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视网膜
  • 2篇青光
  • 2篇青光眼
  • 2篇网膜
  • 2篇激光
  • 1篇单抗
  • 1篇单抗治疗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性
  • 1篇新生血管性青...
  • 1篇血管
  • 1篇眼底
  • 1篇眼底激光
  • 1篇药物
  • 1篇药物联合
  • 1篇移植术
  • 1篇翼状胬肉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引流术治疗

机构

  • 4篇三明市第二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郑上椿
  • 4篇张采华
  • 3篇汤畴旺
  • 3篇曾敦征
  • 1篇郑红
  • 1篇陈永喜
  • 1篇林素娟
  • 1篇庄文英
  • 1篇林少敏

传媒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抗VEGF药物联合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价值体会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源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6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单纯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者30例纳入对照组,另外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使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基础上,实施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措施,两组患者病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0%,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抗VEGF药物与PRP联合治疗的方案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汤畴旺张采华曾敦征郑上椿
关键词:VEGF药物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532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为样本,探讨联合应用雷珠单抗和眼底激光治疗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入组的74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入组研究,结合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和眼底激光组,联合治疗组采取雷珠单抗+532眼底激光治疗,眼底激光组采用单一532眼底激光法进行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视力恢复状况、532眼底激光使用能量指标均优于眼底激光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诊治,应以眼底激光为基础治疗方法,辅助以雷珠单抗,以促进患者视力的迅速恢复。
郑上椿张采华林素娟
关键词:眼底激光视网膜病变
基层医院高龄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郑红陈永喜庄文英林少敏郑上椿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高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老年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患者
改良式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比较改良式切除术与传统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120例共180只患眼,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各60例(90眼)。比较2组转移结膜瓣的面积及术后2h、1d患者疼痛程度及胬肉的复发率。结果改良组切取的结膜瓣面积为(12.56±2.14)mm2小于传统组的(23.83±4.1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在术后各个观察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复发7眼(7.8%),传统组复发8眼(8.9%),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优于传统切除术,术后疼痛程度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采华曾敦征汤畴旺郑上椿
关键词: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疼痛程度
小梁切除术联合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联合脉络膜上腔引流术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期了解小梁切除术联合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优缺点,并做出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按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小梁切除术联合脉络膜上腔引流术组(A组)30例(40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组(B组)30例(40眼),将两组治疗后的眼压及浅前房、角膜上皮损害等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术后浅前房、角膜上皮损伤眼数少于B组,前房正常眼数多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小梁切除术联合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比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有较大的优越性。
张采华曾敦征汤畴旺郑上椿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