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葳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鞍山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气象
  • 2篇气象要素
  • 2篇梅雨
  • 2篇梅雨锋
  • 2篇暴雨
  • 1篇大雾
  • 1篇大雾气候
  • 1篇大雾气候特征
  • 1篇杜鹃
  • 1篇短时强降水
  • 1篇多模式
  • 1篇战场
  • 1篇战场环境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分析
  • 1篇数值预报模式
  • 1篇台风
  • 1篇台风暴雨
  • 1篇逆温
  • 1篇逆温层

机构

  • 9篇鞍山市气象局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安徽省气象信...

作者

  • 9篇魏葳
  • 6篇陈晓伟
  • 3篇付敏
  • 2篇高蕾
  • 2篇陈金龙
  • 1篇温华洋
  • 1篇王根
  • 1篇陈裕
  • 1篇唐娟
  • 1篇蔡磊
  • 1篇邱康俊
  • 1篇汪跃
  • 1篇吴韶华

传媒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气象水文海洋...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暴雨灾害
  • 1篇指挥信息系统...
  • 1篇第30届中国...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连阴雨天气特征及其对区域站供电影响评估
2016年
利用马鞍山站1960~2015年逐日降水和日照资料,分析马鞍山连阴雨时间变化特征,进一步结合了2015年11月11~26日的连阴雨过程,对马鞍山辖区内区域站供电影响进行评估。研究分析表明,马鞍山市连阴雨天气平均每年4次,年最多次数为9次,最长连阴雨天气为21d,10d以上的连阴雨天气平均1次/a,14d以上的超长连阴雨天气1次/4.6a。超长连阴雨天气对4要素站影响明显,区域站供电电池容量低于60Ah的多要素站约70%无法满足在超长连阴雨天气下正常运行,在阴雨天气下的白天,太阳能板仍然可以为蓄电池充电,但充电效率大大降低,随着连阴雨的持续,电池容量较低的自动站蓄电池电压呈现出线性下降的趋势,在站址升级中,应选择高容量的蓄电池。
付敏温华洋王根邱康俊魏葳
关键词:连阴雨
基于多模式的气象要素模拟器设计被引量:1
2019年
气象要素模拟是战场环境仿真中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天气学、统计学和数值预报3种天气预报模式及其原理,分析了常用开源数值预报模式,讨论了气象要素仿真与天气预报的区别,总结了常见气象要素仿真模型及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基于多模式的气象要素模拟器,给出了主要功能组成和工作流程,对模拟数据筛选、数据结构设计以及数据服务响应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并给出相应解决方案。
汪跃魏葳
关键词:战场环境数值预报模式气象要素仿真模型
2015年6月皖江东部地区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雷达、卫星、地面自动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16日皖江东部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过程是在贝加尔湖高压脊稳定维持,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500 h Pa高空槽东移、低层低涡切变维持和新生、高低空急流耦合、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稳定维持等十分有利的环流背景形势下产生的。2)中低层的西南急流旺盛对暴雨过程有重要作用;K指数大值区、800—900 h Pa高度内水汽辐合中心与强降水发生区域、时间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高层强辐散中心有利于抽吸机制增强,平均散度的辐合层越厚,强降水越易发生。3)暴雨产生于梅雨锋南侧湿中性层结。降水增强时,θse锋区增强,低层垂直涡度显著发展,600 h Pa高度层以下正涡度增长一倍,垂直涡度的耦合强迫是湿中性层结下中尺度强暴雨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梅雨锋南侧存在经向垂直反环流,北侧为经向垂直正环流,两支次级环流上升支在暴雨区汇合加强,为大暴雨创造了有利的动力条件。4)此次暴雨受沿江地区活跃的梅雨锋云带影响,TBB中心值小于-52℃的对流云团位于地面辐合线两侧,中尺度雨团位于TBB低值中心梯度区和地面辐合线上及其右侧东南气流中,冷空气南下后雨团位于辐合线北侧东北气流中。5)发展旺盛、降水效率较高的多个对流单体依次向东移动经过皖江东部地区,形成"列车效应",造成局地大暴雨。降水强度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强度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魏葳陈晓伟高蕾
关键词:暴雨梅雨锋次级环流垂直涡度
马鞍山大雾气候特征分析与预报方法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提高马鞍山地区大雾预报准确率,分析1961—2010年近50年来马鞍山地区大雾的气候特征,并建立基于配料法的大雾预报方法。结果表明:马鞍山市雾日集中在11月—次年1月,为"冬半年雾日多于夏半年"型。潮湿的空气(相对湿度为90%~100%)、微弱的风速(风速≤3 m/s)和适宜的气温(≤20℃)均有利于大雾的形成。925 h Pa和1000 h Pa是否有逆温层,对于雾的形成与维持极其重要。马鞍山大雾地面形势具体分为四类:弱高压型、入海高压后部型、冷锋前暖区型、地面倒槽型。选取水汽条件、冷却条件、层结条件以及风力条件作为大雾预报的基本"配料",建立马鞍山大雾预报方法。利用EC细网格资料(2011年9月—2013年12月)对该方法验证的漏报和空报分析:TS评分42.86%,漏报率6.9%,空报率55.74%。
魏葳付敏陈晓伟吴韶华陈金龙
关键词:大雾气候特征气象条件逆温层配料法
马鞍山2012年“5.8”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2012年5月8日凌晨马鞍山地区出现了一次以短时强降水为主的强对流天气,一小时最大降雨量52毫米,含山、和县有强雷电,含山5月8日0时08分出现13.3米/秒的大风.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6小时一次的NCEP1°×1°再...
魏葳陈金龙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气象资料
文献传递
2014-2015年马鞍山市室外空气质量与气象要素关系分析
利用马鞍山市空气质量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2014-2015年马鞍山市空气质量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2a马鞍山市总体空气质量特征以良为主,污染率达到38.3%,秋季空气质量最好,夏季次之,冬季为...
魏葳陈晓伟付敏
关键词:空气质量气象要素
2015年皖江最强梅雨锋短时强降水过程成因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自动站、FY-2E卫星、多普勒雷达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5年7月23日皖江地区一次最强梅雨锋大暴雨过程成因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此次过程中短时强降水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一次典型的梅雨锋对流性暴雨,贝加尔湖宽广的高空槽及副高和大陆高压的稳定维持是引发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背景条件。高空槽、西南涡、地面β中尺度气旋的维持和加强为大暴雨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水汽条件。(2)此次暴雨过程低层辐合明显、高层辐散显著、中层上升运动强盛,非常有利于低层中尺度涡旋的发生发展。(3)短时强降水发生于边界层辐合由弱变强且趋于最强的时段内,超低空风速的显著增大对暴雨有着重要作用,边界层的垂直风切变和700 h Pa的干侵入增强了层结的不稳定性。强降水发生时低层锋生明显加强,锋生函数最强中心的位置与大暴雨区基本一致。(4)短时强降水发生于α尺度对流云团团状中心和皖江西部特殊喇叭口地形处,且位于地面β中尺度气旋右侧南风气流中。(5)强度弱、底部低、平均切变值小的中γ尺度气旋使低质心、移动缓慢的对流风暴更具组织性,持续时间明显增加,更易产生短时强降水。
魏葳蒋丽陈晓伟蔡磊唐娟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中尺度分析
马鞍山1521号台风杜鹃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资料和fnl 1°×1°再分析资料,对201521号台风'杜鹃'登陆后物理量场的演变和暴雨强度及落区的关系进行诊断分析,试图找出引发暴雨的原因,为今后马鞍山市台风暴雨落区诊断提供参考。对马鞍山市...
高蕾陈晓伟魏葳
关键词:杜鹃台风暴雨
文献传递
基于CIMISS的“96121”自动修改方案
安徽省公共服务中心于2016年4-5月完成安徽省应急气象电话服务系统建设,将市县“96121”由省公共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市县可通过网页或FTP上传文本形式修改本市县“96121”.CIMISS系统为国、省、地、县各级应用...
陈晓伟魏葳陈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