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德轩

作品数:25 被引量:103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4篇小麦
  • 5篇性状
  • 4篇耕作
  • 3篇水土
  • 3篇土壤
  • 3篇小麦产量
  • 3篇黄土高原
  • 3篇大穗
  • 2篇冬小麦
  • 2篇生产力
  • 2篇生态
  • 2篇生态型
  • 2篇水分
  • 2篇水土保持
  • 2篇穗型
  • 2篇农业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2篇小麦品质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院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西北农业大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25篇王德轩
  • 6篇彭珂珊
  • 6篇张正斌
  • 4篇梁银丽
  • 3篇上官周平
  • 3篇张正斌
  • 3篇王丽芳
  • 2篇柴守玺
  • 2篇齐艳红
  • 1篇吕雯
  • 1篇徐宣斌
  • 1篇山仑
  • 1篇柴守诚
  • 1篇张文军
  • 1篇袁志发
  • 1篇员学锋
  • 1篇宋哲民
  • 1篇汪有科
  • 1篇王民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调研世界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地理学与国土...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开发研究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国外农学(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6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4篇1993
  • 2篇1992
  • 3篇1991
  • 5篇1990
  • 3篇198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品质和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5
1993年
依据田间试验和室内生化分析数据,按pxq交配模式,对10个冬小麦亲本25个杂交组合F1的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穗粒重和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蛋白质含量的sca外,其余性状的gca和sca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在本研究中,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由于一般配合力差δ^2sca大,表明基因的加性效应更加重要。根据gca,sca和δ^2sca估值。
梁银丽王德轩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配合力质量性状
陕西省土壤的数值区划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54个土壤样本的12个农化特性作主成份分析,揭示了陕西省土壤南北差异明显,主要是由碱解氮、有机质、全氮、铜、铁和锰的变异引起;东西差异由北向南逐渐增大,主要是由硼、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异造成。在主成份聚类的基础上,把54个土样分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渭北旱塬和关中平原三大地貌分区;用模糊聚类法划分为16个分区,结果与实际土壤分布相符。
张正斌王德轩
关键词:土壤模糊聚类
作物产量浅析
1994年
本文提出了作物产量=作物遗传生产力+气候生产力+土壤生产力+科技生产力的概念,并对各种生产力作了具体定义和在不同农业生产时期所发挥的作用做了评价。
张正斌王德轩
关键词:作物生产力
小麦生态类型的判别分析被引量:1
1989年
本研究选用陕西省三大麦区多年大面积种植的16个代表品种,应用分类函数和典型判别二种方法,对其生态型分类进行了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用穗粒数、每穗小穗数、秆/籽、千粒重、每株穗数这5个产量构成性状来进行生态型的划分是可行的,其中前三个性状判别能力最强。判别结果与品种生态地区来源基本相符。
张正斌王德轩宋哲民袁志发王民
不同耕作措施对保持水土、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和转化率的效应被引量:8
1989年
在田间及人工模拟试验条件下,对提高旱地降水的利用率和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缺水条件下,播种前深翻会造成水分大量散失;夏闲地深翻会加剧水分消耗。旱地闭口过暑具有明显地保墒作用;耕层经常保持5—10厘米的细土(尤其是腐植质土)或人工地表覆盖,可大大降低蒸发量,保墒效果显著,并对提高地温、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增加小麦分蘖、促进根系发育、降低冻害、增加产量有明显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及化肥,能有效地提高降水的转化率,把有限水分的潜力变为生产力。
王德轩梁银丽刘冠军王秀平
关键词:耕作水分利用率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立体农业发展初探
1993年
立体农业是现有的农业资源条件下,通过多种产业的科学组装,并在一定的技术和物质配合下形成的人工生态农业生产系统,其目的是在整体功能上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立体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立体种植,则是利用不同作物的间、套、混、复等种植形式在田间构成复合生态群体,利用作物生育过程中的时空差异,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抗逆性,因而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产值.搞好立体农业。
王德轩彭珂珊梁录瑞
关键词: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立体农业
全文增补中
八倍体糜子生长生理特性的探讨被引量:1
1992年
在盆栽条件下,对八倍体糜子的生长生理特性和丰产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叶片发育、植株高度、叶片数目及干物质积累上,八倍体比四倍体明显表现出劣势;根茎叶三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与总量的表现趋势一致;叶面积增长与干物质积累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691)。八倍体糜子较低的光合强度(Pn)、较小的叶面积(LA)和光合势(P.P)是导致干物质积累量小的重要原因。八倍体糜子的根系活力(RA)高,吸水能力强,气孔阻力(SR)小,蒸腾强度(Trao.R)大,脱水速度(DR)快,保水能力差,叶和茎的相对含水量(RWC)小,水分饱和亏(WSD)大,故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抗旱性(DrR)比四倍体差。主穗分枝多,千粒重大,不孕小花数多,穗粒数少、结实率低、丰产性差是八倍体糜子的重要特点。
梁银丽王德轩
关键词:糜子八倍体四倍体生理特性
大穗型小麦叶片性状、养分含量及氮素分配特征被引量:13
2013年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8个大穗型小麦新品系和西农979不同生育期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与养分含量的差异性,并对其不同器官氮素积累和分配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大穗型小麦的SLA和LDMC平均值小于西农979;小麦叶片养分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全氮(N)、全钾(K)和全磷(P);成熟期大穗型小麦品系各器官平均氮素积累能力都高于对照,氮素积累量及分配比例的大小顺序为籽粒>茎+鞘>穗草(穗轴+颖壳)>旗叶>倒二叶>余叶;大穗型小麦平均转移率和贡献率较西农979低;抽穗期旗叶SLA和LDMC呈负相关关系,SLA和N含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和P、K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小麦叶片结构性状与养分含量影响体内有机物质的积累与转运,通过水肥调控措施来提高大穗型小麦养分利用效率的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王丽芳王德轩上官周平
关键词:大穗型小麦叶片性状养分含量
小麦品种抗病性的ELECTRE法决策与应用软件被引量:1
1991年
用ELECTRE-I决策法评价若干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筛选出部分较好的原始材料。结果证明该方法精确性高,适用而广,在农业领域的多种评价研究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建议用主成分分析结果中的贡献率判定目标权重,为择权过程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
张文军齐艳红王德轩
关键词:小麦抗病性
降水因子与小麦产量最优回归模型的探讨被引量:12
1996年
通过对陕西省关中及延安地区58个县(区)的14个降水因子和小麦产量进行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就秦岭以北、榆林地区以南的降雨场而言,小麦生育期间的各月降水,除2月份以外,均与小麦产量成显著正相关;而休闲期间的6,7,8三月降水与小麦产量成显著负相关。得到了由1月、4月、8月降水和干燥度4个降水因子与小麦产量构成的最优回归模型。最后揭示了降水并不是在延安北部、关中东部和西部旱塬及秦岭北坡沿线各地小麦增产的限制因子,而在关中中部及延安南部,降水增产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
张正斌山仑王德轩
关键词:小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