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4篇源性
  • 4篇梗死
  • 3篇隐源性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卒中恢复期
  • 3篇康复
  • 2篇血管
  • 2篇血性
  • 2篇日常生活自理
  • 2篇日常生活自理...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生活自理
  • 2篇生活自理能力
  • 2篇自理
  • 2篇自理能力
  • 2篇卒中患者
  • 2篇未闭

机构

  • 9篇中国康复研究...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黄岳
  • 5篇马欣
  • 5篇何静杰
  • 5篇刘丽旭
  • 4篇山磊
  • 4篇崔利华
  • 4篇杨宇琦
  • 4篇高飞
  • 4篇杨凌宇
  • 3篇刘平
  • 2篇华扬
  • 2篇胡雪艳
  • 2篇郭鸣
  • 2篇吴小莉
  • 2篇吴晓莉
  • 1篇杨远滨
  • 1篇刘平
  • 1篇李晓新
  • 1篇刚婷婷
  • 1篇胡雪岩

传媒

  • 3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继发于肾病综合征的青年卒中一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者男,28岁。冈“有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利,双下肢水肿3d余”于2012年2月23日以“脑梗死”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入院前4d晚间,患者劳累后,于安静状态下自觉右下肢持续性麻木。次日晨起后进展为有上、下肢无力,伴麻木、言语障碍并逐渐加重,同时“5现双下肢水肿。
黄岳马欣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脑梗死青年高凝状态
卒中后听觉失认的1例报告被引量:5
2017年
1病例资料 患者吴某,男性,49岁,大学学历,主因“言语理解不能、交流闲难1月”于2015年8月19日入我院。2015年7月19日患者突发口齿不清,言语含糊,反应迟钝。外院头颅MRI确诊“左侧颞顶枕新发脑梗死”,收入院,按“脑梗死”抗血小板及活血化瘀治疗。7月24甘患者突发意识不清倒地,左侧肢体不能活动,复查头颅MRI示“右侧颞枕顶叶交界区新发梗死,累及侧脑室旁、基底核,左侧颞顶枕叶多发出血性梗死”,诊断为“心源性脑栓塞伴渗血,心律失常,房颤”,改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吴晓莉杨宇琦刘平高飞黄岳杨凌宇何静杰刘丽旭
关键词:卒中后头颅MRI听觉心源性脑栓塞出血性梗死低分子肝素
痉挛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ADL能力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动态观察肢体痉挛对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2013年3月-2014年6月本科住院患者584例,分别在病程1、3及6个月时行痉挛MAS评定、NIHSS评定及ADL评定患者的肌张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病程1、3及6个月时,无痉挛与有痉挛患者、轻度痉挛与中重度痉挛患者NIHSS评分、Ba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痉挛对脑卒中患者病程1、3及6个月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负面影响,痉挛越重,神经功能及ADL能力越差。
杨宇琦何静杰崔利华刘丽旭山磊胡雪岩杨凌宇刘平吴小莉高飞黄岳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肺癌的颅内外动静脉系统多发损害1例报道
2012年
目的分析肺癌颅内外动静脉系统多发损害的病因。方法结合文献分析1例肺癌所致颅内外动静脉系统多发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特征。结果肺癌可通过引起血液高凝状态、抗凝系统异常及血管壁损伤等途径导致动静脉系统多发损害,从而出现脑梗死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临床表现。结论肺癌继发易栓状态是颅内外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黄岳马欣
关键词:肺癌脑动脉静脉血栓病因
隐源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与卵圆孔未闭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价隐源性缺血性脑血管病(CICVD)患者复发脑缺血事件与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相关性,探讨PFO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70岁CICVD患者,将其中完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按其结果分为PFO组和非PFO组,通过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脑缺血事件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共91例(PFO组57例,非PFO组34例),随访695(506,1142)d。PFO组患者随访15个月时脑缺血复发率较非PFO组明显增高[24.5%(12/49)与6.9%(2/29),X^2=4.391,P=0.036]。累计复发危险度曲线显示,PFO组患者的脑缺血事件复发风险较非PFO组明显增高(P=0.044),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提示,伴有PFO是CICVD患者复发脑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OR=4.159,95%C11.178~14.689,P=0.027)。结论PFO的存在增加了CICVD患者复发脑缺血性事件的风险,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响因素。
黄岳马欣郭鸣华扬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复发卵圆孔未闭
伴有卵圆孔未闭的隐源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并发卵圆孔未闭(PVO)的隐源性缺血性脑血管病(CICVD)患者伴随危险因素情况,探讨常见危险因素与PFO在脑缺血发生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08年1月~2011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70岁CICVD患者,将其中完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分为PFO组和非PFO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其与PFO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共102例,其中PFO组61例(59.80%),非PFO组41例(40.20%)。PFO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家族史阳性者所占比例(31.1%)高于非PFO组(9.8%)(P=0.011)。两组其他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阳性家族史与CICVD患者伴有PFO具有相关性(严0.251,P=0.011)。结论CICVD并发PFO比例较高,PFO的存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家族史具有相关性。
黄岳马欣华扬郭鸣
关键词:脑梗死脑血管病卵圆孔未闭隐源性
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对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对卒中偏瘫住院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方法依据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置)的程序来实施品管圈步骤。结果护士对卒中偏瘫住院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提高至86%,超过了预计目标值74.7%;圈员自身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专业知识、团队凝聚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工作热情及活动参与度、运用QCC能力均有明显提升;患者对康复相关知识宣教内容的满意度评分有所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中具有促进作用,运用品管圈活动,有助于落实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标准化和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刚婷婷常红李晓新张珊珊梁宝娟郭晶杨远滨黄岳
关键词:卒中品管圈活动良肢位摆放住院患者
探讨痉挛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
目的动态观察肢体痉挛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观察2013年3月-2014年6月我科住院病人584例,分别在病程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行痉挛MAS评定、NIHSS评定及ADL评定患者的肌张力、神经功能及...
杨宇琦崔利华何静杰刘丽旭山磊胡雪艳杨凌宇刘平高飞吴小莉黄岳
文献传递
脑卒中恢复期日间过度嗜睡康复1例报道被引量:1
2015年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1岁,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5月余"以"脑出血恢复期"收入院。5月余前活动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上肢不能持物,不能保持坐位,无明显头痛、呕吐及肢体抽搐,伴有二便失禁。送至当地医院,测血压200/140mm Hg。头CT检查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120ml,
杨宇琦崔利华山磊刘丽旭何静杰杨凌宇胡雪艳刘平吴晓莉高飞黄岳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
隐源性脑梗死的定义及其判定方法的更新和意义被引量:20
2011年
近年来,随着流行病学、影像学技术、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手段的发展,人们对缺血性卒中病因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仍有14.5%~18%的患者采用常规检查也难以发现其病因,被称作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或隐源性脑梗死(cryptogenic cerebral infarction,CCI).
黄岳马欣
关键词:卒中脑梗死隐源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