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油田外排水对干旱戈壁区人工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为研究油田外排水对干旱戈壁区人工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选择干旱戈壁区某油田外排水形成的湿地内坝内、内外坝间、外坝边缘土壤,及不受排水影响的对照土壤,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分析外排水对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地内坝内、内外坝间、外坝边缘土壤与对照土壤的pH和容重均无显著差异,内外坝间的土壤含水量、电导率、溶解性全盐和全碳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内坝内土壤;除含水量外,对照土壤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养分特征与湿地内坝内、内外坝间、外坝边缘的土壤无显著差异。土壤总微生物量、细菌和真菌生物量从湿地内坝内至外坝边缘逐渐增加。土壤总微生物量、细菌、真菌、放线菌与全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丛枝菌根真菌与全碳呈显著正相关,真菌、丛枝菌根真菌与总石油烃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油田外排水增加了湿地外坝边缘的土壤微生物量。
- 杜显元陈宏坤黄丽张心昱吴骞郭宇
- 关键词:人工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磷脂脂肪酸
- 我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水化学离子特征及空间分布被引量:8
- 2019年
- 选择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和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中的33个陆地生态站水化学监测数据,分析了2010~2015年我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地下水、静止地表水和流动地表水水化学离子特征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水中主要阴离子质量浓度为:HCO_3^-> SO_4^(2-)> Cl^-> CO_3^(2-),以HCO_3^-和SO_4^(2-)为主,在地下水、静止地表水、流动地表水中HCO_3^-和SO_4^(2-)之和分别约占阴离子总量的71. 7%、75. 3%和74. 9%;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两者之和分别约占阳离子总量的69. 7%、64. 8%和68. 9%.不同生态区域水体离子浓度和离子比例差异较大,水化学类型有地带性差异,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黄淮海平原区生态系统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Na-Mg-SO4-Cl型为主,且水体矿化度较高;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a-SO_4-HCO_3型为主,地表水以Ca-HCO_3-SO_4型为主;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NaCa-HCO_3-Cl型为主;其它生态系统水化学类型以Ca-HCO_3型和Ca-Mg-HCO_3为主.地下水、静止地表水和流动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年际间无明显变化.
- 黄丽张心昱袁国富袁国富唐新斋朱治林
- 关键词:水化学类型主要离子
- 2004–2016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台站水中八大离子数据集被引量:2
- 2020年
- 水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物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因子,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对中国典型生态系统水环境开展了长期定位监测。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CERN 34个生态站2004–2016年地下水、静止地表水、流动地表水的八大离子(Ca2+、Mg2+、Na+、K+、HCO3-、CO32-、SO42-、Cl-)数据,包含了农田、草地、森林、荒漠、沼泽5类中国典型生态系统。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准确性检验,剔除异常值,整理后的数据格式更规范,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本数据集有助于认识各生态系统的水化学变化特征。
- 黄丽朱治林唐新斋唐新斋袁国富孙晓敏张心昱常学向孙晓敏褚国伟戴冠华杜娟程一松褚国伟郭永平何其华傅伟郭小伟郭永平何其华姜峻蒋正德来剑斌兰中东李猛李少伟李伟林静慧林永标刘文杰刘晓利苏宏新唐家良刘勇刚鲁志云路永正苏宏新唐家良汪金舫赵成义杨风亭
- 关键词:地下水生态站
- 不同形态氮添加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团聚体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暗棕色森林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形态氮(N)添加对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CO2和N2O排放的影响。采用室内短期培养试验(15 d),研究对照(CK)、氯化铵(NH4Cl,含N 150 mg kg-1)和硝酸钠(Na NO3,含N 150 mg kg-1)添加对全土(bulk soil)、大团聚体(250~1000μm)、微团聚体(53~250μm)、粉粒+黏粒(<53μm)土壤组分CO2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CO2的排放量为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全土>粉粒+黏粒;NH4+-N添加对全土和各粒级团聚体的CO2排放没有显著影响;NO3--N添加对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的CO2排放有促进作用,并且在微团聚体中影响显著(P<0.05),但对全土和粉粒+黏粒的CO2排放影响不显著。不同形态N添加对全土和各粒级团聚体N2O排放影响不同,NO3--N添加显著促进了N2O的排放,NO3--N添加后N2O排放量为全土>大团聚体>微团聚体>粉粒+黏粒;NH4+-N的添加抑制了N2O的排放,NH4+-N添加后的土壤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和粉粒+黏粒的N2O排放量间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不同形态N添加影响土壤组分的CO2和N2O排放,且作用效果不一。
- 黄丽张心昱孙晓敏温学发李诗谢娟
-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CO2N2O阔叶红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