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异基因
  • 3篇异基因外周血
  • 3篇异基因外周血...
  • 3篇异基因外周血...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外周血干细胞
  • 3篇外周血干细胞...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3篇干细胞
  • 3篇干细胞移植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病
  • 2篇异基因外周血...
  • 2篇照射
  • 2篇外周血干细胞...
  • 2篇细胞移植治疗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血液病

机构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许素玲
  • 4篇温丙昭
  • 3篇丁凌录
  • 3篇李玲
  • 3篇郭新红
  • 2篇张缙鸾
  • 2篇江明
  • 1篇巴尔夏古丽
  • 1篇付美兰
  • 1篇钟笛
  • 1篇苏茂昆
  • 1篇吾甫尔
  • 1篇曲建华
  • 1篇马艳
  • 1篇葛峰
  • 1篇司马义

传媒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8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321例皮肤癌放射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皮肤癌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1978年— 1992年病理证实的皮肤癌共 32 1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的 5年及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6 6 .7%和 5 1.1% ,其中 : 期 92 .9% , 期 74 % , 期 4 5 .1% , 期 14 .3%和 期 91.4 % , 期 5 8% , 期 2 1.2 % , 期 0。病期越早生存率越高 (P<0 .0 5 )。基底细胞癌 5年生存率为 80 .1% ,10年生存率为 6 9.4 % ;鳞状细胞癌分别为 5 9.3%和 4 2 .6 % ,基底细胞癌 5年及 10年生存率高于鳞状细胞癌 (P<0 .0 5 )。结论 :皮肤癌放射治疗的疗效与分期、病理类型有关。
吾甫尔司马义许素玲巴尔夏古丽
关键词:皮肤癌疗效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检测及临床移植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lo- PBSCT)供者经 G- CSF或 G- CSF+GM- CSF动员后 ,采集的外周血干细胞 (PBSC)移植物中的幼稚粒细胞与单个核细胞 (MNC)、CD34 +细胞及 CFU- GM之间的相关性和移植的剂量标准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 11例 allo- PBSCT供者用 G- CSF(9例 )或 G- CSF+GM- CSF(2例 )进行动员 ,于动员前及动员后 ,分别对外周血及 MNC收集物中的幼稚粒细胞、CD34 +细胞及 CFU- GM进行检测计数 ,预处理方法主要用大剂量环磷酰胺 (CTX) +全身照射 (TBI)。 结果 :动员后外周血中的幼稚粒细胞与 CD34 + 细胞及CFU- GM同步增加 ,外周血 MNC中的幼稚粒细胞数与 CD34 + 细胞数及 CFU- GM有较好的相关性。11例患者全部植活和恢复造血功能 ,并为染色体核型或血型转为供者型所证实。结论 :allo- PBSCT供者经 G- CSF或 GM- CSF动员后 ,外周血 MNC中幼稚粒细胞与 CD34 +细胞及 CFU- GM有较好的相关性 ,因此 ,MNC与幼稚粒细胞数结合可作为 allo- PBSCT的剂量标准 ,该法检测方便快速 ,稳定性好。 allo- PBSCT能迅速重建和恢复造血功能。
温丙昭李玲曲建华丁凌录江明郭新红马艳付美兰陈王容钟笛许素玲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被引量:5
2001年
温丙昭李玲郭新红江明丁凌录张缙鸾许素玲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恶性血液病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allo-PBSC)动员及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方法:2例患者诊断分别为急非淋白血病M_(2a)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预处理方案主要为大剂量环磷酰胺加全身照射。主要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8mg左右·kg^(-1)·d^(-1)连续5天对异基因外周干细胞移植(allo-PBSCT)的供者进行动员,第5天及第6天(即相当于移植的-1天及0天)用COBESpectra血液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核细胞(MNC),两次采集的MNC悬液均于0天由静脉输给患者。例1输入的MNC及幼粒细胞数分别为6.07×10~8/kg及1.38×10~8/kg,例2为8.98×10~8/kg及1.76×10~8/kg。移植后给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措施。结果:2例均迅速恢复造血功能,例1于+110天血型完全转为供者型,例2骨髓染色体核型完全转变为供者型(46XX),Ph^1染色体由阳性转为阴性。现已分别随访106及133天,骨髓仍持续缓解。结论:allo-PBSCT有造血功能恢复快,不需采集骨髓等优点。同时我们还对移植的剂量标准提出了新的看法并进行了讨论。
温丙昭张缙鸾郭新红李玲丁凌录许素玲
关键词:白血病G-CSF造血细胞移植
^(60)钴-γ射线对胸水TIL体外抗瘤活性的影响
2000年
目的 :了解低剂量照射对恶性胸水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 )抗瘤活性的影响。 方法 :从肺腺癌病人血性胸水中分离 ,在白细胞介素 - 2的刺激下体外培养 TIL ,将培养的 TIL分 5组 (n =4) ,并分别接受 0、3.6、7.2、14.4、2 1.6 m Gyγ射线照射 (剂量率 0 .72 m Gy/ min) ,第 144小时用 MTT法测定各组 TIL对 K5 6 2 (人白血病细胞株 )及 SPC- A- 1(人肺腺癌细胞株 )的细胞毒性 ,免疫细胞化学 L SAB法测定培养前后各组 TIL 的细胞表型。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 ,接受 7.2 m Gy照射组细胞增殖和细胞活性增强最为明显 (P <0 .0 5 ) ,接受 2 1.6 m Gy照射组细胞毒性降低 (P<0 .0 5 )。 (2 ) TIL 在培养前后细胞表型改变 ,各照射组 CD8+细胞的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而培养前后各组 CD3+ 、CD4+ 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1)低剂量照射对胸水 TIL具有辐射刺激作用 ,表现细胞增殖和细胞抗瘤活性增强。 (2 ) TIL在培养前后其表型发生改变 ,与 CD8+
葛峰许素玲
关键词:过继性免疫治疗低剂量照射胸水TIL
骨髓移植前大剂量全身照射治疗白血病——附8例报告
1989年
骨髓移植(BMT)可以使白血病获得根治,全身照射(TBI)已成为目前BMT预处理不可缺少的一步。本院自1984年12月至1987年12月进行BMT前的TBI治疗白血病共8例。现报告如下:
许素玲苏茂昆温丙昭郝运海李计文
关键词:全身照射骨髓移植间质性肺炎GVHD热释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