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文

作品数:24 被引量:19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土地利用
  • 5篇河西走廊
  • 4篇农村
  • 4篇农村居民
  • 4篇农村居民点
  • 4篇居民点
  • 4篇耕地
  • 4篇村居
  • 4篇村民
  • 3篇农地
  • 3篇农地规模
  • 3篇农地规模经营
  • 3篇农地流转
  • 3篇农田
  • 3篇结构方程模型
  • 3篇空间自相关
  • 3篇耕地质量
  • 3篇规模经营
  • 2篇适宜性
  • 2篇土体构型

机构

  • 1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1篇国土资源部
  • 9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1篇宋文
  • 13篇吴克宁
  • 7篇陈英
  • 5篇宋恒飞
  • 4篇刘霈珈
  • 4篇李晨曦
  • 3篇高翔宇
  • 3篇刘浩然
  • 2篇白志远
  • 2篇高星
  • 2篇裴婷婷
  • 2篇张敏
  • 2篇李婷
  • 1篇张文斌
  • 1篇李俐
  • 1篇路婕
  • 1篇赵华甫
  • 1篇刘义
  • 1篇马婷婷
  • 1篇何翔宇

传媒

  • 4篇江西农业大学...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年份

  • 2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村民关联与农地规模经营的关系研究 ——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为例
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体制改革,之后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行了农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地经营的模式。从农地经营规模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土地承包中过分要求的耕地质量平均化,承包后农户的...
宋文
关键词:农地流转农地规模经营结构方程模型河西走廊
文献传递
基于温室育秧的水稻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修正——以黑龙江省富锦市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的真实性。使用逐级订正模型先后从播种日期、插秧日期、育秧期间水稻所处气温、气候数据4个方面对富锦市水稻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进行修正,并对修正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的农用地分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原插秧日期并不符合水稻生长的客观规律,接下来的农用地分等工作应该对水稻的播种日期、插秧日期进行修正更新;温室育秧技术通过提前水稻播种日期、插秧日期并增加育秧期间水稻所需积温,从而提高水稻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温室育秧技术和气候变化均使水稻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增加,但温室育秧技术对富锦市水稻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影响程度较大。
胡琴吴克宁刘浩然宋文李晨曦宋恒飞高星
关键词:农用地分等温室育秧水稻
河西走廊地区村民关联空间格局差异性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为深入研究村民关联空间格局的差异性,利用河西走廊15个县(市、区)的调查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测算村民关联的水平,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测评村民关联的空间格局与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地区村民关联水平普遍较低,空间格局差异明显,存在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2)河西走廊村民关联具有"点-带-团"状结构特征。村民关联水平较高的县级单元主要处于石羊河流域,形成了分值较高的聚集"点";村民关联较低的疏勒河流域的敦煌市、玉门市、瓜州县形成了低值分布"带";张掖市、酒泉市所辖县形成了村民关联低值"团"。剖析村民关联空间格局的内在机理,为促进不同区域农地制度有效合理变革进而提高农地利用效率,提出保护农地权益的合理化建议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
刘洋陈英张玉娇宋文
关键词:ESDA河西走廊
基于潜力模型的城市公路网络可达性及经济联系分析--以唐山市为例被引量:13
2017年
通过城市中心职能强度指数分析,应用和改进潜力模型对唐山市各区、县、市及经济开发区的可达性进行综合测算和空间差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唐山市市域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强度分布不均;城市圈层状空间分布结构正在形成。文章基于城市可达性和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差异特征,揭示了唐山市区域空间和交通网络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解释了城市经济水平、发展模式以及地理区位对可达性空间差异的作用。
李晨曦吴克宁高星宋文高翔宇
关键词:经济联系可达性
基于脱钩分析方法的能源足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河南省1978~2012年能源足迹,选取修正后的人均GDP和能源足迹作为分析指标,利用脱钩分析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能源足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1978~2012年能源足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历了扩张负脱钩、扩张链接、弱脱钩、弱强脱钩状态这4种状态,总体呈现"扩张链接-弱脱钩-弱强脱钩"的可持续变化趋势;根据脱钩弹性曲线变化趋势将研究期划分为4个阶段,即发展初期(1978~1991年)、工业化初期阶段(1992~1996年)、发展缓滞期(1997~2002年)、工业化中期阶段(2003~2012年),各个阶段脱钩状态的变化都有各自的原因;研究结果及产生脱钩的原因与河南省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对河南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贾首杰陈英刘义宋文王道骏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能源足迹经济发展脱钩分析
河西走廊村民关联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为深入研究村民关联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利用河西走廊15个县(市、区)的调查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测算村民关联的水平,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测评村民关联的空间格局与区域差异,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村民关联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河西走廊地区村民关联水平普遍较低,空间格局差异明显,存在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2)河西走廊村民关联具有"点—带—团"状结构特征。村民关联水平较高的县级单元主要处于石羊河流域,形成了分值较高的聚集"点";村民关联较低的疏勒河流域的敦煌市、玉门市、瓜州县形成了低值分布"带";张掖市、酒泉市所辖县形成了村民关联低值"团"。(3)村内因子和村间因子与村民关联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村内影响因子的回归系数在空间上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而村间因子形成了河西走廊东部和西部的高值聚集中心,呈现出空间地域上"两头高中间低"的"哑铃"结构。剖析村民关联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的内在机理,为促进农地制度有效合理变革进而提高农地利用效率,提出保护农地权益的合理化建议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
刘洋陈英张玉娇宋文
关键词:影响因素河西走廊
基于探地雷达的潮土区土体构型探测试验研究
宋文吴克宁赵瑞
基于村域耕地质量均匀度的高标农田建设时序分区被引量:23
2017年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实现耕地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的重要手段。为探究方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决策及实施的以行政村为决策单元的耕地质量评价和建设分区方法,该文以曲周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为例,构建基于区域最优耕地质量水平的村域耕地质量均匀度评价模型并基于新的耕地质量观从地力质量、工程质量、空间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和美学质量5个方面构建村域耕地质量均匀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各指标分级赋值、加权求和计算村域耕地质量均匀度,分析区域耕地质量差异及障碍因素指标限制性,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分区。结果显示:项目区各行政村耕地质量均匀度值处于7.03~22.40之间,行政村之间差异明显;项目区限制性较强的障碍因素多为中等和低改造难度指标,局部存在高改造难度指标。将项目区划分为重点建设区(710.11 hm^2)、次级建设区(2 199.04 hm^2)、一般建设区(975.47hm^2)和有条件建设区(1101.07 hm^2)4部分,建设难度由易到难;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可以满足对村域耕地质量的评价和障碍因素诊断,可方便后续建设决策,该研究可以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践作参考,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宋文吴克宁张敏李婷刘霈珈
关键词:土地利用高标准基本农田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县域生态红线划定与产业布局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河南省淅川县为例,结合以往专家学者相关研究和实地考察,综合考虑了生态系统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因子,运用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划定了淅川县整体的产业布局,将其分为生态红线区、生态黄线区和可开发利用区3个区域。淅川县生态红线区占整个区域的27.67%,该区域禁止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生态黄线区占整个区域的51.85%,(该区域要有目的和条件的限制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开发活动的进行);可开发利用区占整个区域的20.48%,是产业区选址首先考虑的区域。生态红线划定与产业布局研究是小区域范围内维护生态平衡稳定,正确引导产业布局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的生态红线是"禁区",禁止一切有损生态环境的开发活动,划分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淅川县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制约,可以为淅川县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赵瑞吴克宁宋文宋恒飞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潮土区农田土体构型层次的探地雷达无损探测试验被引量:9
2018年
为探究探地雷达对自然土壤土体构型进行快速无损探测的可行性,该文首先利用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Gpr Max2D软件模拟4种具有不同介电特性差异的土壤层次的土体模型,识别雷达电磁波在具有不同土壤介电特性差异的土壤层次中传播时反射波振幅和相位的客观变化规律;然后于2016年在位于黄淮海平原潮土区的河北省曲周县选择夹黏型和底漏型2种土壤层次较明显的农田土体构型进行GPR探测试验,并挖掘土壤剖面,通过雷达图像处理软件和MATLAB编程处理雷达图像并提取波形数据,根据模拟获取的规律进行土壤层次识别,对比探测层厚与实际剖面层厚。研究结果显示,雷达电磁波在不同介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两侧介电特性差异越大,反射波振幅越大;上层介质介电常数小于下层会发生正反射,反之发生负反射;实测波形比模拟波形杂乱;通过电磁波振幅和相位变化识别层次界面清晰的夹黏型土体构型中较厚层次的厚度的相对误差(<9%)要小于识别层次界面不清晰的底漏型土体构型各层厚度的相对误差(>9%);可识别的层次界面反射系数均大于0.02,两侧土壤具有较大介电特性差异;通过客观判读依据可以判别农田潮土的层次结构,但层次界面的整齐清晰程度、界面两侧介电特性差异程度和相邻层次的厚度大小影响着探地雷达探测效果。该文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实现土体构型这一重要耕地质量指标的快速监测提供借鉴。
宋文张敏吴克宁李俐赵华甫李俊颖
关键词:土体构型耕地质量正演模拟黄淮海平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