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婷
- 作品数:78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 一种凸轮式焦炉炉顶看火孔自动测温系统和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凸轮式焦炉炉顶看火孔自动测温系统和方法,属于高温检测技术领域。它包括看火孔盖、连接杆、非接触式测温仪、凸轮、限位卡销、导向槽和动力机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看火孔盖,另一端连接限位卡销,与限位卡销配合设置...
- 刘再亮王晓婷孟海玲严文福
-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洗油基多孔炭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级电容器用洗油基多孔炭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属于炭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是以富含多环芳香性小分子的洗油为碳源,以纳米碳酸钙为导向模板,氢氧化钾为造孔剂,将氢氧化钾与纳米碳酸钙粉末研磨混合后再与洗油混匀,随...
- 何孝军杨雪梅吴胜华余谟鑫王晓婷
- 文献传递
- 蓄顶测温法在焦炉自动加热优化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焦炉自动加热优化控制系统根据控制方案建立了全炉立火道温度与蓄顶温度数学模型、分烟道吸力控制模型,建立了环境温度对蓄顶温度及补偿导线的影响方程。采用优化控制系统后,焦炉炉温控制在标准温度的±4℃,煤气节约率为4.8%。
- 钱虎林王晓婷方亮青王卢辉刘再亮
- 关键词:焦炉优化控制
- 焦炉加热前馈控制数学模型的研究及运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焦炉加热优化串级调控系统(简称OCC)的前馈控制数学模型有用于加热系统和燃烧系统的两大类。而焦炉加热前馈控制数学模型又有三种形式,多种计算公式。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系列验证,指出了其推广应用的前景。
- 王晓婷严文福李天喜
- 关键词:焦炉加热前馈控制数学模型
- 一种用于酸性染料废水处理的复合炭材料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酸性染料废水处理的复合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炭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以煤沥青为碳源,纳米氧化镁为模板,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制备具有大量中孔结构的多孔炭后,采用浓硝酸对多孔炭表面进行酸化处理;同时以乙...
- 余谟鑫王亮张晨宁克猛章昌华何孝军王晓婷
- 文献传递
- 薄炉墙焦炉传热理论研究
- 对炉墙的不稳定传热公式进行了推导,并用有限差量法对炉墙的热流和温度的变化进行详细计算,得出了炉墙厚度减薄后碳化室侧墙面温度的下降值反而略有减小、炉墙温度反而略有增加的重要结论。
- 严文福王晓婷
- 关键词:焦炉
- 文献传递
- 无轨道的移动式测量焦炉炉顶看火孔温度的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无轨道的移动式测量焦炉炉顶看火孔温度的装置及方法,涉及焦炉自动测温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一体式看火孔盖、测温机器人;一体式看火孔盖包括基座、翻盖和转轴,基座安装于焦炉炉顶地面的看火孔上,翻盖通过转轴安装于基座上...
- 刘再亮王晓婷孟海玲 章钦严文福
-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壳状中孔炭材料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级电容器用壳状中孔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炭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是以石油沥青为碳源,纳米氧化锌为模板,氢氧化钾为活化剂,三者研磨混合均匀放入瓷舟中,置于管式炉内,在氩气气氛下加热,制得壳状中孔炭材料。...
- 何孝军刘自得王晓婷方道来赵志刚凌强余谟鑫张永亮
- 文献传递
- 拟合火道温度及传热机理的研究
- 研究了5种测定拟合火道温度的不同方法。通过对蓄顶温度与跨越孔温度随结焦时间与换向时间变化规律的测定与比较,最终选定蓄顶温度与火道温度相关方程作为OCC系统中的拟合火道温度。
- 王晓婷严文福白大勇
- 关键词:焦炉结焦时间
- 文献传递
- Fe掺杂磁性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Ni^(2+)和Co^(2+)的吸附性能
- 2024年
- 使用芦荟青皮为碳源、FeSO_(4)为Fe源,用共水热法制备炭前驱体,再将其高温热解(800℃)制备出磁性生物炭FSBC_(x-y)。使用自动氮气吸附仪(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Zeta电位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对生物炭表征,研究其对废水中Ni^(2+)和Co^(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FSBC_(x-y)表面有分级多孔结构的层状堆叠。芦荟青皮与FeSO_(4)质量比为3∶1的FSBC_(3-1)其比表面积为82 m^(2)·g^(-1),总孔体积为0.10 cm^(3)·g^(-1)。FSBC_(3-1)表面有O,S和Fe等元素生成的丰富活性基团,其与Ni^(2+)和Co^(2+)发生离子交换、络合作用、共沉淀和静电吸附等反应。FSBC_(3-1)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符合Langmuir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根据Langmuir模型计算出FSBC_(3-1)对Ni^(2+)和Co^(2+)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36.43 mg·g^(-1)和132.10 mg·g^(-1),以化学吸附为主。FSBC_(3-1)对金属离子有较大的动态吸附容量。
- 余谟鑫孙宇航史文旭张晨张晨
-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FE掺杂金属离子化学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