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巧侠

作品数:17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基因
  • 6篇病毒
  • 5篇肝炎
  • 4篇蛋白
  • 4篇细胞
  • 4篇肝炎病毒
  • 3篇上调
  • 3篇启动子
  • 3篇人肝
  • 3篇人肝再生增强...
  • 3篇转录
  • 3篇下调
  • 3篇慢性
  • 3篇活性
  • 3篇核心蛋白
  • 3篇合酶
  • 3篇肝再生
  • 3篇肝再生增强因...
  • 3篇丙型
  • 3篇丙型肝炎

机构

  • 9篇北京地坛医院
  • 9篇西安市中心医...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西安医学院
  • 1篇西藏民族大学

作者

  • 17篇王巧侠
  • 9篇成军
  • 6篇郭江
  • 4篇郭风劲
  • 4篇张黎颖
  • 4篇付建军
  • 3篇刘妍
  • 3篇纪冬
  • 3篇邵凤娟
  • 3篇马英骥
  • 3篇王琳
  • 2篇宋方洲
  • 2篇洪源
  • 2篇赵怡生
  • 2篇王小平
  • 1篇李建元
  • 1篇王捷虹
  • 1篇李永勤
  • 1篇杨倩
  • 1篇蔺焕萍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肝博士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4篇2006
  • 4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6例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的关系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西安市中心医院感染科诊治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及HBV基因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PCR法对196例慢性HBV患者的血清进行病毒基因型检测,并分析HBV基因型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196例慢性HBV患者的基因分型结果为C型138例(70.4%)、B型40例(20.4%)、B/C混合型18例(9.2%),基因型的分布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各基因型在无症状携带者、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中的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C型感染者血清HBeAg阳性率(75.2%)高于B型感染者(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型患者在HBV-DNA载量和ALT水平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西安市中心医院感染科诊治的HBV患者的基因型以C型和B型为主;基因C型患者血清HBeAg阳性率高于B型;基因C型患者与B型相比在肝脏炎症程度、HBV-DNA载量方面无显著差异;基因B型和C型患者临床特点相似。
付建军白艳丽王巧侠赵怡生赵英仁李建元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聚合酶链反应
肾综合征出血热102例早期临床特点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早期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入院前的诊疗情况及预后。结果肾综合症出血热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达80.39%。发病早期补液量≤1 000ml/d的患者肾脏损害较重,病程长,越期率低而合并其他脏器损害的发生率较高。结论强化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继续医学教育。流行季节对发热性疾病本着疑诊从宽的原则,合理补充液体并密切观察尿量,血、尿常规变化,是减少由于早期诊断困难造成治疗延误的方法。
王巧侠田艳红付建军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自然疫源性疾病
苦草甜素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了解甘草甜素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节作用,为甘草甜素的抗纤维化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基因启动子,命名为TIMP-1P,以T-A克...
王巧侠成军李文凡郭江魏红山
文献传递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白细胞cDNA文库中新基因NS2TP蛋白结合蛋白基因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筛选HCV非结构蛋白2(NS2)反式调节蛋白(NS2TP)的结合蛋白,探讨HCV的致病机制及新蛋白NS2TP的生物学功能. 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将PCR法扩增的NS2TP 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 转化单倍体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白细胞文库质粒pACT2的单倍体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和X-α-半乳糖(C-α-gal)上进行双重筛选,提取阳性酵母茵落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茵氨苄青霉素-LB平板上选择并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筛选出与NS2TP结合的蛋白基因25个,其中包括细胞色素p450 2E1、核心蛋白聚糖、p68、β2微球蛋白、羧肽酶N2等已知功能基因及3个未知功能序列. 结论:为阐明新蛋白NS2TP的分子生物学功能及HCV 的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张黎颖成军邓红郭江郭风劲王巧侠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技术白细胞CDNA文库新基因结合蛋白基因
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下调钙结合蛋白S100A11基因表达
目的探讨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rhALR)对钙结合蛋白S100A11启动子(S100A11p)转录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S100A11p区域,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S100A11p,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
邵凤娟成军马英骥洪源郭江王巧侠
文献传递
乙肝可怕吗?
2023年
“中国是乙肝高发区”,那是10年前的事了!经过不懈努力,我国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已经从9.09%降到了5-6%。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在不断减少。乙肝其实真没那么可怕!首先,对于青少年和成年人来说,感染乙肝病毒后绝大多数表现为急性乙肝,90%-95%可以痊愈,仅有5%-10%会发展成为慢性。针对急性乙肝患者,如果病程在四个月以后还能检测到表面抗原,可以考虑抗病毒治疗以促进乙肝病毒清除。
王巧侠
关键词:急性乙肝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抗病毒治疗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上调细胞周期素B2基因的表达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人肝再生增强因子(ALR)转基因表达对细胞周期素B2启动子(cyclin B2p)转录的调节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ALR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方法根据文献确定细胞周期素B2p区域,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细胞周期素B2p,克隆至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AT3-Basic中,构建pCAT3-cyclin B2p报告载体;以该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系,同时与ALR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LR共转染HepG2细胞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结果成功构建pCAT3- cyclin B2p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AT3-cyclin B2p与pcDNA3.1(-)-ALR共转染HepG2细胞系的CAT表达活性是pCAT3-Basic空载体的25.13倍,是pCAT3-cyclin B2p单转染的2.60倍。结论人ALR对细胞周期素B2p基因的转录表达具有反式激活作用。
邵凤娟成军马英骥郭江刘妍王巧侠
关键词:肝再生增强因子启动子反式激活
给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话
2022年
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小叶,成千上万蜂窝状的肝小叶保障了肝脏丰富的血液供应,撑起了肝脏的基本功能。当肝细胞反复坏死、再生后,肝小叶的蜂窝状结构就被破坏,再生的肝细胞堆积成一团挤压小血管、小胆管,疾病就进展成为了肝硬化。失去小叶结构的肝细胞团妨碍了肝脏的血液供应、不能维持肝脏的基本功能,机体会出现相应的表现。我们称之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当某种病因持续造成肝细胞不断地坏死、再生。新生的肝细胞在再生过程中基因编码就有可能会出现差错,差错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正常的肝细胞就“黑化”成了癌细胞。
王巧侠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中央静脉肝小叶肝细胞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下调钙结合蛋白S100A11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人肝再生增强因子(ALR)对钙结合蛋白S100A11启动子(S100A11p)转录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S100A11p区域,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S100A11p,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pCAT3中,构建pCAT3S100A11p报告载体;以该质粒转染HepG2细胞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报告基因编码产物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并以人ALR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LR共转染的HepG2细胞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AT的表达活性。结果pCAT3S100A11p在HepG2细胞中具有CAT的表达活性;以pcDNA3.1(-)ALR和pCAT3S100A11p共转染HepG2细胞,CAT表达活性是单独转染细胞组pCAT3S100A11p的0.42倍。结论所克隆的S100A11启动子有启动子的转录活性,ALR的转基冈表达具有对S100A11基因的下调作用。
邵凤娟成军马英骥洪源郭江王巧侠杨倩纪冬王琳
关键词:基因表达钙结合蛋白
基于VEGF,STAT3和HIF-1α信号转导分子探讨参佛胃康逆转小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作用机制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中药参佛胃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逆转的效应机制。方法昆明小鼠釆用自由饮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和MNNG溶液灌胃,连续12周复制PLGC模型。小鼠被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高、中、低剂量中药组。中药组小鼠在造模成功后次日开始灌胃中药参佛胃康直到第60天,模型组和空白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所有老鼠在肿瘤移植后第61天处死。记录小鼠体重和胃液pH值变化,观察小鼠胃部病理组织的改变,评价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小鼠模型。通过形态学的变化及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来证实中药对胃癌前病变的逆转效应。结果中药参佛胃康能较好的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下调胃黏膜组织中VEGF,STAT3和HIF-1α的表达。结论中药参佛胃康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STAT3和HIF-1α信号转导蛋白的表达有关。
蔺焕萍王巧侠王小平王捷虹李守朝李毅张鹏飞齐宝宁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信号转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