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明

作品数:64 被引量:84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3篇闪电
  • 18篇雷电
  • 15篇雷暴
  • 11篇闪电活动
  • 7篇数值模拟
  • 7篇雷电活动
  • 7篇值模拟
  • 6篇气候
  • 5篇闪电密度
  • 5篇年际
  • 5篇ENSO事件
  • 4篇地闪
  • 4篇云闪
  • 4篇灾害
  • 4篇年际变化
  • 4篇雷达
  • 4篇雷电灾害
  • 3篇盆地
  • 3篇热带
  • 3篇珠江口盆地

机构

  • 36篇中国科学技术...
  • 33篇中国气象科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合...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广东省防雷中...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作者

  • 64篇马明
  • 28篇吕伟涛
  • 25篇张义军
  • 22篇祝宝友
  • 19篇孟青
  • 15篇陶善昌
  • 10篇郑栋
  • 9篇王飞
  • 6篇林锦冰
  • 6篇姚雯
  • 6篇傅云飞
  • 6篇马颖
  • 5篇谭涌波
  • 3篇吕凡超
  • 3篇黄丽萍
  • 3篇陈国俊
  • 3篇李超
  • 2篇刘奇
  • 2篇郄秀书
  • 2篇孙亮

传媒

  • 8篇气象学报
  • 5篇应用气象学报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高原气象
  • 3篇中国科学(D...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气象
  • 2篇大气科学
  • 2篇第五届中国国...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报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大气与环境光...
  • 1篇中国应急管理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5篇2003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下部正电荷区与负地闪预击穿过程被引量:6
2008年
三维雷电观测系统LMA(Lightning Mapping Array)是最近发展起来的基于GPS时钟同步的闪电VHF辐射源到达时间差(TOA)定位技术,能以很高的时间分辨率(50ns)和空间定位精度(50—100m)展现闪电放电发展过程的三维时空分布,揭示雷暴中电荷结构及其与放电过程的关系。文中利用三维雷电VHF辐射源观测资料分析了负地闪预击穿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讨论了云下部正电荷区对负地闪发生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首次回击之前存在长时间预击穿过程的负地闪中,预击穿过程是云中部负电荷区与下部正电荷区之间的一种云内放电过程,闪电起始于云中部负电荷区,然后向下发展传输,进入正电荷区后闪电通道在云下部正电荷区水平发展,其放电特征与反极性云闪放电一致,云内放电过程最后阶段的K型击穿激发了地闪的梯级先导,梯级先导穿过云下部正电荷区向下发展传输。云下部正电荷的存在是导致负地闪首次回击之前存在长时间云内预击穿过程的主要原因。
张义军孟青吕伟涛马明郑栋Paul R.Krehbiel
关键词:地闪
热带测雨卫星搭载的仪器及其探测结果在降水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针对降水遥感和探测,简要介绍了卫星红外遥感方法和被动微波遥感方法,着重讨论了热带测雨卫星及其搭载仪器。随后介绍了热带测雨卫星多仪器探测结果的应用,并以夏季热对流降水为例,分析了其降水结构、云顶高度和雨顶高度及其与地表降水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阐述了如何利用热带测雨卫星和测雨雷达长时间资料,来分析亚洲地区降水的气候分布。最后对卫星主动微波探测降水的发展做了简要展望。
傅云飞刘奇王雨孙亮李锐马明刘国胜
关键词: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微波成像仪降水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晚渐新统–早中新统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被引量:4
2016年
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钻井、测井、地震和古生物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的分析了白云凹陷晚渐新统到早中新统沉积相发育特征及凹陷沉积充填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珠海组下部发育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地震反射特征表明该三角洲发育三期;钻遇水下分支河道、支流间湾、河口坝及远砂坝微相,沉积物以富砂为特征,发育冲刷–充填构造、递变层理及较粗的水平潜穴等多种构造;珠海组上部为浅海相,沉积物以海相砂泥岩互层为主,此时期陆架坡折带位于白云凹陷南坡;珠江组沉积时期,海平面升降旋回频繁,陆架坡折带迁至凹陷北坡。随着古珠江流域扩大,沉积物输入量增加,在珠江组下部发育了深水扇,沉积物以细–粗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及深海泥岩,发育颗粒流、液化流、浊流及碎屑流等四种主要的重力流,钻遇内扇水道,中扇废弃水道及水道间漫溢沉积,外扇深海泥沉积;珠江组上部为半深海相,沉积物以深海泥岩为主。
徐勇陈国俊马明李超张功成吕成福沈怀磊
关键词:白云凹陷珠海组珠江组
闪电探测技术发展和资料应用被引量:206
2006年
文中综述了闪电探测技术和方法的发展状况,阐述了闪电监测资料在闪电预警预报、防护以及在灾害性天气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我国闪电探测站网建设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利用闪电探测资料开展雷电预警预报的方法与途径。闪电探测技术对雷电研究和雷电防护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要,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闪电探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为雷电监测和预警提供了重要手段,对减少雷电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张义军孟青马明董万胜吕伟涛
关键词:闪电定位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始新统—下渐新统沉积环境与泥岩物源被引量:17
2016年
通过粒度分析、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多种手段,研究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始新统—下渐新统的沉积环境、物源、风化程度、源区岩性及构造背景等。微量元素V、Cr、Sc、Ni、Co、U、Th含量及其比值表明,白云凹陷边缘在恩平组及文昌组沉积时期属于氧化环境。恩平组砂岩样品的CIA值分布于47.82~65.15,平均值为59,泥岩CIA值介于62.61~81.68,平均值为73.07,表明碎屑颗粒从物源区至沉积盆地经历了低—中等强度的风化,砂岩薄片中火山碎屑颗粒较多,其清晰的结构特征与CIA指数相印证。稀土元素总量(136.96×10^(-6)~313.85×10^(-6))相对较高,LREE/HREE值(3.02~6.76)、(La/Yb)_N值(7.87~20.45)、(La/Sm)_N值(3.75~5.78)、(Gd/Yb)_N值(1.14~2.09)、δEu值(0.5~0.92)、δCe值(0.94~1.07)等显示,研究区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重稀土(HREE)相对亏损,铕具有"V"形负异常,铈异常不明显,曲线表现为明显右倾,与PAAS的分布形态及含量特征类似,表明样品物源来自上地壳。Hf-La/Th与La/Yb-∑REE等表明研究区母岩以华南沿海地区发育的中生代花岗岩为主,有部分古老沉积岩及碱性玄武岩混入,具有多源性;La-Th-Sc与Th-Co-Zr/10表明沉积构造背景属于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马明陈国俊吕成福张功成李超赵钊沈怀磊
关键词:白云凹陷始新统沉积环境
人工触发闪电的光学观测
<正> 高速摄像观测是揭示雷电发生发展过程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随着光学感应器件的快速发展,高速摄像系统在雷电物理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005年6月下旬到8月上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和中国科学...
吕伟涛郑栋陈绍东王飞马明孟青张义军郄秀书
文献传递
中国雷电活动特征的再分析
<正>雷电是对流活动的产物,是发生于大气中的一种长距离放电现象。雷暴和雷电活动的气候分布是一个地区气候的基本特征之一,郄秀书等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的闪电活动特征,马明等研究发现了中国东部、西部和海陆过渡带以及黑潮海域等不同...
马明吕伟涛张义军孟青
卫星观测的中国及周边地区闪电密度的气候分布被引量:68
2004年
雷暴和闪电活动的气候分布是一个地区气候的基本特征之一,迄今对中国及周边地区闪电密度分布的实际情况尚缺乏详尽的了解,基于星载OTD(1995.4~2000.3)和LIS(1997.12~2003.3)共8a观测的闪电资料分析,给出了这一地区0.5°×0.5°网格点的闪电密度分布,仔细分析发现:(ⅰ)喜马拉雅山系南北两侧平均闪电密度的比值达到10倍,而中国陆地东部和西部平均闪电密度的比值为3.5倍,闪电密度平均值随海陆距离和纬度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与年平均降水量的相应变化趋势一致,说明青藏高原和由西向东的三级阶梯状的大尺度地形以及纬度是形成这个地区雷电活动气候分布总体特征的基本因素。(ⅱ)中国陆地闪电密度分布的区域性差异是显著的,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闪电密度高值带(中心)与中尺度地形有不同的对应关系:中国东部湿润地区高闪电密度带经常出现在南北或东北-西南走向、海拔500~1500m的中尺度山脉和丘陵地区附近,两者水平尺度和走向大体一致,而闪电低密度带则经常出现在山间盆(谷)地和平原地区;中国西部寒旱地区闪电相对密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南麓青海湖地区、天山向西的伊犁河谷以及唐古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两山之间的盆地;滨海100km以内的海陆过渡带上,在一系列有山体和丘陵地形隆起及大城市等地区出现闪电密度高?
马明陶善昌祝宝友吕伟涛
关键词:卫星观测闪电密度气候分布地形强迫海陆过渡带雷电活动
闪电活动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进展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闪电活动作为雷暴中的一个重要天气现象,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响应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已成为大气电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综述了闪电活动与气候和气候变化相关性研究的一系列...
马明张义军
关键词:闪电气候温度气溶胶水汽
文献传递
全球闪电对ENSO事件的响应特征
基于近11年卫星观测的闪电资料,就全球闪电对ENSO事件的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ElNino期间,在Nino3+4区海表温度正距平升高的同时,全球各季度的闪电活动都出现了显著的异常区域.正异常区在冬、春季位于...
林锦冰马明
关键词:ENSO事件闪电活动年际变化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