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乳腺肿
  • 5篇乳腺肿瘤
  • 5篇肿瘤
  • 5篇腺癌
  • 5篇腺肿瘤
  • 3篇预后
  • 3篇细胞
  • 2篇氧酶
  • 2篇乳腺癌患者
  • 2篇手术
  • 2篇吲哚胺
  • 2篇吲哚胺2,3...
  • 2篇淋巴
  • 2篇免疫耐受
  • 2篇加氧酶
  • 2篇癌患者
  • 2篇保乳
  • 1篇调节性

机构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武警医学院附...

作者

  • 8篇丛义滋
  • 6篇刘俊田
  • 5篇魏丽娟
  • 5篇贾志龙
  • 3篇郑磊
  • 1篇乔广东
  • 1篇朱世光
  • 1篇于津浦
  • 1篇任秀宝
  • 1篇郭雪
  • 1篇林骏
  • 1篇邹海东

传媒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0
  • 5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乳腺间质肉瘤6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间质肉瘤(Stromal sarcoma of the breast,SSB)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54年5月~2007年9月收治的6例SS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为女性,1例绝经。发病年龄20~55岁,中位年龄38岁。患者均以乳腺肿物为首发症状,3例位于乳腺外上象限,肿物中位最大直径6cm(3~15cm),3例有肿块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的病史,1例伴间断性疼痛。按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制定的临床及病理分期(第六版)标准:ⅡA期1例,ⅡB期2例,ⅢB期2例,1例无法评估。4例患者首次治疗采用乳腺肿物局部切除术,复发后采用全乳切除或改良根治术,侵犯胸大肌者则行根治术。最终2例行全乳切除术,2例行乳腺根治术,2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均为乳腺间质肉瘤,其中1例伴灶性骨化,1例伴粘液变性。4例患者首次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均未见淋巴结转移。术后3例患者行辅助化疗,所有患者均未行放疗。术后中位随访36.5个月(8~204个月)间,4例行肿物局部切除术的患者均复发,其中3例患者2次以上复发,首次复发中位时间为2.5个月(1~4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7个月出现双肺转移,未治疗,余5例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乳腺间质肉瘤术前诊断困难,肿物局部切除术后易复发,保证切缘阴性的局部扩大切除术或全乳切除术是治疗乳腺间质肉瘤的合适手段,腋淋巴结清扫是不必要的。术后辅助化疗、放疗的疗效尚不明确。
丛义滋刘俊田贾志龙
关键词:乳腺肿瘤间质肉瘤复发
保留乳房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112例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老年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进而探讨腋淋巴结清扫术在老年乳腺癌中的意义。方法:对1986年12月~2006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11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年龄均≥60岁,均接受乳腺癌局部广泛切除术,其中59例同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即保乳手术。结果:51.8%(58/112)的患者合并其它疾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N_0期患者中,30.6%(15/49)的患者累及腋窝,仅2.0%(1/49)的患者淋巴结转移数>3枚。中位随访31个月(7~288个月),保乳手术组与局部广泛切除术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0%和82.8%(P=0.703);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9%和55.0%(P=0.3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临床触诊腋淋巴结阴性患者中49例行保乳手术,36例行局部广泛切除术,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7%和84.9%(P=0.79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保乳手术组与局部广泛切除术组5年复发率分别为3.7%和8.2%(P=0.258)。结论:保留乳房手术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适用于老年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清扫并未明显增加老年乳腺癌尤其是临床触诊腋淋巴结阴性患者的生存率。
贾志龙丛义滋郑磊魏丽娟刘俊田
关键词:老年乳腺肿瘤保乳治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副乳腺癌38例临床与病理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副乳腺癌(accessory breast cancer)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综合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本组1985年10月~2007年11月收治的38例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做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8例副乳腺癌占同期全部乳腺癌26078例的0.15%。本组病例中,6例Ⅰ期患者和3例Ⅱ期患者行保留乳房的肿物局部广泛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切缘病理阴性;余9例Ⅱ期患者行改良根治术,Ⅲ~Ⅳ期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组织学类型中最常见的为浸润性导管癌18例(47.4%),其中3例伴同侧乳头管腺瘤;单纯癌6例,导管内癌6例,腺癌伴灶性鳞癌分化3例,髓样癌3例,黏液腺癌2例。病理分期(根据AJCC乳腺癌分期,2002年第6版)中最常见的为Ⅱ、Ⅲ期,各12例(31.6%);Ⅰ期6例,Ⅳ期8例。全部患者随访1~23年,中位随访时间为6年7个月,随访率100%。随访至2008年11月,12例发生远处转移并死于该病,余26例健在。本组5年总生存率为35.3%(低于乳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66.8%,P<0.05),3年为77.8%;5年无瘤生存率为28.6%,3年为63.6%。结论:副乳腺癌是一种罕见且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诊断。应遵循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则,术后辅助治疗有可能改善患者的生存期。
郑磊刘俊田丛义滋贾志龙魏丽娟
关键词:副乳腺癌预后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参与乳腺癌患者免疫耐受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在乳腺癌组织和引流淋巴结中的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在相应组织内的分布,探讨IDO在乳腺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6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乳腺、引流淋巴结和1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用RT-PCR法检测IDO 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DO和Foxp3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引流淋巴结中IDO mRNA表达水平及IDO表达阳性指数[(19.59±7.65)%]高于原发乳腺癌组织[IDO表达阳性指数(13.16±7.82)%](P<0.05),乳腺癌组织中IDO mRNA表达水平及IDO表达阳性指数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IDO表达阳性指数(3.24±1.30)%]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IDO阳性细胞指数(2.70±1.53)%](P均<0.05)。乳腺癌组织中IDO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乳腺癌引流淋巴结中Foxp3阳性细胞指数[(6.13±2.31)%]高于乳腺原发癌[(3.50±1.04)%],乳腺癌组织中Foxp3阳性细胞指数高于乳腺良性病变[(0.71±0.42)%]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0.55±0.34)%](P均<0.05)。乳腺癌和引流淋巴结中IDO的表达水平与Treg细胞的分布间均正性相关(r2=0.449,r2=0.454,P均<0.05)。结论:IDO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增高,并伴随乳腺癌和引流淋巴结中Treg细胞比例升高,提示IDO表达增高有可能通过募集Treg细胞参与肿瘤和引流淋巴结内的免疫耐受。
魏丽娟于津浦丛义滋任秀宝刘俊田
关键词:乳腺癌3-双加氧酶免疫耐受TREG细胞
乳腺放射状瘢痕3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分析乳腺放射状瘢痕(radial scar,RS)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1例乳腺R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RS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8岁(23~75岁),其中12例因乳腺肿物就诊。31例患者中6.5%(2/31)为单纯乳腺RS,45.2%(14/31)伴有乳腺良性病变,48.4%(15/31)伴有乳腺癌。16例单纯或伴良性病变的乳腺RS患者中,行超声检查者11例,行X线检查者14例;临床初诊误诊率为10/16,超声诊断误诊率为5/11,X线诊断误诊率为9/14,冰冻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6/16。15例RS伴乳腺癌患者的各种辅助检查均诊断为乳腺癌。所有RS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66个月(中位随访34个月),患者均健在,无局部复发,亦无继发乳腺恶性肿瘤。结论乳腺RS多伴其他乳腺病变,与乳腺癌的关系不明确,术前辅助检查易与乳腺癌混淆。手术局部切除是安全有效的诊治措施。
魏丽娟丛义滋贾志龙刘俊田
关键词:乳腺肿瘤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indoleamine2,3-dioxygenase)在乳腺癌、引流淋巴结、乳腺良性病变和癌旁正常乳腺中的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Tregs,Regulatory T c...
丛义滋
关键词:乳腺肿瘤调节性T细胞免疫耐受肿瘤转移
文献传递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及预后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尽管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们仍在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疗效、指导治疗。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是浸润在肿瘤组织及其周围的淋巴细胞,其受到肿瘤表面抗原的刺激而被激活。免疫组化是研究TILs的最常用方法。新辅助治疗的微环境能用来评估新疗法的疗效。TILs作为反应机体对肿瘤免疫应答的标志,能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此外,TILs还能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来评估TILs的预测价值。本文就T1Ls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及预后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丛义滋朱世光邹海东林骏乔广东
关键词:乳腺肿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新辅助化疗预后
35岁以下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比较及保乳术预后因素观察被引量:63
2010年
目的:比较年轻乳腺癌患者(年龄≤35岁)保乳手术及改良根治术后疗效,并对保乳手术的患者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并分别实施保乳手术(71例)及改良根治术(70例)的年轻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的局部复发及生存情况,并分析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情况、组织学分级等因素对保乳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156个月,中位时间56个月。保乳组:局部复发5例,远处转移8例,死亡7例;3年无瘤生存率94.4%,5年无瘤生存率78.9%,总生存率90.1%改良组: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6例,死亡5例;3年无瘤生存率95.7%,5年无瘤生存率82.9%,总生存率92.9%;且对两组进行比较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保乳组患者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切缘阳性与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相关(P均<0.05);淋巴结转移与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相关(P均<0.05)。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手术在局部复发及远期生存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对于早期年轻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是安全的,且局部控制尚满意,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郭雪魏丽娟郑磊贾志龙丛义滋刘俊田
关键词:年轻乳腺癌保乳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