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慧锦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新生儿
  • 2篇乳链球菌
  • 2篇无乳
  • 2篇无乳链球菌
  • 2篇链球菌
  • 2篇流感
  • 2篇膜炎
  • 2篇脑膜
  • 2篇脑膜炎
  • 1篇新生儿窒息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损害
  • 1篇血液指标
  • 1篇婴儿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症状
  • 1篇支原体
  • 1篇支原体感染
  • 1篇窒息

机构

  • 7篇深圳市妇幼保...

作者

  • 7篇李慧锦
  • 3篇杨勇
  • 3篇李坚旭
  • 2篇叶素芬
  • 2篇李文娟
  • 1篇曾永梅
  • 1篇张纪泳
  • 1篇吴春远
  • 1篇汪无尽
  • 1篇赵宏霞
  • 1篇黄秒
  • 1篇梅家平
  • 1篇邱明慧
  • 1篇汪月娟
  • 1篇邓为彬
  • 1篇肖菲
  • 1篇钟丽华

传媒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以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为突出表现的Pearson综合征一例
2021年
目的探讨婴儿Pearson综合征的基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为突出表现的Pearson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3个月2 d患儿,女,因面色苍白2月余就诊,实验室检查示正细胞或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涂片铁染色示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占12%。线粒体全基因16569bp高通量测序检测结果显示:发现与疾病表型相关的高度可疑变异(缺失区域为:chrM:8483-13446)。患儿临床诊断为线粒体DNA缺失综合征、Pearson综合征。临床上采取对症支持治疗。结论Pearso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线粒体疾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涉及多个系统,包括血液系统、胰腺、肝脏、肾脏、肌肉和神经系统等。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案,预后不良。
李慧锦吴春远赵宏霞
关键词:线粒体疾病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
操作孔大小可调的手术洞巾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操作孔大小可调的手术洞巾,包括洞巾本体;洞巾本体中部开设有手术操作口,并在手术操作口外围由内而外均匀环设有多个易撕圈,每相邻两易撕圈之间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易撕口,且最外面易撕圈与洞巾本体之间也均匀间隔开...
肖菲曾永梅张纪泳李伟艳汪无尽黄秒丘晓颖李慧锦
奥司他韦治疗流感样症状的儿童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奥司他韦治疗流感样症状的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5月收治的92例流行性感冒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感冒灵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用奥司他韦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发热、咳嗽、鼻塞、咽喉痛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率、家庭成员流感二代发生率与留院观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鼻塞、咽喉痛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38.47±19.46)h、(46.26±17.31)h、(45.75±16.28)h、(38.16±21.54)h,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且观察组抗生素使用率、家庭成员流感二代发生率与留院观察率分别为26.09%、19.56%、23.91%,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结论:奥司他韦可以有效缓解流感患儿临床症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传染率,值得推广应用。
李坚旭邱明慧李慧锦钟丽华邓为彬
关键词:奥司他韦流感
87例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特征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究儿童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为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年1-12月某院就诊并符合筛选条件的发热儿童328例为研究对象,依初步诊断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87例)、单纯流感感染组(149例)和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组(92例),比较三组患儿血液指标和血清免疫指标。结果328例发热患儿中,87例(26.5%)为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1~6岁儿童。与单纯流感组相比,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出现咳嗽、咳痰和肺炎征象的情况明显偏多(P<0.05)。与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相比,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出现咳嗽、咳痰情况明显多。与单纯流感组和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相比,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体温处于中高热状态人数明显较高,患儿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更长,单核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IgG、IgA、IgM、C3和C4阳性异常情况所占比例明显较高。结论该地区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秋冬季节,临床表现多出现较长时间的中高热症状,同时咳嗽、咳痰的征象相对普通流感更为严重,免疫指标检测结果明显异常。
钟慧君李慧锦杨勇
关键词: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液指标免疫指标
无乳链球菌致新生儿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无乳链球菌(GBS)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例GBS脑膜炎(病例组)和2例非GBS脑膜炎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组较对照组的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脑脊液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糖化物水平明显升高,住院时间、脑脊液恢复时间明显增加(均P<0.05)。病例组5例治愈/好转,1例未愈转院;对照组2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新生儿GBS脑膜炎临床表现有着非特异性,住院时间和脑脊液恢复时间较长,预后欠佳。应做好早期预防、诊断以及积极的青霉素治疗。
汪月娟李坚旭叶素芬李慧锦李文娟
关键词:脑膜炎无乳链球菌新生儿
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感染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2016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儿GBS感染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28例作为观察组,新生儿非GBS感染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血白细胞计数、血C反应蛋白、脑脊液糖含量、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含量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预后。结果 (1)两组患儿发热、黄疸、激惹、前囟张力增高、反应差、肤色差/花纹、颈项强直、肌张力增高、食欲不振、四肢抽动、呼吸急促、凝视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儿血白细胞计数、血C反应蛋白、血降钙素原、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含量高于对照组,脑脊液糖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儿颅脑MRI检查结果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儿血白细胞计数、血C反应蛋白、脑脊液糖含量、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含量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随访2个月~3.5年,平均随访(1.98±0.02)年;两组患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GBS感染性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黄疸、激惹及反应差等,但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应合理进行产前GBS筛查以减少新生儿GBS感染性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
李文娟梅家平杨勇叶素芬李坚旭李慧锦
关键词:无乳链球菌疾病特征预后
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效果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的效果。方法 82例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对症疗法,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25,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儿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心肌肌钙蛋白Ⅰ(c TnⅠ)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CK-MB水平、c Tn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二磷酸果糖应用于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治疗中有助于促进受损心肌修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黄鹏杨勇郑学辉李慧锦易琳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维生素C二磷酸果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