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永涛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肠癌
  • 1篇炎症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肿瘤
  • 1篇透明帽
  • 1篇黏膜
  • 1篇黏膜下
  • 1篇黏膜下剥离术
  • 1篇膜下
  • 1篇内分泌
  • 1篇内分泌肿瘤
  • 1篇内镜
  • 1篇内镜黏膜
  • 1篇内镜黏膜下
  • 1篇内镜黏膜下剥...
  • 1篇内镜黏膜下剥...
  • 1篇结肠
  • 1篇结肠癌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李连勇
  • 3篇屈昌民
  • 3篇杨永涛
  • 2篇陈琰
  • 2篇梁淑文
  • 1篇钟长青
  • 1篇王晓英
  • 1篇刘艺
  • 1篇黄鑫

传媒

  • 1篇胃肠病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透明帽辅助的内镜黏膜下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效果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透明帽辅助的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a cap,EMR-C)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的效果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解放军第306医院接受EMR-C(27例)或ESD(15例)治疗的42例直肠NETs患者。分析两组患者在整块切除率、病理完整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随访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EMR-C组和ESD组的肿瘤平均大小分别为(5.1±1.2)mm和(6.8±2.1)mm(P=0.013),整块切除率分别为92.6%和100%(P=0.280),水平切缘阳性均为0,垂直切缘阳性率分别为11.1%和13.3%(P=0.831),脉管浸润率分别为0和6.7%(P=0.174),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81.5%和80.0%(P=0.907),手术时间分别为(5.83±1.32)min和(31.43±8.12)min(P<0.00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和13.3%(P=0.531),随访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 EMR-C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直肠NETs内镜治疗方法。
杨永涛李连勇陈琰钟长青王晓英梁淑文屈昌民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发症
Numb分子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检测Numb分子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并筛选2012年9月至2016年8月解放军第306医院病理科存档的手术切除且得到病理确诊的结肠癌病例75例,记录其肿瘤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癌标本及癌旁组织中Numb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在癌旁组织中Numb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膜上,而在癌组织中胞膜及胞浆均有表达。结肠癌组织中Numb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降低(4.87±2.10 vs7.88±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umb表达水平在N_0与N_(1~2)期间及TNM分期I^II与III^IV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Numb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umb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降低,提示Numb分子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杨永涛刘艺李连勇陈琰黄鑫屈昌民梁淑文
关键词:NUMB结肠癌
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3
2016年
诸多研究表明肠道细菌是结直肠癌(CRC)的致病因素。目前研究已发现可增加CRC风险的相关菌属。肠道细菌可通过对肠黏膜上皮细胞作用,如影响DNA完整性、调节免疫反应、诱导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增殖、改变干细胞动力学等,促进CRC发生。调整肠道菌群有望成为预防或治疗CRC的手段。本文就肠道菌群在CRC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杨永涛屈昌民李连勇
关键词:肠道菌群结直肠肿瘤环境因素炎症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