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瑜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皮瓣
  • 4篇穿支
  • 3篇筋膜
  • 2篇支皮瓣
  • 2篇软组织
  • 2篇软组织缺损
  • 2篇皮瓣修复
  • 2篇缺损
  • 2篇组织缺损
  • 2篇外科
  • 2篇筋膜组织
  • 2篇穿支皮瓣
  • 1篇单用
  • 1篇蒂部
  • 1篇蒂皮瓣
  • 1篇凋亡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平
  • 1篇心律失常
  • 1篇信号

机构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王瑜
  • 6篇李小静
  • 4篇李心怡
  • 3篇宁金龙
  • 2篇付洁
  • 2篇王佳妮
  • 1篇马传庚
  • 1篇翁晓娟
  • 1篇江勤
  • 1篇陈绮年
  • 1篇陈志武
  • 1篇李涛
  • 1篇崔怀瑞
  • 1篇岑德意
  • 1篇方明
  • 1篇王瑜
  • 1篇方明
  • 1篇郑俊
  • 1篇田小雨

传媒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199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角形穿支蒂筋膜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探讨应用角形穿支蒂筋膜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①4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行明胶-氧化铅灌注及螺旋CT扫描,数据输入Mimics 17.0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手指动脉穿支血管分布规律及来源等.②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应用邻近角形穿支蒂筋膜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9例,缺损面积0.6 cm ×0.8 cm ~ 1.2 cm × 1.5 cm,皮瓣设计面积0.8 cm×2.5 cm~1.6 cm×4.2 cm.以缺损部位为皮瓣头端设计角形皮瓣,皮瓣内包含1~2支穿支血管,旋转推进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各手指掌、背侧均有对称性的4条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和指背动脉各2条,其中指掌侧固有动脉管径较粗大,是手指的主要供血来源.术后9例皮瓣均成活,供、受区愈合良好,经2个月至1.5年随访,外形、色泽、质地、功能均恢复较好.结论 角形穿支蒂筋膜皮瓣,设计灵活、穿支血管可靠,供区缺损可直接拉拢缝合,兼顾外形和功能的修复,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王瑜李小静李心怡宁金龙马大梦崔怀瑞郑俊
关键词:外科皮瓣
蒂部筋膜组织量对小型猪腹壁穿支皮瓣成活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保留不同皮瓣蒂部筋膜组织量对无差异血管口径下局部穿支蒂皮瓣成活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用小型猪10只,在多普勒检测血管直径及流速无统计学差异基础上,于小型猪腹壁预制以腹壁上动脉穿支为蒂、底边为3.5 cm、两腰围为8.0 cm的"V"形皮瓣,即仅保留穿支血管组(A组)、保留穿支及蒂部筋膜组织面积共约1 cm^2组(B组)、保留穿支及蒂部筋膜组织面积共约2 cm^2组(C组)、保留穿支及蒂部筋膜组织面积共约3 cm^2组(D组),每组各10个皮瓣,共40个,观察各组皮瓣成形后即刻旋转度、推进距离、术后荧光染色范围、大体成活情况、皮瓣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皮瓣中微血管密度的改变。数据资料采用SPSS 16.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与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组皮瓣蒂部穿支血管直径及血液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A^D组的活动度、推进距离和术后14 d皮瓣成活率,C组综合测评最优。术后即刻4组皮瓣荧光染色强度依次为D、C、B、A组,分别为97%、78%、61%和52%;苏木素-伊红(HE)及胶原染色可见各组间细胞及胶原变化14 d时,MVD D组(13.20±0.45)〉C组(13.00±0.71)〉B组(12.20±1.09)〉A组(8.40±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新生血管计数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小型猪腹壁穿支皮瓣蒂部含穿支血管筋膜组织面积2 cm^2(C组),即占皮瓣总面积1/3时,皮瓣成活率高且对创面的缺损修复范围限制小。
付洁李小静王瑜翁晓娟
关键词:筋膜小型猪
TSG-6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其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TSG-6预处理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标本人瘢痕疙瘩共3例,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纯化得到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MTT法检测rh TSG-6蛋白对KFs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KFs(空白对照组)与接近IC50rh TSG-6蛋白处理组(rh TSG-6实验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IκBα、p-IκBα、活化caspase3及caspase8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各组细胞NF-κB DNA结合活性。结果 rh TSG-6在体外对KFs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IC50接近300 ng/ml),细胞凋亡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rh TSG-6实验组KFs中IκBα表达增加,p-IκBα表达减少,活化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明显增多。EMSA结果显示rh TSG-6实验组NF-κB DNA结合活性明显降低。结论TSG-6在体外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进而抑制KFs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王佳妮李小静李涛王瑜
关键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NF-ΚB凋亡
应用改良鼻唇沟推进式皮瓣修复中面部体表肿瘤术后缺损被引量:1
2017年
颜面部的肿瘤、外伤、瘢痕常造成软组织缺损,甚至影响功能,而中面部因邻近眼、鼻、唇,且皮肤相对紧张,缺损创面较大时,若过度牵拉会造成继发畸形,修复难度大。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们应用鼻唇沟区域的面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旋转推进后修复24例中面部体表肿瘤缺损,术后效果较好。
付洁李小静宁金龙李心怡王瑜田小雨
关键词:术后缺损体表肿瘤皮瓣修复中面部软组织缺损
颧眶动脉为蒂的眶周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应用颧眶动脉为蒂的眶周穿支皮瓣修复眼睑外翻及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对10具新鲜尸体予明胶氧化铅灌注后,行一次性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将DICOM数据导入Mimics 17.0进行快速体绘制及三维重建,观察颧眶动脉来源及穿支的分布规律等。(2)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应用颧眶动脉为蒂的眶周穿支皮瓣修复眼睑外翻及缺损患者18例,年龄28~75岁,男10例,女8例。切取皮瓣宽与缺损宽度相同,长为缺损长度的2~3倍,面积为0.3 cm×1.5 cm^2.0 cm×3.0 cm。结果(1)颧眶动脉起源于颞浅动脉,向上约至耳前与外眦角连线中点位置,水平向外眦角延续,在眶外侧1 cm偏下方分为上、下睑动脉弓。(2)临床应用颧眶动脉为蒂的眶周穿支皮瓣修复眼睑外翻及缺损18例,皮瓣均成活,愈合良好,经1个月至2年随访,色泽、质地、外形功能恢复较好。结论以颧眶动脉为蒂的眶周穿支皮瓣血供稳定可靠,且颞部供区的色泽、质地与受区相似,供区隐蔽可直接拉拢缝合,是修复睑外翻及睑缺损的较好方法。
田明李小静宁金龙李心怡王佳妮王瑜崔怀瑞
关键词:穿支皮瓣修复外科手术三维重建
心律平、胺碘酮及安搏律定单用及合用抗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的作用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研究小剂量心律平、胺碘酮、安搏律定三药合用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舌下iv乌头碱(Ac)诱发大鼠心律失常,观察心律平(Pro)、胺碘酮(Ami)、安搏律定(Apr)单用及合用对心律失常的作用。结果每日单独使用Pro120mg·kg-1、Ami40mg·kg-1、Apr20mg·kg-1可推迟Ac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及缩短其持续时间;而Pro40mg·kg-1、Ami20mg·kg-1、Apr4mg·kg-1无显著抗心律失常作用;联合应用Pro260mg·kg-1、Ami130mg·kg-1及Apr26mg·kg-1则有显著抗心律失常作用。结论三药联合应用不仅可保持一定疗效,也可大大减少各药剂量。
岑德意陈绮年陈志武王瑜王瑜方明方明
关键词:胺碘酮安搏律定心律失常心律平
保留穿支蒂皮瓣筋膜组织对大鼠背部皮瓣成活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保留皮瓣穿支蒂部的筋膜对大鼠背部皮瓣成活的影响,探讨血流动力学改变方式及机制。方法 自2016年1—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选取30只健康SD大鼠,雌雄不限,在大鼠右侧背部建立大小为8.0 cm×2.0 cm的局部原位皮瓣模型,随机分为A、B、C 3组,10只/组。A组为穿支皮瓣组,B组为穿支筋膜蒂皮瓣组,C组为随意皮瓣组。A、B组大鼠以右侧肋间后血管为皮瓣的穿支血管。术后观察皮瓣颜色、肿胀及坏死情况,计算术后7、14 d 3组皮瓣的成活率;术后7 d内对3组皮瓣血流灌注值进行比较;术后7、14 d用明胶-氧化铅灌注进行背部皮瓣造影,观察皮瓣血管结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7、14 d,A、B组成活率显著高于C组,其中B组成活率高于A组,3组皮瓣成活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与14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胶-氧化铅灌注造影显示,B组皮瓣血管真性吻合数较其他组明显增多。结论 保留皮瓣穿支蒂和周围部分筋膜比单纯保留穿支或筋膜更加有利于皮瓣成活。
朱文静王瑜李心怡李小静
关键词:穿支皮瓣筋膜激光多普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