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雯
- 作品数:7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重与正常体重过敏性哮喘儿童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尘螨皮肤点刺试验强度分析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对超重和正常体重过敏性哮喘患儿屋尘螨变应原标准化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皮肤点刺试验(SPT)尘螨过敏原强度的分析。方法 215例SPT屋尘螨、粉尘螨均阳性的过敏性哮喘患儿纳入该研究,按照体重指数分为超重组(63例)和正常体重组(152例),比较两组标准化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6个月及1年后屋尘螨、粉尘螨过敏原皮肤指数(SI)变化情况。结果在控制检测时间点变异的情况下,超重组组胺皮丘直径大于正常体重组(P<0.05);在控制体重变异的情况下,患儿屋尘螨SI、粉尘螨SI均随治疗时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及1年,两组屋尘螨SI、粉尘螨SI均可见明显下降,但超重组较正常组下降更显著。结论超重过敏性哮喘患儿对组胺反应更强烈;特异性免疫治疗能降低哮喘患儿尘螨过敏强度;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后1年内,超重过敏性哮喘患儿尘螨过敏程度下降更明显。
- 王健黄英张学莉黄霞徐晓雯梁樊梅
- 关键词:超重皮肤点刺试验特异性免疫治疗
- 过敏性哮喘患儿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对非尘螨类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皮肤指数变化的分析
- 王健黄英张学莉黄霞徐晓雯梁樊梅
- 过敏性哮喘患儿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对非尘螨类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皮肤指数变化的分析
- 王健黄英张学莉黄霞徐晓雯梁樊梅
- 肥胖对不同年龄段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研究肥胖对不同年龄段初诊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94名初诊哮喘患儿按年龄分为学龄前期组(<6岁)及学龄期组(6~12.5岁),并根据不同体重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哮喘组、超重哮喘组及肥胖哮喘组,检测患儿肺功能,包括大气道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小气道通气功能指标[用力呼气25%、50%及75%流量的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即MEF25%、MEF50%、MEF75%]。结果在校正了性别及BMI分组因素后,学龄期组FEV1%、MEF25%、MEF50%低于学龄前期组(P<0.05)。两年龄组正常体重患儿间比较,学龄期组基础肺功能FEV1%、MEF25%、MEF50%低于学龄前期组(P<0.05);两年龄组超重患儿间比较,学龄期组FVC%及MEF50%低于学龄前期组;两年龄组肥胖患儿间比较,肺功能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学龄前期肥胖组FVC%、FEV1%及MEF75%均低于体重正常组,而学龄期肥胖组仅FVC%和FEV1%与体重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对哮喘患儿基础肺功能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于学龄前期更明显。
- 徐晓雯黄英王健张学莉梁凡梅罗蓉
- 关键词:哮喘体重指数肺功能
- 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及肺功能观察
- 张学莉黄英赵艳黄霞王健徐晓雯何山罗蓉
- 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近期疗效与远期预后评价被引量:25
- 2016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对肺功能的影响及治疗后喘息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门诊诊断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0例,男74例,女26例。分两组,A组61例,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10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1mL溶解后,雾化吸入15~20min.每天1次,疗程5~7d;B组39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予止咳化痰、解痉平喘对症治疗。治疗7d后进行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2个月行婴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观察两组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变化。并于6个月后电话随访患儿病后再次喘息情况。结果A组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早于B组(P〈0.05)。A组治愈率(55.7%)高于B组(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44,P〈0.05)。潮气呼吸肺功能比较提示,A组小气道阻塞轻于B组(P〈0.05)。A、B组再次喘息率分别为21.3%,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0,P〉0.05)。两组均未见局部刺激、皮疹、发热、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好,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早,呼吸肺功能检查小气道阻塞情况恢复较好,但对病后再次喘息的发生无明显改善。
- 张学莉黄英赵艳黄霞王健徐晓雯何山罗蓉
-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2B毛细支气管炎
- 肥胖对轻中度过敏和非过敏性哮喘儿童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比较肥胖对轻中度过敏及非过敏性哮喘患儿基础肺功能、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影响。方法选择230例初诊、非急性发作轻中度哮喘患儿,根据皮肤点刺试验(SPT)分为过敏组和非过敏组,再根据不同体质指数(BMI)Z评分分为过敏体质量正常组、过敏超重组、过敏肥胖组、非过敏体质量正常组、非过敏超重组、非过敏肥胖组;检测各组患儿的肺功能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轻中度哮喘患儿的呼气流速峰(PEF)、用力呼气75%流量(MEF75)、MEF50、MEF25、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非过敏肥胖组最低,非过敏超重组次低。过敏哮喘患儿各指标与BMI-Z评分不相关(P>0.05),非过敏哮喘患儿肺功能指标PEF、MEF75、MEF50、MEF25、MMEF与BMI-Z值呈负相关(r=-0. 314~-0. 273,P均<0. 01)。各组间不同等级AHR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支气管激发试验后,各组患儿间PEF、MEF75、MEF25、MMEF下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非过敏肥胖组的下降率为最低。结论肥胖对非过敏哮喘儿童肺功能影响更大,且主要影响通气功能。
- 梁樊梅黄英张学莉徐晓雯王建彭佳瑜
- 关键词:肥胖哮喘过敏肺功能气道高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