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引流
  • 2篇引流术
  • 2篇脑出血
  • 2篇出血
  • 1篇导板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缺损
  • 1篇破入脑室
  • 1篇丘脑
  • 1篇丘脑出血
  • 1篇丘脑出血破入...
  • 1篇缺损
  • 1篇转归
  • 1篇外引流
  • 1篇外引流术
  • 1篇临床转归
  • 1篇脑出血破入脑...
  • 1篇脑室
  • 1篇脑室外引流
  • 1篇脑室外引流术

机构

  • 2篇江西省萍乡市...

作者

  • 2篇胡稻
  • 2篇胡斌
  • 1篇谭兴萍
  • 1篇游涛
  • 1篇毛云飞
  • 1篇刘先波

传媒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3D导板在高血压性脑出血软通道微创穿刺抽吸引流术中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3D导板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软通道微创穿刺抽吸引流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3D导板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随访至术后8周。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8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统计两组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清NSE、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两组血清NSE、S100-β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血清NSE、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6,P=0.311)。结论3D导板在HICH软通道微创穿刺抽吸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曾多漆琼瑶叶世阳胡斌刘传金胡稻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
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比较脑室外引流术和传统开颅手术对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室外引流术和传统开颅手术的相关参数,以及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行两种不同术式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转归情况。结果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较,脑室外引流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留置引流管时间相对较长(P<0.05),清除颅内血肿效果稍差(P<0.05),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再出血率和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临床转归较好(GOS=4、5,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疾病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患者经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转归。
胡稻游涛刘先波谭兴萍胡斌毛云飞
关键词:丘脑出血脑室外引流临床转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