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培远

作品数:12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海珠区科技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造影
  • 5篇三维重建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冠脉
  • 4篇病变
  • 3篇动脉造影
  • 3篇介入
  • 3篇冠状动脉造影
  • 2篇单支病变
  • 2篇心病
  • 2篇血栓
  • 2篇介入治疗
  • 2篇冠脉造影
  • 2篇冠心病
  • 2篇分叉病变
  • 1篇低钠
  • 1篇低钠血症
  • 1篇定量冠状动脉...

机构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郝培远
  • 7篇陈爱华
  • 7篇宋旭东
  • 4篇魏向龙
  • 4篇高传玉
  • 4篇周珊珊
  • 3篇何非
  • 3篇李牧蔚
  • 2篇李志樑
  • 2篇齐大屯
  • 1篇黄铮
  • 1篇张优
  • 1篇蔡德鸿
  • 1篇严全能
  • 1篇王宪沛
  • 1篇郭敬宾
  • 1篇袁义强
  • 1篇胡大一
  • 1篇饶立新
  • 1篇赵洛沙

传媒

  • 3篇中华高血压杂...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海珠区中老年人群不同血糖水平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广州市海珠区社区居民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冠心病(CH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血糖早期干预及CHD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样抽取该地区45岁以上社区居民1800人,以空腹指尖血糖≥5.6 mmol/L为初筛标准,对符合条件的择期进一步以问卷调查、抽血化验及体格检查等方法收集资料,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血糖组、糖尿病前期组、糖尿病组3组。比较各组CHD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应用Framingham CHD预测模型预测10年内CHD发病风险。结果 (1)海珠区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前期组患病率为11.00%,糖尿病组发病率为7.56%。(2)糖尿病前期组与糖尿病组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但糖尿病前期组与糖尿病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糖尿病前期组与糖尿病组的CHD 10年风险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患者人群的CHD 10年危险度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者,但两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异常与CHD关系密切,早期控制血糖对防治CHD具有积极意义。
李强陈爱华宋旭东严全能郭敬宾郝培远周珊珊蔡德鸿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冠心病
冠脉造影单支病变靶血管最佳投照角度与介入角度的分析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以临床单支病变靶血管冠脉介入的角度为参照,对冠脉造影三维定量分析软件快速生成靶血管最佳投照角度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随机抽取2009-05-2009-11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65处靶病变中血管段的影像资料,纳入62处为研究对象(有3例右冠造影因仅有单幅投照无法实现三维重建而排除)。从靶病变两个视图的投照影像中重建出三维靶血管并生成对靶血管有最少短缩或延长率的最佳投照角度。然后由两名有经验的术者以介入治疗时使用的投照角度为参照,评价三维重建生成的最佳投照角度的相对优越性,评价结果量化为从-2至2等5个评分等级。并对最佳投照角度和介入角度的短缩率及靶血管生成最佳投照度所需投照次数(等于实现三维重建的投照次数)和介入时发现较理想的投照角度的所需次数进行对比。结果成功实现62例靶血管三维重建,三维重建可实现率为100%,三维重建后自动生成的最佳投照角度评分高于实际介入使用的投照角度(最佳角度平均评分1.41±0.62,P<0.01),靶血管在最佳投照角度下的二维长度短缩率明显小于介入采用投照角度的短缩率(2.35±2.10比9.27±7.82,P<0.01),并能明显减少靶血管投照角度次数(2.08±0.27比2.50±0.65,P<0.01)。结论 Medis3D系统能准确且快速地生成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佳投照角度,最佳投照角度有较少的短缩率,并能减少靶血管所需的X线投照次数。
陈爱华郝培远周珊珊宋旭东魏向龙何非李志樑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三维重建
从高血压病的发病人群及机理看舒张期高血压的治疗
目的探讨舒张期高血压病的合理化治疗。方法通过对舒张期高血压病发病人群回顾性研究及高血压发病机理的探讨,提出舒张期高血压的合理化治疗方案。结果舒张期高血压发病人群以中青年及白领人群居多,表现为高动力循环型,此类患者肾素水平...
郝培远
文献传递
三维、二维定量冠脉X射线造影与目测对靶病变血管的评估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比研究三维定量冠状动脉造影(3D QCA)、二维定量冠状动脉造影(2D QCA)与目测法在评估冠脉X射线造影靶病变血管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随机抽取2009年5月~2009年11月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行介入治疗的60位患者65处靶病变血管段的影像资料。分析比较Medis 3D QCA、西门子2D QCA、专家目测对靶病变管腔面积狭窄率、病变血管长度、参考血管直径的测量值,分析比较3D QCA、2DQCA的直径狭窄率测量值。结果冠脉X射线造影三维定量分析、二维定量分析、目测定量分析在成功三维重建62处(3例因靶血管少一个投照体位无法实现三维重建)靶病变中最窄处管腔面积狭窄率(%)(73.87±8.98 vs 79.10±8.06 vs 83.53±8.19,P<0.001)、长度(mm)(28.95±17.31 vs 26.20±16.04vs 27.21±16.58,P<0.001)、参考血管直径(mm)(2.67±0.29 vs 2.64±0.26 vs 2.76±0.29,P<0.001)有显著性差异,三维与二维对靶血管病变最窄处直径狭窄率(%)(54.21±9.48 vs 57.84±10.17,P=0.016)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Medis 3D QCA对冠状动脉造影能成功实现三维重建,与专家目测和二维定量分析相比,三维定量分析系统能够恢复三维血管形态从而更准确地分析冠状动脉病变。
郝培远陈爱华宋旭东魏向龙周珊珊何非涂圣贤
关键词:三维重建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目测法X射线
危重心衰稀释性低钠血症的机制及治疗策略被引量:8
2012年
长期和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经常有不同程度的水钠潴留症状,因慢性心衰导致神经一内分泌系统和肾脏水调节功能低下引起的稀释性低钠血症,既是心衰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比较难处理的临床问题。
郝培远宋旭东陈爱华
关键词:稀释性低钠血症慢性心衰危重水钠潴留内分泌系统预后不良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中心临床试验分析被引量:45
2016年
目的 评价瑞替普酶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河南省73家医院参加本临床试验,1 22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符合入排标准入选,接受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其中男性1 014例(82.7%),女性212例(17.3%),年龄59.0(51.0,66.0)岁,溶栓后通过监测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及心律变化判断溶栓再通率,并观察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出血事件采用全球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策略(GUSTO)分级.同时对发病距溶栓不同时间段(≤6 h和6~12 h)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瑞替普酶溶栓后120 min血管再通率为89.3%(1 089/1 219),平均再通时间为(59.96±26.86) min.发病距溶栓时间≤6h组的再通率90.3%(988/1 094)高于6~12h组的80.8%(101/125,P=0.001);但两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2.6%(28/1 094)和0.8%(1/125),出血率分别为5.9% (64/1 094)和5.6%(7/1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溶栓后住院期间总病死率为2.4%(29/1 219),血管未开通者的病死率为10.8%(14/130),高于再通者的1.4%(15/1 089,P<0.001);溶栓后住院期间出血总发生率为5.8%(71/1 219),GUSTO分级严重出血3例(0.2%),均为脑出血,其中2例死亡.结论 瑞替普酶具有较高的梗死血管再通率及较低的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刘馨允张优李牧蔚王宪沛齐大屯郝培远张华程倩倩赵洛沙高传玉胡大一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栓溶解疗法
冠状动脉三维重建各血管段最佳投照角度的分布规律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三维重建定量分析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主支不同血管段(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近、中、远段,左主干,左回旋支近、远段)最佳投照角度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0-10-2011-05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河南心血管病医院内科(年造影均≥1500例,介入≥80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76例患者共185段靶血管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三维重建分析,最终纳入183段(排除因左回旋支近段起始处被严重遮挡1段,因左回旋支近段闭塞1段)。从靶病变2个视图的投照影像中重建出三维靶血管并生成对靶血管有最少短缩或延长率的最佳投照角度。对主支不同血管投照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常规投照角度比较,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近、中、远段,左主干最佳投照角度短缩率降低,而左回旋支近、远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冠状动脉近、中、远段三维最佳投照角度(°)分别为右前斜位+足位:(-12.3±22.3)+(15.7±11.5)、(-8.9±27.7)+(18.1±19.1)、(-21.8±24.7)+(-20.0±21.4);左前降支近、中、远段为(35.6±11.4)+(-5.3±23.1)、(27.1±9.3)+(-26.0±31.3)、(-3.5±23.1)+(-20.2±11.0);左主干为(5.7±19.6)+(3.9±22.5);左回旋支近、远段为(-25.8±22.1)+(22.5±18.1)、(-1.2±25.3)+(13.2±13.8)。结论冠状动脉三维重建系统能成功实现对左主干和三条主支血管不同血管段的三维重建,采用三维定量分析方法模拟计算不同血管段的最佳投照角度规律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郝培远高传玉陈爱华宋旭东李志樑袁义强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三维重建
基于三维定量分析对可获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和分叉介入角度的研究
2017年
目的评估可获得最佳投照角度的临床价值,用三维定量分析的方法评估可获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和临床分叉介入角度的差异性。方法该回顾性研究共纳入76例患者85个分叉病变,其中53例接受了介入治疗。采用新型经验证的三维定量分析软件计算可获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计算可获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和介入角度靶血管主支、边支短缩率,2位经验丰富的心脏介入医生以实际介入角度为参照对可获得投照角度的优越性予以评价,评价结果量化为-2~2共5个等级,同时对最常见的分叉病变的可获得最佳投照角度和介入角度的分布特征给予分析。结果可获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与介入分叉角度相比,无论主支还是边支均有更少的短缩率[分别为(4.84±3.08)%比(12.55±7.00)%,(5.80±3.10)%比(12.59±7.04)%,均P<0.001]。可获得分叉病变最佳投照角度优于实际介入投照角度。可获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相对分散,而实际分叉介入角度相对集中,47.2%可获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不同于解剖意义分叉最佳投照角度。结论可获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主支、边支短缩率均小于实际介入角度,约一半的可获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不同于解剖意义上最佳投照角度,当解剖意义上最佳投照角度无法达到时,可获得最佳投照角度可作为第2最佳选择。
郝培远高传玉李牧蔚陈爱华齐大屯袁义强
关键词:三维重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一种从冠状动脉X线造影生成最佳投照角度的新方法被引量:2
2011年
虽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最主要的方法之一,但其一定比例的再狭窄率以及由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所导致的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仍限制着该方法的进一步应用。
涂圣贤魏向龙宋旭东郝培远黄铮Koning GerhardReiber Johan HC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X线造影再狭窄率支架内血栓致残率病死率
冠心病危险评分模型在血运重建治疗中的应用
2017年
近年来,冠心病的诊治处理已从传统的"诊断→治疗"模式转换为"诊断→危险分层→治疗"的模式,对冠心病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尤其是死亡的危险评估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决策。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是现代冠心病诊疗的关键与核心,协助临床医师根据患者不同的危险度和治疗方式的预后采取最佳的干预手段,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赵康高传玉葛长江李牧蔚饶立新郝培远
关键词:冠心病血运重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