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冉

作品数:7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篇卫星
  • 5篇钟差
  • 5篇北斗
  • 4篇导航
  • 3篇导航系统
  • 3篇卫星导航
  • 3篇卫星导航系统
  • 3篇北斗卫星
  • 3篇北斗卫星导航...
  • 2篇星间链路
  • 1篇单点定位
  • 1篇导航卫星
  • 1篇导航卫星系统
  • 1篇定轨
  • 1篇星历
  • 1篇试验卫星
  • 1篇卫星定轨
  • 1篇卫星系统
  • 1篇卫星钟差
  • 1篇滤波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上...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北京卫星导航...
  • 2篇解放军信息工...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南京陆军指挥...

作者

  • 7篇李冉
  • 6篇胡小工
  • 6篇唐成盼
  • 4篇周善石
  • 2篇曹月玲
  • 1篇王琰
  • 1篇宋叶志

传媒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天文学进展
  • 1篇中国惯性技术...
  • 1篇中国科学:物...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北斗新一代卫星时分体制星间链路测量的系统误差标定被引量:14
2017年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已在新一代试验卫星星座上成功实现了星间链路(ISL)相互伪距测量.对时分体制Ka频段星间钟差测量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虽然星间钟差测量的随机误差水平达到了10 cm(RMS)水平,但其中仍包含显著的系统性测量误差.该系统误差严重影响了星间链路测量在星间时间同步和提升轨道精度等方面的应用.分析表明,该系统误差来源于星间链路信号收发设备的时延.该时延在地面环境难以标定,且地面标定值在卫星入轨和在轨工作期间受空间环境影响可能发生变化.本文利用BDS星地L双向时频传递设备采集的星地钟差数据,以及星间链路测量数据,对星间链路收发设备的组合时延进行最优估计.估计的具体策略是对任意一个卫星对,利用这两颗卫星的星地钟差数据以及星间链路数据,解算这两颗卫星星间链路设备的组合时延.对2IGSO/2MEO新一代试验卫星星座连续14 d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每天对每颗卫星解算一组星间链路组合时延值,该时延值的时间序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在14 d内的标准偏差小于0.3 ns.将获得的组合时延值应用于星间相对钟差的测量,星间链路对地数据测定钟差与星地L双向钟差测量结果得到的钟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组合时延的自洽性.结果表明,星间链路数据对MEO卫星境外弧段钟差预报精度提升尤为明显:钟差监测弧段提升达到全弧段的40%以上;卫星入境后,M1S预报误差从3.59降低至0.86 ns,M2S从1.94降低至0.57 ns.
潘军洋胡小工唐成盼周善石李冉朱陵凤唐桂芬胡光明常志巧吴杉苏冉冉
关键词:星间链路
基于预报轨道的精密钟差解算方法研究
导航卫星钟差的精密确定是卫星导航系统正常运行的核心技术,也是导航领域一直以来的研究重点。本文在研究卫星精密钟差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一种通过固定预报轨道的方法求解精密钟差。结果表明通过固定6小时预报轨道求得的卫星钟差与全球网...
李冉胡小工周善石唐成盼曹月玲
文献传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混合星座的光压摄动建模和精度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卫星帆板及本体受照情况变化复杂,导致卫星光压摄动力的变化难以准确模制,既是动力学定轨的最大误差源,也是定轨预报精度降低的主要原因。针对此问题,采用北斗地面系统的区域监测网数据,详细比较了3种主要的经验模型(T20模型、ECOM5参数模型、ECOM9参数模型)对不同卫星的适用性情况。结果显示,在春秋分前后,地球同步轨道(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GEO)卫星使用ECOM9参数模型最好,其解算的卫星钟差与星地双向钟差的互差标准差优于2 ns;对于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nclined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orbit,IGSO)卫星和中地球轨道(medium earth orbit,MEO)卫星,无论是在动偏期间还是姿态模式转换期间,T20模型表现出更好的适用性。不同于此前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试验表明,对BDS混合星座的不同类型卫星、同一卫星的不同时段,应采用不同的经验太阳光压模型,以获得更高的定轨和预报精度。
李冉胡小工胡小工唐成盼周善石刘利李晓杰
北斗广域增强系统星钟和星历误差改正算法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区域北斗星基增强系统提供等效钟差改正数统一修正星历和钟差误差。随着系统的建设发展,新一代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将区分星历和钟差误差改正信息,以提高差分改正精度。由于北斗卫星混合星座设计及区域监测网的局限,星历和钟差误差的高精度分离计算面临着新的挑战。对北斗星基增强系统的星历和钟差改正算法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式计算了卫星星历和钟差改正数,并基于北斗实测数据,对两种处理模式的差分改正精度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动力学和运动学差分方法,得到的双频伪距实时定位精度分别为1.76m和1.78m,定位精度与WAAS及EGNOS相当。利用运动学和动力学差分改正数后均可得到分米级的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PPP)结果,其中采用动力学广域差分改正数,收敛后定位精度可达到15cm;采用运动学广域差分改正数,收敛后定位精度可达45cm。
李冉胡小工胡小工曹月玲唐成盼常志巧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PPP
卫星分群的抗差Kalman滤波在GPS/BD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6年
抗差Kalman滤波是控制GNSS动态导航定位中观测异常的有效算法,当应用到GPS/BDS实时动态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时,会出现某些历元定位精度甚至不如单一系统定位精度高,这主要是因为同一接收机接收的不同种类卫星观测量的随机特性不同,使得观测量验后残差的分布特性不一致,抗差估计时随机特性不同的观测量验后残差互比,反而对某一系统优质数据也进行了降权,导致定位结果出现偏差,减弱了GPS/BD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的优势。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卫星分群的抗差Kalman滤波算法,并应用到GPS/BD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中,算法的核心是在每一历元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时根据卫星类型分类构建方差膨胀因子,给出了算法的实施步骤,最后通过MGEX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算法应用到GPS/BD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中,相较传统的抗差Kalman滤波算法在东、北、天三个方向分别提高了34.6%、33.3%、31.0%,同时表明该算法提高了GPS/BD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的可靠性。
王琰张传定胡小工宋叶志马绍龙唐成盼李冉
关键词:抗差估计KALMAN滤波精密单点定位
北斗新一代试验卫星星钟及轨道精度初步分析被引量:32
2016年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一代试验卫星星座由2颗高轨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3颗中轨地球轨道卫星组成,2016年2月全部发射入轨,其任务是验证北斗系统从目前区域导航定位授时服务走向全球服务的新技术体制设计及指标性能.导航卫星星载原子钟是最重要载荷之一,负责星上时间频率基准信号维持和产生,本文利用星地双向时频传递设备观测的星地钟差数据,评估了试验星配置的新型高精度铷钟和被动型氢钟的实际性能,定量比较了相对于北斗区域系统卫星钟的性能提升.结果表明新一代试验星与北斗区域系统卫星钟差预报精度相比较有较大提高,地球倾斜静止卫星(Inclined Geosynchronous Orbit,IGSO)短期预报误差从0.65ns减小到0.30ns,中轨道卫星(Medium Orbit,MEO)短期预报误差从0.78ns减小到0.32ns,IGSO/MEO卫星中期预报误差均从2.50ns减小到约1.50ns.星间链路(Inter-Satellite Link,ISL)是北斗全球系统最重要的技术体制设计之一,本文评估了试验卫星实现的星间伪距测量对提升空间信号精度,即轨道和钟差的贡献,得到在地面监测网无法连续覆盖到的境外弧段,高精度星间链路测量对轨道确定和钟差测定精度的提升尤为明显.加入星间伪距测量,MEO卫星重新入境时钟差预报误差由3ns减小至1ns以内.采用星地星间联合定轨方法估计的卫星轨道径向重叠弧段互差优于0.1m,三维位置重叠互差优于0.5m,预报24h径向重叠弧段互差优于0.2m,三维位置重叠互差优于1m,均较区域监测网L波段定轨结果有较大提升.为解决多星定轨处理时卫星钟差与轨道高度耦合问题,本文提出了卫星钟差半约束模式定轨处理方法.用户等效距离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卫星钟差半约束的定轨模式,卫星轨道预报4h用户等效距离误差由1.04m减小至0.82m.
陈金平胡小工唐成盼周善石郭睿潘军洋李冉朱陵凤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星间链路卫星钟差卫星定轨
适用于北斗GEO卫星定轨的太阳光压模型研究
在春秋分期间GEO卫星位于赤道附近,卫星频繁进入地影,此时卫星帆板及本体的受照情况变化复杂,难以精确地模制太阳光压对卫星的影响,造成该时段卫星定轨及预报精度的下降。为了获得更高的卫星定轨及预报精度,对太阳光压建立经验模型...
李冉胡小工唐成盼周善石曹月玲王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