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王常顺

王常顺

作品数:12 被引量:23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植物
  • 4篇生物量
  • 4篇草地
  • 4篇草原
  • 3篇土壤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群落
  • 3篇物量
  • 3篇草甸
  • 2篇地上生物量
  • 2篇性状
  • 2篇叶片
  • 2篇叶片性状
  • 2篇生态系统
  • 2篇土壤呼吸
  • 2篇物种
  • 2篇放牧
  • 2篇高寒草甸
  • 1篇地下生物量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呼伦贝尔学院
  • 3篇西藏大学
  • 2篇内蒙古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2篇王常顺
  • 8篇汪诗平
  • 6篇孟凡栋
  • 3篇姜丽丽
  • 3篇王奇
  • 2篇崔树娟
  • 2篇朱小雪
  • 2篇乌仁其其格
  • 2篇张德平
  • 2篇李新娥
  • 2篇周阳
  • 2篇白玲
  • 1篇梁存柱
  • 1篇常小峰
  • 1篇贺金生
  • 1篇王立新
  • 1篇钟扬
  • 1篇斯确多吉
  • 1篇王慧清
  • 1篇闫瑞瑞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广西植物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典型草原恢复与退化群落土壤呼吸的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土壤呼吸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针对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与恢复群落,测定了其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土壤呼吸日动态变化.研究表明:退化群落平均土壤呼吸约是恢复群落的50%;非生长季CO2的排放速率最高约为生长季的10%.恢复群落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土表温度的相关性最高;退化群落的相似特征仅在非生长季出现.过度放牧导致的植被退化是土壤呼吸速率降低的原因.植被退化改变了群落土壤呼吸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模式,影响非生长季土壤呼吸的因素及其权重与生长季相比发生明显变化.本研究对于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于碳释放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对天然草地可持续管理也有积极的意义.
王慧清王常顺梁存柱王炜王立新
关键词:生长季
车辆碾压对草原地下生物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对车辆碾压后的呼伦贝尔沙质土壤草甸草原的野外调查和土壤样品的室内分析,对车辆碾压引起草地植被和土壤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地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随着碾压程度增强和车辙深度加大而呈下降趋势,速效钾没有明显的规律。车辆碾压破坏植物群落地上部分与根系,导致群落地下生物量和土壤养分显著减少,并促进风蚀导致表层土壤流失。控制草原区机动车碾压,保护草原植被和表层土壤,对于防止车辆碾压而造成土壤流失形成草原沙漠化极为重要。
乌仁其其格张德平王常顺杜艳坤齐明丽
关键词:地下生物量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54
2013年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其如何响应和反馈气候变化一直以来受到极大关注。本文系统综述了近5年来有关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在物候、生产力、碳循环等方面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气候变化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诸多影响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增温使高寒草甸的植被物候提前和初级生产力水平提高,而高寒草原有相反的影响趋势,说明不同地域、不同群落类型对不同季节温度变化的响应模式不同。而气候变化对物种多样性和碳循环有关过程的影响结果尚没有一致的结论,时空尺度和方法上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在增强时空异质性的响应与反馈研究的同时,更需要加强生态过程和机理的研究。
王常顺孟凡栋李新娥姜丽丽白玲汪诗平
关键词:物候初级生产力碳循环适应性管理青藏高原
呼伦贝尔草原采煤塌陷区植物群落变化分析——以内蒙古宝日希勒煤矿区为例被引量:9
2016年
采用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对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宝日希勒煤矿塌陷区和背景草原植物群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群种和亚优势种的重要值明显变化,伴生种被旱生植物和一年生植物逐渐所取代;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降低,塌陷坑周围(2m)的群落高度和生物量显著低于塌陷坑之间;物种丰富程度明显减少,个体均匀程度无明显变化;塌陷区植物群落与背景草原群落相似程度降低,物种水分生态类型证明,煤炭开采塌陷区已经形成了小环境,植物群落开始退化,正在向逆向演替发展。
乌仁其其格张德平雷霆王常顺闫瑞瑞
关键词:煤矿草原退化植物群落塌陷区
草地植物生产力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综述被引量:20
2014年
草地是全球分布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初级生产力是反映草地功能的重要指标。从植物种多样性、资源有效性、放牧、退化草地恢复和气候变化等方面较系统综述了影响草地植物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和驱动力。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尚未有一致的结论,依据试验地点、起始状态甚至度量指标不同而不同;特别是资源有效性调节着生产力水平并对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关系产生显著影响;放牧改变了植物群落特征和养分有效性进而影响生产力的形成过程,也改变了资源有效性-植物多样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对于退化生态系统,在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植物与土壤资源有效性的互作效应对植物生产力的变化起着关键作用;而在未来气候变化特别是增温对植物生产力的影响因地点和生态系统的不同而异,但多数研究结果显示增温提高了草地植物生产力。与国外其它草地分布区相比,国内的相关研究不仅在数量上明显不足,更重要是欠缺机理上的深入研究。在放牧和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维持和提高草地生产力,如何加速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进而实现生态安全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王常顺孟凡栋李新娥姜丽丽汪诗平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放牧气候变化草地生产力
高寒草甸主要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分布及退化对根冠比和根系表面积的影响被引量:20
2015年
研究高寒草甸主要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布及其对退化的响应有利于了解高寒草甸的退化过程。该研究首先在西藏那曲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小嵩草围栏内(2009年围封)选择原生植被较好的地点随机选择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矮嵩草(K.humilis)、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等5种植物斑块,选择退化斑块上(与原生植被相比)的二裂委陵菜和青藏苔草;然后用烘箱烘至恒重并称重,用扫描仪对根系进行扫描用于估算根系表面积;最后利用2因子方差分析检验不同物种个体、不同取样层次对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利用物种和退化状态2因子方差分析检验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利用物种、取样层次和退化状态3因子方差分析检验对二裂委陵菜和青藏苔草地下生物量、根冠比和根系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退化条件下,小嵩草、矮嵩草和紫花针茅0~10cm地下生物量占0~30cm地下生物量的70%以上,0~30cm地下生物量占其地上地下总生物量的96%以上;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青藏苔草(Carexm oorcroftii)0~10cm地下生物量占0~30cm地下生物量的50%以上,其中二裂委陵菜0~30cm地下生物量占其地上地下总生物量的57%,青藏苔草0~30cm地下生物量占其地上地下总生物量的87%;对于退化草甸的主要植物,退化显著降低了二裂委陵菜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对其根系表面积影响不大,但显著增加了青藏苔草的地上生物量,降低了其根冠比,对其地下生物量和根系表面积影响不大。
龙毅孟凡栋王常顺白玲钟扬汪诗平
关键词:高寒草甸根冠比
草原区红沙群落形成原因与机理分析
红沙是典型的荒漠植物,随盐碱土可分布到草原区。在从荒漠到草原的扩散过程中红沙群落由地带性植被逐渐向隐域植被转变。由于生态地理环境的变化,在草原区红沙的生态适应机制已不同于它在荒漠中的适应机制。本文通过对盐胁迫下种间竞争的...
王常顺
关键词:群落变化
文献传递
西藏高原高寒草地群落植物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监测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以西藏高原高寒草地3种植被类型(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样线法、样方法和巢式样方法进行实地调查,记录每条样线上或每个样方内出现的所有物种,并分物种刈割样方内地上部分,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不同高寒草地群落植物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监测方法,以阐明西藏高原高寒草地不同植被类型的最小取样面积和最少样方数或样线长度。结果显示:(1)就物种丰富度而言,400m样线法观测到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草原的所有物种数分别占3种方法调查到的总物种数的55%、71%和50%;8m2巢式样方法调查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的总物种数占所有3种方法观测的物种总数的57.5%和57%,而8m2的巢式样方对高寒荒漠草原的调查监测到的物种数最多,其中2m2观测到的物种数就达到所有可能出现物种的83%;20个样方法监测到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物种数最多,占3种方法观测到总物种数的78%和86%,所以对物种丰富度的调查高寒草甸和高寒典型草原至少需要20个样方,高寒荒漠草原需要最小面积不少于2m2的2个样方。(2)就地上生物量而言,由地上生物量与物种数之间的变异关系得出最小样方数为7~11个,而由地上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可知,在变异系数小于等于5%的前提下,高寒草甸的最小取样面积不小于0.25m2,高寒典型草原和高寒荒漠草原的最小取样面积不少于1m2。研究表明,对于生产力的监测方法而言,高寒草甸采用10个0.5m×0.5m的样方,而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草原采用10个1m×1m的样方为宜;而对于物种丰富度的监测方法而言,高寒草甸以20个0.5m×0.5m的样方和高寒草原20个1m×1m的样方为宜,高寒荒漠草原采用2个不小于2m2样方面积为宜。
孟凡栋王常顺张振华常小峰汪诗平
关键词: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生物量
高寒植物叶片性状对模拟降水变化的响应被引量:4
2021年
降水变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产生了显著影响,植物叶片性状特别是叶脉特征对降水变化非常敏感,然而高寒植物叶片性状特征如何响应降水变化还知之较少。采用集雨棚模拟增减50%降水的条件,以高寒草甸8种主要植物叶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降水变化对叶片的叶脉率、叶脉密度、叶片大小、比叶质量、叶片总有机碳含量、叶片全氮含量、叶片碳同位素相对含量和碳氮比等叶片性状的影响。发现增水显著增加了植物的叶片大小、稳定碳同位素千分值、总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但显著降低了叶脉密度;而减水显著降低了叶片大小、稳定碳同位素千分值。植物叶片性状各指标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存在协同变化和相互制约。不同水分生态类型的植物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中生植物通过增加叶片大小和减少叶脉密度积极应对降水的增加,矮生嵩草的叶片大小分别增加了200.3%,叶脉密度减小了17.5%,而旱中生植物通过减少叶片大小和增加叶脉密度应对降水的减少,垂穗披碱草和异针茅的叶片大小分别减少54.9%和30.7%,其叶脉密度分别增加25%和22.4%。羽状叶脉植物增加叶脉密度和稳定碳同位素千分值以适应增水条件,花苜蓿、异叶米口袋的叶脉密度的增加了7.8%和4.0%,稳定碳同位素千分值增加2.5%和3.3%,但增水条件下平行叶脉植物的叶脉密度不变或降低和稳定碳同位素千分值保持不变;减水增加了平行叶脉植物叶脉密度并减低了稳定碳同位素千分值,异针茅的叶脉密度增加了22.4%,稳定碳同位素千分值减小2.9%,而对羽状叶脉植物的叶脉密度和稳定碳同位素千分值减少或不变。植物叶片性状对增水的敏感性显著大于对减水的敏感性,增水的效应约为减水的2倍;叶片大小的敏感性显著大于其它叶片性状,约为其它叶片性状的10倍。因此,植物在应对短期降水变化时,植物形�
王常顺王常顺孙建平周阳周阳李博文姜丽丽李博文夏露王奇斯确多吉贺金生王奇
关键词:气候变化高寒草甸
增温和放牧对草地土壤和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世界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类型,其土壤呼吸和生态系统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呼吸是未经扰动的土壤由于代谢活动而产生CO2的过程,生态系统呼吸包括地下部分的土壤呼吸和地上部分植被的自养呼吸。研究增温和放牧对草地土壤和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可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全球碳收支以及草地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该文扼要综述了关于草地土壤和生态系统呼吸对增温和放牧的响应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草地土壤和生态系统呼吸对增温和放牧的响应非常复杂,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无论是增温还是放牧对草地土壤和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均具有不确定性,因草地类型、增温幅度、增温时间、放牧强度、放牧频度和放牧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以后应加强研究的方向,草地的利用离不开放牧,对于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的草地,温度升高和放牧这两个因素必然是同时存在的,以前多数实验是单独研究增温或放牧对它们的影响,然而,这两者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非可加的,因此,需要加强增温与放牧的耦合试验,同时加强关于生态系统呼吸不同组分对两者的响应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增温和放牧的影响机制。另外,草地土壤和生态系统呼吸对增温和放牧的响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而加强长期连续的试验观测很有必要。
崔树娟朱小雪汪诗平王常顺孟凡栋王奇
关键词:增温放牧草地土壤呼吸生态系统呼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