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血栓
  • 3篇妇科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术后
  • 2篇盆腔
  • 2篇下肢深静脉
  • 2篇下肢深静脉血...
  • 2篇静脉
  • 2篇静脉血
  • 2篇静脉血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血浆
  • 1篇血浆D-二聚...
  • 1篇血栓后综合征
  • 1篇血栓形成
  • 1篇医院感染
  • 1篇医院感染控制
  • 1篇深静脉血栓形...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魏楠
  • 3篇李晓娟
  • 3篇周勤
  • 2篇张红卫
  • 2篇李晓娟
  • 1篇刘彤
  • 1篇曾燕荣

传媒

  • 2篇中国病案
  • 1篇安徽医学
  • 1篇解放军医院管...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医院感染控制中保洁员的问题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了解医院保洁员对感染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加强保洁员的培训和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方法根据医院保洁人员存在的问题及保洁工作现状,对90名保洁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并实施管理对策,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培训保洁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自身防护要求,加强督导和检查等对策,根据反馈结果进行整改。结果培训后保洁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保洁工作质量、洗手依从性及手表面微生物检测合格率等显著优于培训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对保洁工作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培训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加强对保洁人员的培训、督导和检查,患者和工作人员有了洁净的就医环境和工作环境,很大程度上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魏楠李晓娟
关键词:保洁员医院感染
围术期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评价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探讨围术期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某院妇科2014年5月-2017年6月232例恶性肿瘤住院手术的患者依据SPSS17.0生成随机数字表随机入组。分别采用基本预防加用周期性加压系统抗栓压力泵和基本预防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凝血指标和DVT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C组和LMWH组术后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C和LMWH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DVT形成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晓娟周勤张红卫魏楠代旭孙娅娜曾燕荣
关键词:围术期妇科恶性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PBL和LBI双轨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被引量:46
2016年
目的探讨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4月在妇产科实习的高职护理专业43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22名学生入PBL+LBL模式方法带教组为实验组,21名学生入传统的LBL模式方法带教组为对照组。在学生出科前进行考核,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技能操作、护理记录书写、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能力及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习生的操作技能、护理记录书写和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能力及满意度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应用,能提高实习护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文献检索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晓娟魏楠张红卫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教学双轨教学模式
妇科疾病盆腔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的预防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妇科疾病盆腔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高危患者的早期干预措施。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妇科2018年1月~2019年3月143例盆腔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行前瞻性研究,依据排除标准排除3例,脱落5例退出实验,135例患者纳入研究,研究前依据SPSS17.0生成随机数字表,分为IPC组(68例)及IPC+LMWH组(67例),IPC组采用基本预防联合机械预防;IPC+LMWH组在基本预防基础上,抗血栓压力泵(IPC)+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或序贯应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凝血指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C+LMWH联合或序贯预防妇科疾病盆腔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发生率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李晓娟周勤魏楠代旭刘一萱刘彤
关键词:DVT形成血栓后综合征
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检测结合超声检查对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评价价值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D-dimer)与纤维蛋白原(FIB)的动态变化对早期预测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意义,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DVT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妇科择期行盆腔手术并具有DVT高危因素的2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所有患者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为阴性。根据患者术后72-120 h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36)和非血栓组(n=195)。所有患者于手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晨检测D-dimer和FIB,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比较,术后D-dimer和FIB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dimer和FIB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dimer、FIB检测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妇科盆腔术后患者并发下肢DV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李晓娟周勤魏楠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妇科盆腔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