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晶婷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修复体
  • 1篇修复学
  • 1篇虚拟仿真技术
  • 1篇循环加载
  • 1篇医师
  • 1篇医师规范化培...
  • 1篇粘接
  • 1篇粘接剂
  • 1篇上颌
  • 1篇上颌磨牙
  • 1篇破坏模式
  • 1篇全瓷
  • 1篇全瓷材料
  • 1篇住院医师
  • 1篇住院医师规范...
  • 1篇桩核
  • 1篇桩核修复
  • 1篇微渗漏
  • 1篇临床教学
  • 1篇磨牙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张晶婷
  • 2篇朱智敏
  • 1篇吴小红
  • 1篇邱燕
  • 1篇郭玲
  • 1篇陈晨峰
  • 1篇许丽霞

传媒

  • 2篇国际口腔医学...
  • 1篇激光杂志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粘接剂对冠修复体循环加载后边缘微渗漏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通过对4种粘接材料粘接后的全冠修复体进行循环加载和温度循环实验,模拟口腔环境对材料粘接效果的影响,测试其冠边缘微渗漏的程度,评价循环加载和温度循环后不同粘接材料对全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颗正畸拔除的新鲜前磨牙,随机分成4组,使用平行研磨仪进行标准烤瓷冠牙体预备,制作金属底层冠,分别用4种粘接系统粘接全冠。所有样本经过30万次循环加载,5000次5℃和55℃的温度循环实验。染色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金属冠边缘微渗漏的情况,记录观测结果。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统计分析,循环加载、温度循环实验后4组样本各组间比较显示,复合树脂粘接剂组的微渗漏小于其他各组,而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各组粘接系统的粘接界面均可见微渗漏。循环加载和温度循环后,聚羧酸锌黏固剂、玻璃离子黏固剂、磷酸锌黏固剂粘接的全冠微渗漏程度较高,复合树脂粘接剂的微渗漏程度最低。这就提示,模拟全冠在临床使用一段时间后,复合树脂粘接剂受口腔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小,冠边缘微渗漏程度最小。
郭玲张晶婷陈晨峰朱智敏
关键词:微渗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以口腔修复学专业为例被引量:7
2021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均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口腔修复学是一门高度实践性学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口腔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毕业生的质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口腔修复专业及学生的特点,在口腔修复专业住培医师临床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改革,力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邱燕吴小红张晶婷
关键词:口腔修复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虚拟仿真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数字椅旁全瓷修复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数字椅旁全瓷修复系统(CERECCAD/CAM)作为一种快捷美观的修复方式,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本文就数字椅旁全瓷修复系统的发展现状、配套材料以及临床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张晶婷朱智敏
关键词:全瓷材料
上颌磨牙不同桩核修复方式下的抗折强度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体外试验的方法,对比观察较大缺损的上颌磨牙采用不同增强方式修复后的抗折强度和破坏模式。方法:18颗上颌离体磨牙按配伍组设计分为3个组,每组的桩核增强修复方式不同。试件在完成增强修复的基础上做金属底层冠修复。进行强度测试,记录试件断裂时的力值以及试件破坏的模式。结果:不同修复方式的牙体抗折强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破坏模式主要为可修复性折裂。结论:本试验中各种修复后的牙其强度和破坏模式均可满足临床要求。
张晶婷许丽霞
关键词:桩核修复抗折强度破坏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