • 1篇李宝民
  • 1篇王亮
  • 1篇姜文斌
  • 1篇高力明
  • 1篇邵静波
  • 1篇徐景涛
  • 1篇王世勋
  • 1篇梁雨露

传媒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PCSK9抑制剂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观察PCSK9抑制剂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常见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期间入住上海市东方医院心内科的201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分为PCSK9抑制剂治疗组(他汀+PCSK9抑制剂,n=101)和对照组(单纯他汀治疗组,n=100),治疗1个月后复查血脂、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比较用药前后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血常规、CRP及FIB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PCSK9抑制剂组同治疗前相比,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及脂蛋白(a)(Lp(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计数(WBC)、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FI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CSK9抑制剂组同对照组相比,TC、高密度脂蛋白(HDL)、LDL-C、CRP、FIB水平有明显变化(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SK9抑制剂不但可以降低LDL-C水平,对改善Lp(a)水平也有效果。PCSK9抑制剂可以降低CRP、FIB水平,提示可以部分改善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的炎症水平。
王瑞杰王亮徐丹周淼淼李纪明
关键词:冠心病血脂炎症因子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463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采用Gensini积分及病变支数评价冠状动脉硬化程度。所有患者均在人院后12小时内采集空腹血清,检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并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按照病变支数分别分为0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各组组间对比分析。Gensini积分进行对数转化后与血脂进行相关性分析。数据均采用SPSSl7.0进行分析。结果(1)1、2、3支病变组血清non.LDL.C水平分别为(3.39±O.83)、(3.66±0.95)、(3.94±1.07),均高于正常组(2.66±0.71)(P〈0.01)。2支和3支病变组血清non.HDL—C水平均高于1支病变组(P〈0.01)。而2支病变组与1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on.HDL,C、LDL.C、TC与Gensini积分对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50(P〈0.01)、0.175(P〈0.01)、0.203(P〈0.01)。控制任意2个因素后进行偏相关分析,non-HDL.C与Gensini积分对数的偏相关系数为0.163(P〈0.01),LDL.C、TC的偏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non.HDL.C与冠状动脉硬化明显相关,且较TC、LDL.C相关性更好。
李宝民梁雨露李纪明
关键词: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状动脉硬化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
经皮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预后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PCI)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安全性和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57例CABG后发生CTO病变而接受PCI的患者。比较PCI成功组(n=50)和失败组(n=7)患者的临床、冠脉造影、介入治疗情况及临床随访1年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PCI失败组患者年龄较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既往PCI史等发生率高于PCI成功组,与PCI成功组相比,PCI失败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45.9±8.6)%对(59.2±7.3)%,P<0.001)],CABG术后平均时间较长[(98.9±31.3)个月对(67.2±36.2)个月,P=0.03)],桥血管闭塞3根以上的比例也较高(48.9%对6.0%,P=0.02),院内MACE发生率较高(28.6%对2.0%,P=0.04)。临床随访1年发现,两组MACE生存率无差异,但PCI失败组死亡率较高。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PCI失败、桥血管闭塞数量、急性冠脉综合征、年龄>75岁,LVEF<0.40是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PCI治疗CABG后CTO病变的总体成功率高,但PCI失败患者预后较差。
王世勋高力明郭蔚游洁芸李纪明耿亮王兴旭姜文斌徐景涛邵静波张奇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术慢性完全闭塞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