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
- 作品数:24 被引量:161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中的应用
- 崔世红职云晓张凯张林东
- 磁共振检查对超声诊断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阴性患者的诊断价值
- 赵鑫张凯肖宜昌
- 谷赖胰岛素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和老年医学科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的T_2DM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次健康宣教,并给予饮食及运动控制,监测每日空腹、三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谷赖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治疗12周后空腹、三餐后2h血糖、HbA_(1c)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治疗满意度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空腹和三餐后2h血糖及HbA_(1c)均无统计学差异;(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两组的空腹和三餐后2h血糖及HbA_(1c)上均有显著下降(P<0.0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早餐后2h血糖的控制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空腹、中晚餐后2h血糖及HbA_(1c)两组间无差异;(4)治疗期间,试验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T_2DM患者时,谷赖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及治疗满意度,在控制早餐后血糖方面谷赖胰岛素更有优势,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 史晓阳汪艳芳杨俊朋黄改荣袁慧娟张凯
- 关键词:门冬胰岛素老年2型糖尿病
- 门冬胰岛素联合不同基础胰岛素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并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08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116例)。对照组接受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观察组接受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孕期体质量、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分娩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胰岛素用量少,血糖达标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分娩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达标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 张凯史晓阳郭迎迎苏丹赵予颍任琛琛
- 关键词:妊娠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 非糖尿病患者妇科手术后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DM)患者妇科手术后并发应激性高血糖(SIH)的危险因素,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525例非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SIH组和N组(血糖正常),分析术后合并SIH的危险因素。结果525例患者中,156例(29.7%)术后出现SIH,纳入SIH组,余369例(70.29%)纳入N组。两组患者年龄、DM家族史、手术时间及病变性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H组入院时空腔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高于N组(P<0.05),两组体质量指数(BMI)和手术方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60岁(OR=6.993,95%CI 2.962~16.506)、FBG≥6.10 mmol·L^-1(OR=96.037,95%CI 40.944~225.262)、HbA1c≥6.0%(OR=15.279,95%CI 7.147~32.666)、肿瘤性质为恶性(OR=2.317,95%CI 3.800~27.081)是患者合并SIH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非DM患者妇科手术后易合并SIH,对于年龄≥60岁、入院时FBG≥6.10 mmol·L^-1、HbA1c≥6.0%及恶性肿瘤患者,应加强术后血糖监测,筛查SIH并及时处理。
- 张凯史晓阳任琛琛边蓉蓉杨立
- 关键词:应激性高血糖妇科手术
- 逆向开口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方式临床应用
- 2022年
- 目的评价不同操作方式在逆向开口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8月共892例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子宫动脉逆向开口。23例均为单侧子宫动脉逆向开口,左侧9例,右侧14例。根据不同超选择性插管方式分为A、B、C 3组,A组10例患者所用微导管头端经塑形,B组5例微导管成襻,C组8例猪尾导管头端经修剪自制。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比3组成功插管所用时长。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超选择插管至目标血管内。A组插管用时11~60 min,中位用时18.5 min;B组用时4~15 min,中位用时9.0 min;C组用时2~6 min,中位用时3.5 min。3种插管方式所用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子宫动脉逆向开口插管困难,采用微导管头端经塑形、微导管成襻及修剪猪尾导管头端方式可成功插管。猪尾导管头端修剪后更易于钩取子宫动脉,配合微导管可做到快速超选择性插管至子宫动脉内。
- 张凯赵鑫陆林张文哲任红瑞牛广颖刘香婷
- 关键词: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
- 全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观察全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情况,分析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因素,旨在指导全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期风险评估与干预。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完成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20例,设计一般资料填写表,仔细查阅患者相关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基线资料情况,全部患者术后均接受胃肠功能评估,记录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情况,纳入全部可能的影响因素,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全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因素。结果34例患者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为28.33%;经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手术时间(长)、CO2气腹压力(高)、术后24 h白细胞计数(高)、血钾水平(低)是全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有胃肠功能紊乱风险,可能受手术时间、CO2气腹压力、术后24 h白细胞计数、血钾水平等因素影响,临床应重视有上述胃肠功能紊乱风险因素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早期干预,或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胃肠功能紊乱。
- 张凯杨立边蓉蓉郭迎迎任琛琛史晓阳
-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胃肠功能紊乱CO2气腹压力白细胞计数
- 输卵管积水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结局影响因素及残存积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因输卵管积水行介入栓塞术且行IVF-ET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中积水处最宽径与盆腔横径比值量化积水指数,记录患者移植时年龄、体重指数(BMI)、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抗缪勒管激素(AMH)、移植时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个数、胚胎类型、输卵管积水位置等数据,随访至栓塞术后首次移植临床妊娠结局。采用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妊娠结局间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和约登指数计算积水指数截断值。结果65例患者中临床妊娠率为63.1%(41/65),其中于栓塞前已行胚胎移植且未成功的45例患者栓塞术后临床妊娠率为62.2%(28/45)。数据分析表明IVF-ET临床妊娠结局与年龄、BMI、FSH、LH、E2、AMH、移植时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个数、胚胎类型以及输卵管积水位置无相关性(P>0.05),与输卵管积水指数存在相关性(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积水指数可以作为妊娠结局的预测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825,约登指数分析结果显示积水指数的最优截断值为12.925%。结论输卵管积水行介入栓塞治疗可提高IVF-ET临床妊娠率,但当患者当积水指数较大时对IVF-ET临床妊娠产生不利影响,在移植之前应对输卵管积水进行进一步抽吸处理。
- 张凯程志伟乔洪武职云晓赵鑫管一春陆林刘香婷牛广颖王亚萍
- 关键词:输卵管积水介入栓塞影响因素
- 不同血栓风险评估模型预测经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比较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比较新型G-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与Rogers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经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TCRM)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TCRM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n=35)和无DVT组(n=4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行TCRM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采用新型G-Caprini和Rogers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2组患者术后发生DVT的风险进行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新型G-Caprini和Rogers血栓风险评估模型预测患者行TCRM后发生DVT的价值。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与子宫肌瘤患者行TCRM后发生DVT无关(P>0.05),合并肺部疾病、卧床时间、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DVT或肺栓塞病史、恶性肿瘤病史与子宫肌瘤患者行TCRM后发生DVT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肺部疾病、卧床时间、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DVT或肺栓塞病史、恶性肿瘤病史是子宫肌瘤患者行TCRM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新型G-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中DVT组患者累计血栓风险评分显著高于无DVT组患者(P<0.05);82.86%的DVT患者被归为高风险,15.56%的无DVT患者被归为高风险,DVT患者被归为高风险的比率显著高于无DVT患者(χ^(2)=7.385,P<0.05)。Rogers血栓风险评估模型中DVT组患者累计风险评分显著高于无DVT组患者(P<0.05);60.00%的DVT患者被归为高风险,33.33%的无DVT患者被归为高风险,DVT患者被归为高风险的比率显著高于无DVT患者(χ^(2)=5.321,P<0.05)。80例患者中,36例被新型G-Caprinis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估为高风险人群,44例被评估为非高风险人群;36例被评估为高风险人群的患者中有29例发生DVT,44例评估为非高风险人群的患者中有37例未发生DVT,评估准确率为82.50%(66/80)。80例患者中,36例被Rogers血栓�
- 刘秋瑾张凯刘红杰邵勇
- 关键词:子宫肌瘤深静脉血栓形成
-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断裂残端滑入体内一例被引量:2
- 2021年
- 本文报告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断裂残端滑入体内后,经多学科合作,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引导下行血管内异物取出术,顺利取出导管。患儿术后第2天超声检查见股静脉穿刺处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本文旨在提高医务人员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应急处理水平,进一步强化静脉治疗的多学科协作机制。
- 王锟徐发林吴娟张凯赵天宇
- 关键词:导管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