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波

作品数:12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肾炎
  • 4篇肾脏
  • 3篇疗效
  • 3篇慢性肾炎
  • 2篇蛋白尿
  • 2篇血清
  • 2篇沙坦
  • 2篇肾病
  • 2篇肾脏病
  • 2篇肾脏纤维化
  • 2篇特发性膜性肾...
  • 2篇泼尼松
  • 2篇细胞
  • 2篇纤维化
  • 2篇小剂量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氯沙坦
  • 2篇氯沙坦钾
  • 2篇慢性
  • 2篇慢性肾脏

机构

  • 11篇济宁医学院
  • 2篇济宁市中医院
  • 1篇济宁市任城区...

作者

  • 11篇邱波
  • 6篇梁卫东
  • 5篇李洋
  • 5篇张士奇
  • 4篇袁良东
  • 3篇刘善军
  • 2篇党艳梅
  • 2篇刘志华
  • 2篇姜鲁宁
  • 2篇李新建
  • 2篇刘善军
  • 1篇邵泽伟
  • 1篇宋芹
  • 1篇曲小菡
  • 1篇焦占峰
  • 1篇孙卓祥
  • 1篇张宜明
  • 1篇胡瑞霞

传媒

  • 3篇实用药物与临...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醋酸泼尼松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醋酸泼尼松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确诊的20例HBV-GN且达到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给予醋酸泼尼松1 mg/(kg·d)联合恩替卡韦0.5 mg/d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1、3、6个月后复查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HBV-DNA定量、HBeAg转阴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蛋白尿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其中5例HBV-DNA转阴,4例HBeAg转阴,所有患者HBV-DNA定量均不同程度下降。所有患者治疗后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损害、病毒复制增加。结论醋酸泼尼松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HBV-GN安全有效,可以有效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提高血清白蛋白,降低乙肝病毒复制。
邱波梁卫东张士奇李洋
关键词:醋酸泼尼松恩替卡韦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小剂量激素、环孢素A、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评价小剂量醋酸泼尼松、环孢素A、雷公藤多苷三联疗法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0-2013年在我院确诊的58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0.5 mg/(kg·d)]与环孢素A[3~5 mg/(kg·d)]联合治疗,治疗组给予醋酸泼尼松[0.5 mg/(kg·d)]、环孢素A [2~3 mg/(kg·d)]、雷公藤多苷(60 mg/d)三联治疗,观察12个月,分别于治疗后1、3、6、12个月检测患者血肌酐、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肌酐、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2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缓解率分别为82.7%、79.3%,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肌酐升高,1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发生皮肤疱疹病毒感染。结论小剂量激素联合环孢素A、雷公藤多苷三联疗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缓解率与激素联合常规剂量环孢素A的缓解率相当,但费用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邱波梁卫东袁良东张士奇李洋焦占峰
关键词:醋酸泼尼松环孢素A雷公藤多苷特发性膜性肾病
磷的代谢与慢性肾脏病被引量:4
2017年
磷元素含量在人体内位列第二,85%存在于骨组织,14%存在于其他组织的细胞内,1%存在于细胞外液,磷以磷酸根(PO3-4)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参与细胞功能的维持和代谢。在细胞内,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DNA和RNA的形成,三磷酸腺苷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磷酸化则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途径。临床上所熟知的血磷是指指无机磷酸盐中所包含的磷,正常范围是0.80-1.45 mmol/L。
梁卫东刘善军邱波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磷结合剂司维拉姆钙磷乘积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疗效与血清抗PLA2R抗体的关系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与他克莫司联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与血清抗PLA2R抗体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80例患者,分为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48例和阴性组32例,给予醋酸泼尼松片0.5 mg/(kg·d),联合他克莫司0.05~0.1 mg/(kg·d)治疗,分别于治疗3个月、6个月后评估两组的总体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阳性组、阴性组的总体缓解率分别为31.3%、3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阴性组总体缓解率高于阳性组(75.0%vs.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患者相比,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血清抗PLA2R抗体阴性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总体缓解率。
邱波袁良东李洋张士奇梁卫东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他克莫司
血清细胞外基质相关指标在慢性肾脏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的血清细胞外基质(HA、LN、PCⅢ、CⅣ、TIMP-1)的变化,并初步评价其在慢性肾脏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正常对照组以及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患者血清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清HA、LN、PCⅢ、CⅣ、TIMP-1指标的变化,分析各组患者血清中HA、LN、PCⅢ、CⅣ、TIMP-1各指标与血清SCr、BUN、CCr、CystC、β2-MG的相关性,比较各组患者血清中HA、LN、PCⅢ、CⅣ、TIMP-1指标在慢性肾脏病Ⅰ期、Ⅱ期中的变化。结果慢性肾脏病Ⅰ期患者HA、LN、PCⅢ、CⅣ、TIMP-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相关分析表明:HA、LN、PCⅢ、CⅣ、TIMP-1与β2-MG和CystC有相关性(P<0.05)。结论在慢性肾脏病早期(Ⅰ期、Ⅱ期),血清HA、LN、PCⅢ、CⅣ、TIMP-1水平逐渐升高,可以间接反映肾脏纤维化的程度,对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党艳梅姜鲁宁李新建曲小菡邱波
关键词:肾疾病纤维化细胞外基质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与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以及血液透析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测定30例慢性肾衰竭未透析患者(CRF组)、30例血液透析患者(HD组)、30例健康自愿者(健康对照组)血清VCAM-1与vWF的水平,并比较透析前后的变化。结果 VCAM-1水平在HD组、CRF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 638.4±372.2)ng/mL、(6 723.5±136.4)ng/mL、(2 901.3±253.2)ng/mL,HD组、CRF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vWF水平在HD组、CRF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41.7±13.5)%、(165.6±7.9)%、(90.5±l0.8)%,HD组、CRF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血清VCAM-1透析后(7 863.4±186.3)ng/mL较透析前(7 638.4±372.2)n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WF透析后(291.3±12.6)%较透析前(241.7±13.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液透析可进一步加重其损害。
邱波梁卫东刘善军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内皮功能紊乱
血清HA、LN、PCⅢ、CⅣ、TIMP-1对肾脏纤维化早期诊断的研究
党艳梅宋芹邵泽伟邱波孙卓祥胡瑞霞李新建张宜明张士奇姜鲁宁
肾脏纤维化是人们在肾脏病理学研究中,通过肾脏解剖和显微镜下病变组织观察而发现的。肾脏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必须要做肾脏病理检查,然而,受技术水平等多种原因限制,肾活检依然难以普及,且为创伤性检查患者不宜接受。因而,开发研究新型...
关键词:
淡渗利湿法对慢性肾炎血清肾脏纤维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本研究以淡渗利湿法立论,旨在初步评价其在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以及预防肾脏纤维化的作用,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选取济宁市中医院住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氯沙坦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前提下,联合淡渗利湿中药方治疗6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LN、CIV、TIMP-1指标的值,全自动生化仪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2组治疗前、后以及2组间血清LN、CIV、TIMP-1指标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血清LN、CIV、TIMP-1水平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N、CIV、TIMP-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淡渗利湿法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炎合并蛋白尿患者,可以明显减少蛋白尿,对于预防肾间质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邱波刘善军刘志华
关键词:慢性肾炎蛋白尿纤维化
淡渗利湿法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观察淡渗利湿法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为慢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一有效方法。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慢性肾炎(湿热型或脾肾气虚型)患者55例,男35例,女20例;年龄30岁-63岁,平均(42.4±10.1)岁。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分为3组;A组(24 h尿蛋白定量≤1.0 g)23例,B组(1.0 g〈24 h尿蛋白定量≤2.0 g)18例,C组(24 h尿蛋白定量〉2.0 g)14例。治疗6月后分别监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蛋白尿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2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7%。A组、B组、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3%,90.2%,71.6%。肾活检例数35例,病理显示无肾间质纤维化组21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5%,合并肾间质纤维化组14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1.4%。结论:对湿热型或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蛋白尿,采用淡渗利湿法联合氯沙坦钾治疗能获得较高的缓解率。随着蛋白尿的增加,缓解率呈下降趋势,合并肾间质纤维化时,缓解率较低。
刘善军邱波刘志华
关键词:慢性肾炎蛋白尿
氯沙坦钾联合淡渗利湿法对湿热型慢性肾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17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淡渗利湿法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慢性肾炎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断为湿热型慢性肾炎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每组30例;西医组采用氯沙坦钾治疗,中医组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淡渗利湿中药方治疗,每组治疗6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17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采用CKD-EPI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17水平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eGF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西医组血清TNF-α、IL-6和IL-17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血清TNF-α、IL-6和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淡渗利湿法联合西药治疗临床湿热型慢性肾炎合并蛋白尿患者,可以明显减少蛋白尿,降低血清TNF-α、IL-6和IL-17水平,对预防肾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邱波刘善军袁良东李洋张士奇梁卫东
关键词:淡渗利湿慢性肾炎肾纤维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